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待监考员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与自己的准考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3.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34分,其中1~5题,每题2分;6~13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打造“口袋公园”。所谓口袋公园,_________,是指那些规模较小、形状多样,能巧妙利用城市中的边角空间甚至罅隙,既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为群众活动提供更多便利的公园化场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绿色生活空间提出更多需求,这些选址灵活、因地置宜的口袋公园正好可以弥补老城区、人口高密度区域空间不足、分部不均等问题。
口袋公园虽小,却能“绣”出城市方寸之美,充分_________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顺应新时代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在口袋公园建设上持续用力,下足“绣花”功夫,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绿色生活的期待。
口袋公园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为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其工作优劣的标准。从公园选址到规模大小,再到设施设备、设计风格,都要_________考虑周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如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设施,为儿童提供适儿化配套,为上班一族提供更多户外休息区等。在细节和_________上,可更多考虑便民性、实用性,满足居民休闲、健身、娱乐等需求;在景观设计上,( ),注重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和树木,优先选用乡土植物等。
1. 下列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罅隙(xià) B. 因地置宜 C. 分部不均 D. 规模(mú)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顾名思义 凸显 尽量 作用
B. 望文生义 彰显 充分 功能
C. 顾名思义 彰显 充分 功能
D. 望文生义 凸显 尽量 作用
3. 下列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绣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中国建筑的特征》)
B.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拿来主义》)
C. 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D.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百合花》)
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也可更加突出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等元素
B. 能够更加突出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等元素
C. 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等元素也可更好地突出
D. 口袋公园突出了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等元素
5.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口袋公园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为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其工作优劣的标准。
B. 口袋公园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为目标,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其优劣的标准。
C. 口袋公园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其工作优劣的标准。
D. 口袋公园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的满意作为衡量其工作优劣的标准。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声声慢》的作者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以南渡为界,前后风格不同。
B. 由东汉时期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结构的字书。
C. 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是现代派的重要作品,他的代表作还有《诉讼》《城堡》。
D. 中国人讲究“谦己尊人”,《鸿门宴》中表尊称的词有:亚父、将军、鲰生、若属、足下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没有沙漠,地球会更好吗?
沙漠常常被视为环境恶化的产物,但实际上,沙漠是维持地球生态循环的一分子,是学者们关注的宝藏,同时也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能源。
沙漠不见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不是该长长地松口气了?没那么简单,新的问题会出现。树木虽然优点很多,比如能涵养水源,能调节气候,还可以降低噪音,但是有的时候并不是很可爱。它们在捕获和吸收阳光的同时,还会将热量传输到空气中,以便自身降温,但这样会使地面温度升高。树木本身虽然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而抵消掉向空气中散发的热量,可是整个过程极为缓慢,要花数十年的时间。由于有了沙漠,整个过程就不会这样拖拉,因为它反射阳光的能力较强,有助于散热,可以起到很快降温的作用。不仅如此,包括沙尘在内的大气中的微粒,能大量反射掉入射地球的太阳辐射,大约能抵消掉因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造成的全球变暖升温值的20%。
而沙漠在地球上湿气的交换中也充当了重要角色。此外,广袤的沙漠常会有沙尘暴,而沙尘暴所携带的碱性沙尘,减少了北方的酸雨。如果没有沙尘暴带来的碱性沙尘的中和,中国北方将和南方一样多酸雨。沙尘暴还会给很多地方带去养分,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有许多养料成分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这么遥远的地方,而沙尘暴却可以把细小却饱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除了夏威夷群岛,科学家还发现,地球上最大的绿肺——亚马孙热带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来源也是空中的沙尘。
没有沙漠,最先郁闷的一定是考古学家。沙漠气候虽然干燥,却历来是考古学家的乐园,因为他们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文物和化石。如果秘鲁沙漠的新鲸类化石未被发现,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史前还存在着可以吃须鲸的巨鲸。当然,我们也不能了解恐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更不用说深入地探究恐龙大灭绝之谜了。
地质学家一定也同样郁闷。位于非洲纳米比亚西部的纳米比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它形成于5000多万年前,保留着很多古老动物和植物的化石。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地质学家了解了地形地貌的变迁和动植物的进化,可以说是一个地质学的图书馆。
世界上的石油大都在沙漠地带,不仅石油,有些矿物也产在如沙漠这样的干燥地区。盐滩上有很多水蒸发之后留在表面的矿物质,如石膏、盐等。从硼砂和其他硼酸盐中提炼出来的硼,是制造玻璃、陶瓷、软水剂和西药等的一种基本成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塞尔斯湖是个著名的干盐湖,那里已出产的矿物就价值10亿多美元。云母、黏土等非金属物质也出现在干燥地区。时代倡导低碳经济,沙漠盛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而只有森林的地球会让它们都变成星际神话。
总之一句话,如果地球上只有森林,我们将损失一大批潜力资源。
(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树木传输热量到空气中 自身降温 地面温度升高
B. 沙漠中产生的沙尘暴 碱性沙尘 北方酸雨的出现
C. 欧亚大陆 夏威夷肥沃土地的养分 沙尘暴给很多地方带去养分
D. 在秘鲁沙漠发现新鲸类化石 史前存在巨鲸 恐龙大灭绝之谜
8.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指出中国北方出现酸雨的几率少于南方,是因沙尘暴带来的碱性沙尘的中和作用。
B. 有不少石油、矿物产在沙漠,可作为证明“沙漠是维持地球生态循环的一分子”的材料。
C.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在分说部分从不同方面介绍沙漠的功用与价值,条理清晰。
D. 本文语言平实质朴,但也有“松口气”“郁闷”等词,体现出科普文章语言生动的一面。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利用好沙尘调节气候、降低噪音等诸多特点,那么沙尘暴是有一定的环保价值的。
B. 树木在生态系统中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保护森林已非当务之急。
C. 沙漠地区盛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证明沙漠应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潜力资源。
D. 低碳经济时代,拥有塔克拉玛干等沙漠的新疆在新能源领域将会突显出更重要的地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0题。
张十一旅舍三咏·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10.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分别是题壁诗、题画诗,韩诗题于行旅途中的旅舍,徐诗则题于画作上。
B. 韩诗中“枯”“支离”写葡萄藤蔓的状态,“倒复扶”委婉地表达渴望援引之意。
C. 徐诗以“明珠”写葡萄的圆润、饱满,“闲抛闲掷”写葡萄长势喜人、富有生机。
D. 两首诗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构思新颖,意味深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文本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贪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文本二: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治,社会安定。文中“至今治强”指(国家)至今安定强盛。与今天常用的成语“长治久安”中的“治”意思相同。
B. 施,延续。“功施到今”指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孟子·梁惠王上》中“今王发政施仁”中的“施”意思相同。
C. 择,同“释”,舍弃。“河海不择细流”意思是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与《卖油翁》中“释担而立”的“释”意思不同。
D. 遗,遗留,留给。“祸遗后人”意思是将祸患留给后人。与苏轼《赤壁赋》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遗”意思不同。
12. 文本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
13. 下列对以上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一列举前代四位国君广纳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史实,说明客卿有功于秦,肯定了他们的功劳,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 文本一中李斯从正反两方面驳“逐客”之策,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的做法很不理解,极力劝说秦王收回命令。
C. 文本二姚鼐借李斯事秦论述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人臣不应当为自身富贵而对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推波助澜,从而招致天下混乱。
D. 文本一李斯从维护秦的根本利益出发阐明逐客之过,情词恳切;文本二姚鼐认为李斯“被五刑夷三族”是上天要诛杀恶人,咎由自取。
二、填写题(共26分)
14. 请把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青,取之于蓝,________。(荀子《劝学》)
(2)山不厌高,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杜牧《阿房宫赋》中诘问秦统治者搜刮时“________”,可挥霍时却毫不吝惜,奢靡无度。
(5)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月下洞庭天地上下都清亮明洁的句子是:________。
16. 整本书阅读(6分)
新疆雪莲中学高一年级举办《乡土中国》读书交流会,如果你是小荷文学社的张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乡土社会有“离不了泥土”“不流动”“没有陌生人”“孤立的社会圈子”等特点。请任选其中两个特点,结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谈谈你的看法。(100字以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1分)
文本一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儿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例,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更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史铁生《我与地坛》,有删改)
文本二:
散文界认为《我与地坛》风格独特,向人们提供了许多散文写作的新的可能性。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创作主体有一定距离的散文,而是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创作主体以真实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之中,坦诚地表现自己。在内容上,它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间隔,以思辨为主导,而又自始至终饱含情感,从容地辟出专章写景、叙事、绘人,容量丰富,内涵饱满。
(选自《名作欣赏》1993年第1期)
17. 文本一第二段中,多次用到“知道”一词。“知道”就是懂得、理解的意思。请简要概括母亲能够理解“我”的是什么。(3分)
18. 小艾同学读过文本一后从“母亲”的角度写了一篇文学短评,题目是“目送与寻找:伟大、隐忍的母亲”。请你仿照这一句式,依据文本一,从“我”的角度拟写一个文学短评的题目。(3分)
19. 文本二说,“它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间隔,以思辨为主导,而又自始至终饱含情感”,请结合文本一最后一段简要分析这一点。(5分)
三、作文(40分)
20. 请以“让自己活成一束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700字;
③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4分,其中1~5题,每题2分;6~13题,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C B A C D D
题号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C B B、D、F
1.A(B字形为因地制宜;C字形为分布不均;D“模”字读音为“mó”)
2.C(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望文生义,指阅读时不了解确切的含义,只根据字面意思而作牵强附会的解释。凸显,凸出显露;彰显,分明而确定地表现。尽量,尽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充分,尽可能。作用,对事物所产生的影响;功能,某一事物或系统所具备的实际应用或能力。)
3.B(“绣花”的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A项用法为特定称谓,C、D项为引用)
4.A(前文写有人认为应该欣赏写意画的“图式和意趣”,后文写还应注意写意画的“诗、题款、题跋、印章”,所以应先指出写意画的综合性,然后指出“诗书画印融会一体”。)
5.C(坚持以人为本;前面有“是否”,后面用“优劣”相互照应)
6.D(鲰生,浅薄愚陋的人,小人;若属,你们这些人,带贬义。)
7.D(史前存在巨鲸与探究恐龙大灭绝之谜无直接联系)
8.B(沙漠中有不少石油、矿物,是为了说明沙漠的价值)
9.D(A项调节气候、降低噪音是森林的作用;B项结论错误;C项“最重要”绝对)
10.C(徐诗后两句意思是:画笔之下,一颗颗逼真的葡萄像明珠,却无处可卖。被遗弃的明珠般的葡萄,只能闲抛闲掷在荒野青藤中。诗中的“明珠”表面上看起来是说葡萄,实际上是比喻自己的才识,这样的“明珠”却无处去卖,从而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以及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
11.B(“今王发政施仁”中的“施”意思为推行,实施)
12.B、D、F(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
13.B(“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理解有误,原文“藉寇兵而贪盗粮”是比喻的形式,为说理服务。)
二、填写题(共26分)
14.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来壮大诸侯,使天下有才干的人远离秦国而不敢往西。
15.(1)而青于蓝
(2)海不厌深
(3)同是天涯沦落人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表里俱澄激
1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里的人们以农业为生,离不开泥土;桃花源里的人们“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体现出不流动的特点;他们“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说明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从未与外人交往,体现出孤立的社会圈子。
17.母亲能够理解“我”的是“我”的处境、情绪和心境。尽管母亲并不能完全理解“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她能够感受到“我”的痛苦和孤独,并给予“我”温暖和关爱。母亲的理解和关爱让“我”感到安慰和支持,成为“我”走出困境的重要力量。
18.追忆与感悟:倔强、醒悟的我
19.略
三、作文(40分)
20.略
导致
目的
减少
携带
证明
提供
探究
证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