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尊老爱幼、孝亲敬长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在教材的几个学段都有所体现。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学生升入中段后第一次学习与家庭有关的主题,“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是本单元的核心。教材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第 1 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进行编写。《父母多爱我》是本单元中的第一课,侧重讲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板块的话题是“父母的爱是默默的”,其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引导学生回忆、观察、记录父母每天为子女做的事情。阅读角的故事使学生加深理解父母默默付出的爱。最后以一首小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父母无私地爱着子女,但他们会有一些做法让子女不能理解,由此引出第二板块的话题“多一些理解”,通过图例和表格引导学生回忆和反思,帮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学会对父母多一些理解。一: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的回忆,发现父母的爱无处不在。2.通过感人故事的交流,理解父母的爱无私深沉。3.感恩、歌颂父母的爱。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从日常生活中父母为自己做的普普通通的小事里发现、体会父母对我们默默的爱。三:教学准备:1.课件。2.制作爱心树贴画。3.准备好信纸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小诗《妈妈的爱》通过小诗引出今天的课题,妈妈的爱像鲜花和白云,有位小朋友把妈妈的爱写成了一首小诗,一起来读一读。配乐朗诵《妈妈的爱》,一起走进我们的爸爸妈妈,感受他们对我们的爱。2.感受家庭温馨氛围——观看课件《其乐融融一家子》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父母为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里面,都藏着对我们的爱,说说视频中父母都为孩子做了些什么?3、体会默默的爱——共绘爱心树老师请每一位小朋友都观察记录了一周来爸妈为我们做的事情,小组交流:① :请同学说说记录了哪些事情。② :请个别同学上台交流。③ :请同学把自己写的爱心贴贴到黑板的爱心树上。这些都是父母为我们做的,都是她们对我们默默的爱。4.其实爱非常简单(出示课件图片):爱可能是妈妈为我们准备的早餐;爱可能是下雨是爸爸向我们倾斜的雨伞;爱更是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教导。5.(小礼物)——来自爸爸妈妈的微信:理解沟通(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牵挂(出示图片)6.老师今天不仅带来了父母平时发给老师的微信,还收到了一封来自父亲的信,这位父亲今天没有来到我们的教师,但是他把信交给了老师,让老师来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读)课本 71 页爸爸写给东东的信,思考:通过这封信你了解到了什么?——东东的爸爸很爱她——爸爸也会有自己的委屈和伤心7.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没有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相互不理解的地方,觉得她们不应该这么做,想一想,交流分享:——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及时与爸爸妈妈做好沟通。8.播放视频,进一步感受父母对自己的付出:随着我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和父母之间的矛盾可能也会越来越多,我们一定要理解他们,谈感受: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9. 把想说的话写到老师准备的信纸上:10.教师小结:父母用他们无私的爱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我们作为儿女也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一想,对他们多一些理解,让爱常驻我家。五:板书设计《父母多爱我》当堂达标题1.爸爸的爱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参考文中小诗《妈妈的爱》创作诗歌。爸爸的爱是深沉的,像一座高高的大山;爸爸的爱是温暖的,像一把遮风挡雨的伞;爸爸的爱是_________;像_________;爸爸的爱是_________;像_________。爸爸的爱 永远在我的心里。2.想一想:除了写信,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呢?(打电话、QQ留言、微信留言、面对面地交流......)那么课下的时候,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积极的和父母进行沟通。课后反思本课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以回忆父母为你做的事为引入,将学生引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消除学生课前紧张的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做好准备。将生活中丰富的案例和素材引入课堂,深入浅出,使感恩这种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言为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自由留给学生。让学生思考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提倡他们独立思考,畅所欲言,讲父母的难处和孩子的正确做法,慢慢通过教师的引导叙述出来,明白父母是爱我们的,我们要学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