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一、必修二复习提纲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程标准和学习建议1.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1.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2.1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2.2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2.3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知识【核心问题】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1.1.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私有制(观念、制度)、阶级、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为什么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1.1.2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根源)、主要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为什么社会主义终将会代替资本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2.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社会根源、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认识、实践)1.2.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重在区分)《共产党宣言》的地位、内容(2规律1政党1目标)马克思主义的特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性1.2.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十月革命的意义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1.1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近代中国国情、历史任务、结论2.1.2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胜利法宝、性质、两个步骤、(新中国成立)意义、理论成果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2.1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党发挥的作用)2.2.2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党八大的贡献(主要矛盾、主要任务)艰难探索时期的成就、意义(1结论1飞跃1肯定)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1伟大的改革开放3.1.1改革开放的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改革开放的进程(时间轴)3.1.2改革开放的意义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3.2.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开创、发展(四个理论的时间、主要代表、主要回答的问题、意义)3.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重在结合材料进行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地位、四者之间的关系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4.1.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4.1.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1变2不变、党的基本路线地位、内容(1中心2基本点)4.1.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原因、做法(总+党+人民)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4.2.1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意义、中国梦的特点4.2.2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要求(四个伟大)、统揽四个伟大(关系)4.2.3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两步走)、要求(6坚持4机遇)青年如何做(6要求)4.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3.1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时代背景4.3.2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要内容(10明确14坚持13方面成就)、地位、关系4.3.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和学习建议1.1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1.2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明确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3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2.1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2.2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2.3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经济与社会》重要知识【核心问题】1.为什么要推进国有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 2.如何认识民营经济的作用 如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3.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何意义 如何完善 4.国民收入的“大蛋糕”怎么切 应该如何保障个人收入公平 5.什么是市场机制 为什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6.为什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什么是新发展格局 如何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实现国内大循环 9.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10.如何认识我国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政策 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1.如何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 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1.1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构成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地位、作用我国社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内容、地位、要求公有制经济组成、贡献、原因(为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主体地位体现、国有经济、国有企业1.1.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成、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为什么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关系、意义)1.2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2.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1.2.2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原因(地位+作用+制度)、措施(国家角度:优化营商环境【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角度:激发企业活力【支持】;从企业家角度:促进健康成长【引导】)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1.1市场调节合理配置资源重要性、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市场机制(价格、供求、竞争)2.1.2市场体系基本市场类型、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如何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建立规则+完善机制)2.1.3市场缺陷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不能调、不完全调)、市场调节固有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危害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党的领导、有机结合、根本目标、内在要求2.2.2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职能(1314)、科学的宏观调控(含义、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手段)、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只手)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3.1贯彻新发展理念3.1.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涵、要求(出发点、动力点、落脚点)、意义3.1.2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原因、内容(解决的问题、重要性、要求)、关系(要求)3.2推动高质量发展3.2.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原因、“三个要求”3.2.2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内涵、特点、措施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4.1.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国民收入的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内容、决定因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按劳分配(地位、基本内容和要求、形式)、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按生产要素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方式、意义我国的居民收入途径(主要途径【劳动性、财产性】、其它途径【经营性、转移性收入】)弘扬劳动精神重要性、要求4.1.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原因、措施(根本措施、制度保证、“两个同步”、在初次分配方面、再分配方面、第三次分配)4.2我国的社会保障4.2.1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保障(地位、作用【“社会减震器”稳定功能、“平衡器”调节功能、“助推器”互助功能】)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其他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与商务保险、补充性社会保障】)4.2.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怎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