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标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和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 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二、教材分析:九年级第三单元以“文明与家园”为主题,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由“延续文化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两框组成。其中“延续文化血脉”由两目“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组成。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是属于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内容和重要性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和做法展开讲授,使学生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形成对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三、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使学生打牢中华文化底色,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这届学生已实践了二年的对分课堂模式,有了最起码的对分权责意识,能够参与对分课堂小组讨论,展现自己,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能力,但综合分析能力和规范答题的能力仍非常欠缺。九年级1--4班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弱,学生个体独学内化吸收的时间不同,故应用对分课堂模式,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懂得长期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内容。3.知道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知道树立文化自信的原因及要求。5.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丰富内涵以及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体会中华文化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特别对我们产生的影响。2.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和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对伟大祖国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满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的特点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2.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六、教学方式 :对分课堂七、教学过程设计:针对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学内容,其教学过程总体上采用隔堂对分模式进行。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2课时(90分钟)第1课时:中华文化根,新授课,30分钟,当堂对分讨论,15分钟。第2课时:(1)第一课的课后作业,隔堂对分讨论,10分钟(2)美德万年长,新授课,35分钟。八、教学评价设计:主要针对“教”与“学”过程的评价:现场提问、代表发言、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和提交作业等方法进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现场提问、代表发言、同学互评是现场评价,提交作业是课后评价。九、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和制作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情景幻灯片。2.认真备课。学生准备:1.搜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片。2.搜集中华传统文化视频故事。一、歌曲导入,场景激趣教师多媒体播放《喜迎二十大,文脉颂中华》。教师总结:《喜迎二十大,文脉颂中华》的内容主要描述了现在全世界正掀起的中国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及文化典籍、科技工艺、舌尖、指尖艺术等。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一)中华文化根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学生讨论,教师展示图片)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组成(图片展示)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中华文化的组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三个组成部分。(4)中华文化的作用或影响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做法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4.增强文化自信(1)原因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②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2)做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对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夯实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知识拓展】2023伦敦春节庆祝活动春节,作为我们华夏儿女们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经有将近4000年的历史了。在外的游子们都尽可能地在春节来临前回到家中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而在海外的华人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大部分都无法在春节期间回家团圆过年,但是这也无法阻止大家庆祝节日的热切心情,因此伦敦华埠新春庆典就应运而生了。根据记录,该庆典可追溯到1982,现今已发展为亚洲以外地区最大的春节庆祝活动之一了。今年也不例外,在当地时间2月21日时,2023兔年新春庆祝也热烈开幕了。在2月18日,一年一度的伦敦春节庆祝活动在特拉法加广场盛大开幕了,这也是迄今为止连续举办的第21届活动了,一直以来都深受在英华人和当地民众的喜爱。今年据报道,更是吸引到了多达70万人次的民众共同前来参加庆祝。三、课堂小结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贯继承、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有力凝聚了民族精神,得到全世界中华儿女高度认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了解了它们各自的内容、特点、作用,重点是传承和发展。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生和生活中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嘱托,努力学习,自觉做传承和发展我们优秀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使者!四、板书设计:一、中华文化根:①中华文化的产生②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③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价值)④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二、文化自信①文化自信的内涵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③为什么坚定文化自信?④怎样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