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1.“逻辑”的四种主要含义主要含义 范围 举例规律 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事物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逻辑规律与规则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根据材料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霸权主义逻辑”“强盗逻辑”“诡辩家逻辑”逻辑学 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 “学一点逻辑是有好处的”、“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情境探究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逻辑呢。逻辑学这门学问逻辑学这门学问规律,即学习的规律思维方法逻辑规律与规则逻辑规律与规则P7探究与分享精讲点拨必备知识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一、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逻辑学:所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1)★狭义的逻辑学:形式逻辑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2)广义的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3)学习狭义逻辑学的意义:①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②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精讲点拨必备知识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一、“逻辑”的不同用法2.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牛都不是马,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两位同学进行推理的前提都是正确的,推出的结论却不都是真的,为什么?小明小芳一天,初学逻辑的小明和小芳一起进行推理练习。精讲点拨必备知识一 “逻辑”的多种含义一、“逻辑”的不同用法3.论证和论辩(1)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论证是“讲出来”这一活动)(2)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反驳别人的观点。(3)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论点: 你的观点论据: 支持你观点的依据 事实道理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题:命题归纳总结形式逻辑(狭义逻辑学)1.形式逻辑关注的问题:推理2.推理的结构: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3.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4.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5.推理的日常运用--论证和论辩6.学习形式逻辑学的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1、习近平经济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彼此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以下上述的三个“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①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中的“逻辑”侧重指“规律”②理论逻辑中的“逻辑”侧重指工具性学科“逻辑学”③理论逻辑中的“逻辑”侧重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④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中的“逻辑”侧重指“逻辑规律与规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②:理论逻辑中的“逻辑”侧重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而不是工具性学科“逻辑学”,②说法错误。④:理论逻辑中的“逻辑”侧重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而现实逻辑中的“逻辑”侧重指“规律”,④说法错误。A2、逻辑是一个多义词。对下列语词中逻辑含义的解释正确的有( )。①该想法不合逻辑——观点、主张②《逻辑思维训练》——逻辑规律与规则③《历史的逻辑》——客观规律④这是霸权主义的逻辑——形式逻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此处的“逻辑”指的是逻辑规律与规则,①错误。④:“霸权主义的逻辑”中的“逻辑”指的是某种思维方法,④错误。C3、用论证的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论证的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构成了“论辩”。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论证”②论证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③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遵循逻辑规律与规则,直接影响论辩的效果④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论辩就有良好效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解析:②: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②错误;④: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但并不能说明论辩就有良好效果,④错误。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说,有一位品貌出众的富家姑娘叫鲍西娅,许多王孙公子为之倾倒,但是她遵循已故父亲的遗嘱,必须猜匣为婚。鲍西娅身边有金、银、铅三只匣子,其中只有一只放着她的肖像,这三只匣子上面各刻着一句话:金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的是:“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根据这些情况猜中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她就嫁给谁。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含义 思维的确定性,思维不能游移不定。 思维的一致性,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 思维的明确性,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公式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公式的含义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违反规则的表现 A并且非A 不是A,也不是非A所犯的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自相矛盾 两不可规则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不能转移论题。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注意事项 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某件事既是好事又是坏事”没有违反矛盾律。 “不是所有的S都是P,也不是所有的S都不是P”没有违反排中律。1、M与N的对话如下:M:你那么有钱,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N:不在路边吃,难道在路中间吃 上述对话中N的回答(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③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 ④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A.①② B.①③ C . ②④ D.③④B重难点突破:如何区分矛盾律和排中律A:甲是男生。 非A:甲是女生A并且非A:甲是男生,并且甲是女生——违反矛盾律不是A,也不是非A:甲不是男生,并且甲不是女生——违反排中律“脚踏两只船”“两脚踏空”注意:①“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没有违反矛盾律。②从形式上看,排中律一般是由两个否定句构成的。但是要注意:“既不认为所有的S都是P,也不认为所有的S都不是P”没有违反排中律。A:所有的S都是P,非A:至少有一个S不是P。①我坚信一位哲人的话,“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②这几周的军训太紧张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③我既不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也不认为这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④甲:请楼上的住户不要往楼下泼水。乙:难不成你要我往楼上泼水吗?违反矛盾律违反矛盾律违反排中律违反同一律请判断以下句子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哪个基本要求?2、“他今年已经满50岁,不算年轻了,但在部级领导干部中他是最年轻的。”这句话( )A.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B.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C.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D.不违反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要求D解析: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现象作出不同的判断,不违反矛盾律。3、甲问:“你赞成丙当班长吗 ”乙答:“我不赞成。”甲问:“你反对吗 ”乙答:“我也不反对。”乙的回答( )A.正确,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B.正确,符合排中律的要求C.错误,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错误,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C4、小明:“你投了赞成票吗 ”小亮:“没有。”小明:“你投了反对票吗 ”小亮:“也没有。”上述对话中的回答( )A.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B.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C.犯了“两不可”的错误D.并不违反形式逻辑的要求D我赞成丙当班长,并且我反对丙当班长——违反 ;我不赞成丙当班长,并且我不反对丙当班长——违反 。矛盾律排中律5、关于所在班级高考的结果,甲说:“班上所有人都考取了大学。”乙:“班上所有人都未考取大学。”对上述观点评论正确的是( )①可以同时认为这两个观点为假,不违反逻辑思维的规则②这两个观点如果一个为真,另一个一定为假,反之亦然③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真,则违反思维的明确性要求的矛盾律④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假,则符合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的排中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③: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的是矛盾律,③错误。④:排中律要求的是思维的明确性,④错误。A6、有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有时也是判别是非的尺度。”这一观点从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看,违反了( )A.思维中有关明确性的要求B.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C.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D.同一律,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C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思想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并且非A,违反矛盾律。7、M国,惯以“市场经济捍卫者”自居,现实中却奉行“M国优先”,于已有利就大谈“公平自由”,于已不利就叫嚣“国家安全”,限制投资、出口管制以及发布行政令直接干预等手段M国用起来“得心应手”。M国的言行违反了( )A.思维的确定性,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B.思维的一致性,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C.思维的能动性,犯了“骑墙居中”的错误D.思维的明确性,犯了“两不可”的错误B解析:M国的做法是双重标准的做法,违反了矛盾律,没有保持思维的一致性。近日,美国好奇号探测器在火星上拍摄到的一张照片,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讨论。某校同学小王说:“我认为火星上存在生命。”小李则说:“我坚持认为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对上述观点评论正确的是( )①若认为这两个观点同时为真,则违反了思维确定性要求的矛盾律②这两个观点是不相容的,可以支持其中一个观点,但不能都支持③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假,则符合思维一致性要求的排中律④两个观点相互矛盾,若一个为真,另一个必为假,反之亦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些议论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仔细想来却又疑窦丛生。关于下列语句分析正确的是( )①小明对妈妈说“我要去动物园。”妈妈说:“家里的猫猫狗狗还不够你看的吗 ”妈妈的回答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②“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这句话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③所有植物都需要呼吸,所有需要呼吸的都是生物,所以,有些生物不是植物。这个推理符合三段论的规则④“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 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这个推理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A.①② B.①③ C . ②④ D.③④A从前有个道士专给人算命,十分灵验。 一天,有三个要进京赶考的考生到道士那里,想问问三人当中谁能考中,但是道士闭着眼朝他们伸出一个指头却不说话。考生们不知其意,请求道士说明。道士说道:“此乃天机,不可明言。”等考生们走后,小道童好奇地走过来问道:“师父,他们三人到底有几个得中 ”道士说:“中几个都说到了。”道童问:“这是什么意思 ”道士说:“一个中,那就是这一个指头;两个中,那这个指头就是指一个不中;三个都中,那这个指头就是指一起中;要是三个都不中,这个指头就是指一个都不中。”知识框架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