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复习提纲第1课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攻灭元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朝都城开始设在南京,那时叫应天府,明成祖时期迁到北京.明朝共延续了276年.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明朝后期,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女真族,1616年,他建立后金政权.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清太宗)即位,1636年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满洲就是满族.明朝灭亡后,清军大举入关,迁都北京(原在盛京),统一全国皇权的强化:政治上:①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让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了特务组织锦衣卫;实行“廷杖”制度..明成祖(朱棣)时有设立了东厂 ②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作为处理军政大事权力枢纽,军机大臣都是兼职,任命没有任何保障,办公的地点仅叫“值房”,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了顶峰)思想上:科举考试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文章写成八股文;大兴文字狱 (文字狱是广大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朝政,说话写文章小心翼翼,唯恐触犯了皇帝的忌讳.它是统治者实行思想专政政策的极端表现)第2课 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叫做西洋.郑和下西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次数最多)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和宣传国威成功的原因: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配备有航海图和罗盘针.主观上,明朝政府大力支持.郑和有良好的自身条件,博学、机智、勇敢,有伊斯兰教和佛教两种身份时间:1405年~1433年次数:7次出发点:刘家港(从刘家港出发,经长江口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 到达的地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并且越过了赤道 影响:郑和远渡重洋,增进了中国对亚非国家和地区人们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了解,丰富了海外地理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郑和船队每到一处,就访问当地国王和部族首领,赠送大量物品,宣读皇帝诏书,表达明朝与之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平等贸易,以中国的丝绸、瓷器和金银宝物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给亚非各国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早在唐代,我国就有人远涉重洋,到南洋一带谋生,他们把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那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去南洋大多是东南沿海的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准噶尔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清之际游牧于新疆伊犁一带.康熙初年,噶尔丹成为准噶尔部的首领,控制了今新疆、青海等广大地区,还勾结沙俄.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后来清政府派军驻守蒙古,直接掌管蒙古各部的军政大权,加强了对整个蒙古地区的控制在我国新疆天山以南,生活着维吾尔族.他们信奉伊斯兰教,明朝以来称这个地区为“回部”.乾隆时期,回部贵族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政府派兵平定,此后,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路的管理,从此天山南北合称新疆顺治帝时,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赴北京朝见,受到隆重接待,并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册封了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且规定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1727年(雍正时期),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并监督班禅和达赖继承人的产生过程.清朝还规定,班禅和达赖的继承,要报中央政府批准.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也有利于西藏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清朝前期,我国疆域北接西伯利亚,西北到巴尔喀什湖北岸,西跨葱岭,东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包南海诸岛第4课 抗击侵略的英勇斗争“倭”是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元朝末年以来,日本的武士、海盗和商人结成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和劫掠骚扰,被称作倭寇明朝政府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江沿海抗倭.戚继光到达那里后,招募农民和矿工,将他们训练成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队伍.戚继光:(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1561年,平定了浙江、福建的倭寇1564年,与明朝军队配合,扫除广东的倭寇1565年,倭患基本解除问:戚继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答:⑴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⑵戚家军纪律严明、能征善战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时,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这对加强和巩固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起了重要的作用两次雅克萨之战——康熙帝(1685年,1686年)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了中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库页岛都属于中国台湾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台湾,当时台湾叫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关系隋朝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了解当地情况,当时台湾叫流求,此后台湾的大陆人日渐增多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康熙帝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第5课 清朝的闭关锁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①清政府把农业看成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不重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雅阁限制对外贸易 ②清朝统治者保守自大的思想很严重,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其他国家都是蛮夷小邦,对别国的长处视而不见 ③清政府害怕殖民者前来侵犯,也害怕中国人民出海结聚反抗,于是,就实行限制与国外往来的闭关锁国政策贸易港口:清初 统一台湾后 1757年 1840年严禁 放松 严禁澳门 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 广州明朝初年,为了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严禁商民出海贸易.同时对西方商船也给予严格限制,大小船只不得超过25艘清朝统治者看不到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把西方的发明创造称为“奇技淫巧”,拒绝引进吸收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和结果:清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妨碍了我国的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这种政策的长期推行,进一步导致了国家的闭塞,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大大落伍于世界问:“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胜过邻船的地方,只是它的体积和外表——马戛尔尼对中国的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清朝政府只是拥有庞大领土,而在科学技术、经济、军事技术诸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