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活泼金属的3种典型代表(钠、镁、铝)(导学案)必修 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活泼金属的3种典型代表(钠、镁、铝)(导学案)必修 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资源简介

活泼金属的3种典型代表(钠、镁、铝)
知识点一 钠与碱金属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表现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O2 常温:4Na+O2===2Na2O(白色固体) 加热:2Na+O2Na2O2(淡黄色固体)
Cl2 2Na+Cl22NaCl
S 2Na+SNa2S
(2)与水的反应
2Na+2H2O===2NaOH+H2↑
钠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
(3)与酸的反应
2Na+2H+===2Na++H2↑(先酸后水)
(4)与盐的反应
①Na与盐反应的原理
与熔融盐 与熔融盐发生置换反应: 4Na+TiCl44NaCl+Ti,Na+KClNaCl+K↑(K的沸点比较低)
②钠与其他盐溶液反应的分析方法
第一步: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
第二步:生成的NaOH如果能与溶质反应,则发生的是NaOH与溶质的复分解反应。
生成气体型 钠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H2和NH3
生成沉淀型 钠与铜盐、铁盐等溶液反应生成Cu(OH)2或Fe(OH)3
复杂型 钠与AlCl3稀溶液反应,钠量较多,则先生成Al(OH)3沉淀,后沉淀溶解
(5)与有机物反应
2Na+2C2H5OH―→2C2H5ONa+H2↑
(6)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
过程 现象 反应原理
① 变暗 4Na+O2===2Na2O
② 成液 Na2O+H2O===2NaOH
③ 结块(块状固体) 2NaOH+CO2+9H2O===Na2CO3·10H2O
④ 变成粉末 Na2CO3·10H2O===Na2CO3+10H2O
因此,钠久置在空气中,最终变成Na2CO3粉末。
3.工业制备
2NaCl(熔融)2Na+Cl2↑
4.钠的保存
钠易与空气中的O2、H2O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不与煤油反应,故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5.钠的用途
(1)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2)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3)冶炼某些金属。
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钠与TiCl4的反应。
1.碱金属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与递变性
物 理性质 相同点 密度较小,硬度较小,熔、沸点较低,导电、导热性较强
递变性 从Li→Cs密度逐渐增大(Na、K反常),熔、沸点逐渐降低
化学性质 与O2等非金属的反应 碱金属都能与O2等非金属反应,Li、Na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Li+O22Li2O、2Na+O2Na2O2。 K、Rb、Cs与O2反应生成比过氧化物结构更复杂的物质
与H2O的反应 碱金属单质与水均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用M代表碱金属)2M+2H2O===2MOH+H2↑,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从Li→Cs反应越来越剧烈,证明它们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2.碱金属单质、化合物的特殊性
(1)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K的密度比钠的。
(2)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Li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它保存在石蜡中。
(3)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如NaH)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H-形式存在,显-1价,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4)一般情况下,碱金属所形成的盐均溶于水,并且在一定温度下,酸式盐比正盐的溶解度大(但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
(5)试剂瓶中的试剂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金属Na、K等需立即放回原瓶。
(6)锂与O2反应与钠不同,只生成Li2O,而不生成Li2O2。
3.焰色反应
(1)概念
很多金属或他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操作步骤:洗、烧、蘸、烧、观、(洗)
(3)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铜元素:绿色。
D.钠在CuSO4溶液中的反应更剧烈
知识点二 含钠的化合物
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电子式 Na+[??]2-Na+ Na+[???]2-Na+
阴、阳离 子个数比 1∶2 1∶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是否为碱 性氧化物 是 不是
与H2O 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 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 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O2↑+2H2O
用途 用于制备烧碱 漂白剂、消毒剂、供氧剂
转化 关系 Na2ONa2O2 ( Na2O2更稳定 )
2.从化合价角度分析Na2O2的性质
Na2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性质如下:
与SO2 Na2O2+SO2===Na2SO4
与FeCl2溶液 现象 生成红褐色沉淀
原理 3Na2O2+6FeCl2+6H2O===4Fe(OH)3↓+6NaCl+2FeCl3(FeCl2过量)
4Na2O2+4FeCl2+6H2O===8NaCl+4Fe(OH)3↓+O2↑(FeCl2少量)
与氢硫酸 现象 溶液变浑浊
原理 Na2O2+H2S===2NaOH+S↓
与Na2SO3溶液 Na2O2+Na2SO3+H2O===Na2SO4+2NaOH
与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与酚酞溶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同时产生无色气泡
注: ①若遇到具有还原性的物质,Na2O2通常只体现出氧化性,如Na2O2+CO===Na2CO3,Na2O2+2NO===2NaNO2,3Na2O2+Fe2O3===2Na2FeO4+Na2O(可制备Na2FeO4)。
②若遇到非还原剂,如CO2、H2O、H+,Na2O2往往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③若遇到KMnO4等强氧化剂时,Na2O2表现出还原性,氧化产物为O2。
3.Na2O2与CO2、H2O反应的三个角度
(1)从氧化还原角度
①Na2O2与H2O、CO2反应均有O2生成,在反应中Na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H2O、CO2在此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②2 mol Na2O2不论是与H2O还是与CO2反应,均生成 mol O2,转移 mol电子。
1.Na2CO3与NaHCO3的比较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溶解度比Na2CO3小)
水解 CO+H2O?===?HCO+OH- HCO+H2O ===?H2CO3+OH-
与盐酸 反应 CO+2H+===CO2↑+H2O HCO+H+===H2O+CO2↑
与NaOH 反应 不反应 HCO+OH-===CO+H2O
与足量 Ca(OH)2 反应 Ca2++CO===CaCO3↓ Ca2++OH-+HCO===CaCO3↓+H2O
与BaCl2 反应 CO+Ba2+===BaCO3↓ 不反应
与CO2 反应 CO+CO2+H2O===2HCO 不反应
热稳定性 较稳定 2NaHCO3Na2CO3+CO2↑+H2O
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2.Na2CO3、NaHCO3的鉴别与除杂
(1)Na2CO3、NaHCO3的鉴别方法
(2)Na2CO3和NaHCO3混合物的除杂方法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或试剂
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至恒重
NaHCO3溶液(Na2CO3) 通入足量CO2气体
Na2CO3溶液(NaHCO3) 加入适量NaOH溶液
3.Na2CO3、NaHCO3的用途
(1)Na2CO3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食品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NaHCO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4.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1)制备原料
食盐、氨气、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其反应为C+H2O(g) CO+H2,CO+H2O(g)CO2+H2。
(2)工艺流程
(3)反应原理
①产生NaHCO3的反应:
NH3+NaCl+CO2+H2O===NaHCO3↓+NH4Cl。
②产生Na2CO3的反应:
2NaHCO3Na2CO3+CO2↑+H2O。
(4)绿色思想:循环使用的物质为CO2、饱和食盐水。
知识点三 镁及其化合物
1.镁的物理性质
2.镁的化学性质
物质 主要性质 反应方程式
镁 与O2、N2反应 2Mg+O22MgO(发出耀眼白光) 3Mg+N2Mg3N2
与CO2反应 2Mg+CO22MgO+C (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和黑色固体)
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 Mg+2H+===Mg2++H2 ↑
与沸水反应 Mg+2H2OMg(OH)2↓+H2↑
氧化镁 碱性氧化物 MgO+2H+===Mg2++H2O
氢氧化镁 中强碱 Mg(OH)2+2H+===Mg2++2H2O
难溶于水 Mg2++2OH-===Mg(OH)2↓
溶解度小
于碳酸镁 MgCO3+H2OMg(OH)2+CO2↑
注: ①Mg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为MgO和少量Mg3N2及C的混合物。
②Mg着火后,不可用CO2灭火,应用沙土盖灭。
③Mg(OH)2为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故常用NaOH溶液检验Mg2+的存在。
④由于Mg(OH)2的溶解度比MgCO3的小,故水垢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是Mg(OH)2,而非MgCO3。
3.镁的用途
镁合金 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
镁 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氧化镁 熔点高,可作耐高温材料
4.从海水中提取镁
(1)工艺流程
(2)基本步骤及主要反应
制熟石灰 CaCO3 CaO+CO2↑,CaO+H2O===Ca(OH)2
沉淀 Mg2++2OH-===Mg(OH)2↓
酸化 Mg(OH)2+2HCl===MgCl2+2H2O
蒸发结晶 析出MgCl2·6H2O
脱水 在氯化氢气流中使MgCl2·6H2O脱水制得无水氯化镁
电解 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得镁:MgCl2(熔融) Mg+Cl2↑
注:①由MgCl2·6H2O到无水MgCl2,必须在HCl气流中加热,以防MgCl2水解。
②因镁在高温下能与O2、N2、CO2等气体发生反应,故工业电解MgCl2得到的镁,应在H2氛围中冷却。
知识点四 铝的性质
1.存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2.性质
(1)物理性质
较软的银白色金属,常温下为固体,其熔点为660.4 ℃,沸点为2 467 ℃,密度为2.70 g·cm-3,延展性好,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2)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④2Al+2NaOH+2H2O===2NaAlO2+3H2↑
或2Al+2OH-+2H2O===2AlO+3H2↑
⑤2Al+Fe2O32Fe+Al2O3(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金属、冶炼高熔点贵重金属。
3.制备和用途
(1)制备原理
电解熔融Al2O3:2Al2O3(熔融)4Al+3O2↑。
(2)铝的用途
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活用品等。
1.铝与酸或碱反应中的比例关系
方程式 比例关系
与酸 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6HCl~2AlCl3~3H2
与碱 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NaOH~2NaAlO2~3H2
2.铝与酸、碱反应的规律分析
(1)等质量的铝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反应:
①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②消耗H+、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n(OH-)=3∶1。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反应:
①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②消耗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则必定
①铝与盐酸反应时,过量而HCl不足。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不足而NaOH过量。
知识点五 含铝的化合物
1.氧化铝
白色固体,熔点高(2 045 ℃),难溶于水,是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其电离方程式:
碱式电离:Al(OH)3? ?Al3++3OH-;
酸式电离:Al(OH)3? H++AlO+H2O。
3.Al2O3与Al(OH)3的比较
化合物 氧化铝(Al2O3) 氢氧化铝[Al(OH)3]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熔点高 白色胶状物质,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 Al2O3+6H+===2 Al3++3H2O Al(OH)3+3H+=== Al3++3H2O
与碱反应 Al2O3+2OH-===2AlO+H2O Al(OH)3+OH-=== AlO+2H2O
加热 — 2Al(OH)3 Al2O3+3H2O
制备方法 Al(OH)3加热分解:2Al(OH)3 Al2O3+3H2O ①Al3+与氨水反应:Al3++3NH3·H2O=== Al(OH)3↓+3NH ②AlO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 AlO+CO2+2H2O===Al(OH)3↓+HCO ③AlCl3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Al3++3AlO+6H2O===4Al(OH)3↓
主要用途 作耐火材料、冶炼铝的原料 制药、净水
4.从铝土矿中提取Al2O3的两大工艺流程
由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提取Al2O3的两大工艺流程:
(重点)
1.“铝三角”转化关系
写出实现上述各步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1)①
②Al3++3AlO+6H2O===4Al(OH)3↓
③Al3++3OH-===Al(OH)3↓
(2)Al(OH)3+3H+===Al3++3H2O
(3)Al3++4OH-===AlO+2H2O
(4)AlO+4H+===Al3++2H2O
(5)①
②AlO+H++H2O===Al(OH)3↓
(6)Al(OH)3+OH-===AlO+2H2O
注: ①Al3+只能存在于酸性溶液中,AlO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②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有:Al、Al2O3、Al(OH)3;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2PO4、NaHSO3等;弱酸的铵盐,如NH4HCO3、CH3COONH4、(NH4)2S等
2.含铝化合物转化关系的应用
(1)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①Al3+与OH-及AlO、CO、S2-等弱酸根阴离子因生成沉淀或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而不能共存。
②AlO与H+、HCO以及弱碱阳离子Al3+、Fe3+等因生成沉淀或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2)进行Al3+、AlO的鉴别
(3)判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可溶性铝盐与强碱(如NaOH)溶液反应,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化学式 KAl(SO4)2·12H2O(水溶液pH<7)
组成 硫酸铝钾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净水原理 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水中杂质形成沉淀而净水
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3+恰好完全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2Al3++3SO+3Ba2++6OH-===2Al(OH)3↓+3BaSO4↓ SO恰好完全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Al3++2SO+2Ba2++4OH-===AlO+2H2O+2BaSO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