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2.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2.6《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6.1《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的第三课。本课是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和我们的社区生活两个主题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動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本课包括 “餐桌上的浪费”和“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两部分。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运用生动活泼例子引领,让学生参加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分为两课时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和认识餐桌上的浪费现象。
2.了解食物浪费的严重后果,认识到浪费行为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3.从自身和小事做起,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在生活中反对浪费,避免浪费。
教学难点:观察和认识生活中浪费食物的现象,了解浪费的严重后果。
三、教学准备:
板书贴、50g和 10Kg大米、关于浪费行为的课前小调查。
四、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先来做一个互动小游戏,男生当蔬菜,女生来当水果,喊蔬菜类的食物时,男生站起来,喊水果类的食物时女生站起来。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可口、最喜欢的食物,然后再出示食物被浪费的视频,让学生体会:我们在享用餐桌上的美食时,也可能会产生浪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餐桌上的浪费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餐桌浪费我聚焦
1、你们在生活中看见过、经历过这样的浪费现象吗?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听一听!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小组进行分享。
2、生交流课前小调查,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通过课前调查,了解浪费食物的现象。师展示阅读角食物的哭泣的视频,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的心情,指出浪费者的问题所在,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以此加深学生对餐桌上的浪费现象的认识。
3、我是小法官。出示课件图片,判断下列行为是浪费食物吗?为什么?通过学生辨析食物浪费现象,加深认识。
活动二:浪费数量我计算
餐桌上的浪费却是容易被忽视的,尤其是比较少量的浪费,日积月累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呢?通过学生个人一天浪费 50克大米的量,延伸到 30个学生一天浪费的大米数量,到 30个学生一周浪费的大米数量,30x50=1500克,30x50x7≈10千克,让学生体会10千克大米的重量。联系生活实际,那这 10kg的大米大约够你们家吃多久?再到全校 1000名学生,浪费 18吨的通过大卡车运输辆数,四口之家吃的年数和对贫困地区孩子的帮助,让学生感受 18吨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从而感受到每次浪费的量看起来并不太多,但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活动三:浪费本质我探究
1.播放视频,现场体验插秧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食物浪费除了带来粮食资源的巨大损失,还有劳动者的汗水和心血。包括厨师、搬运工人等。
2.介绍袁隆平事迹,让学生体会浪费食物的背后除了是对农民、工人、厨师的不尊重,也是对科研人员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更是对所有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
3、视频展示权威的相关研究报告,图片出示新冠疫情、极端天气、局部战争等,也正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提出问题:浪费食物的背后还带来了什么?让学生深化浪费食物还带来了这些严重后果的认识,不浪费食物也是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活动四:避免浪费我践行
1、辨一辨。请生辨析:下列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想一想。畅想未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才算是践行基本国策呢,才算是不浪费食物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避免食物浪费的金点子。
3、师总结,并引出对“光盘行动”的认识,课件出示。
4、写一写。请同学们把珍惜食物的办法写在米粒上,写完的同学把米粒送入黑板上的粮仓里。让学生深入体会如何珍惜食物,拒绝浪费。
(三)升华总结
引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提出对学生的要求,联系实际生活,做到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作业布置:
制作关于“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宣传标语,并完成光盘达人记录卡,身体力行。
五、板书设计:
餐桌上的浪费
餐桌浪费我聚焦
浪费数量我计算
浪费本质我探究
避免浪费我践行
评测练习
一、填空题
1.我们在享用餐桌上的美食时,也可能会产生()。
2.也许每次浪费的量看起来并不多,但()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3.浪费行为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
4.节约粮食是习惯,更是()。大家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形成()的良好社会风尚作出自己的努力。
二、单选题(在下列各题选项中,请选择一项你认为的最佳答案)
1.粮食和学习用品等都是劳动人民用汗水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我们应该()
A.多多消费。 B.每顿饭都尽量多吃。
C.珍惜每一样物品,物尽其用。 D.不喜欢的东西就扔掉,再买新的。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浪费现象的是()
A.将不爱吃的食物倒掉。B.买过多的食品,吃不完导致食品过期。
C.在饭店吃饭,把吃剩的饭菜打包带走。
3.以下行为做到了勤俭节约的是()
A.酸奶因为快到保质期了,打 5折,我要多买一些,喝不完扔掉也合适。
B.吃自助餐时,要擒拿少取,以免吃不完造成浪费。
C.中午在食堂吃饭,只吃爱吃的,不爱吃的就扔掉。
D.家里的灯不用时也一直开着。
4.以下哪项不属于餐桌上的浪费?()
A.小明每次吃包子都只吃肉馅,把包子皮扔掉。
B.小丽在家总是少盛饭,不够再添,以免剩饭。
C.小花吃完饭,饭碗上还沾着很多米粒。
D.小何喜欢做糕点,可总是失败,失败的糕点最后全部倒掉。
5.“光盘行动”是指()
A.吃光盘子里的饭菜,吃不完的要打包。
B.把盘子洗干净。
C.没吃完的饭菜要处理干净,别放盘子里。
D.把自己吃不下的食物都吃完。
三、判断题
1.如果我吃不完这碗米饭,也只是浪费了半碗而已。()
2.每次浪费的量看起来不多就无所谓。()
3.“光盘行动”旨在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4.挑食既不利于健康,又会造成浪费,所以我们应该做不挑食的孩子。()
5.请客吃饭时,餐桌上的菜都吃完了会很没面子,所以多点些很正常。()
四、辨析题
小丽和小敏在一家自助餐厅就餐,桌子上摆满了可口的食物,小敏说:“吃不下了,又浪费了。”小丽说:“自助餐嘛,不多拿些,多不划算”
1.你觉得吃自助餐“不多拿些不划算”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2.吃自助餐的时候,怎样才能做到不浪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杜绝浪费食物的现象发生呢?请列举出三种方式
课后反思
《餐桌上的浪费》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第三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中的第一个话题。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粮食浪费的现象,认识粮食浪费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者成果的意识,引导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首先,我播放一段多场景浪费食物的视频引出课题,通过课前小调查,发现浪费食物的现象。然后,从学生熟悉的学校食堂入手,观看原创视频《食物的哭诉》,引发学生对食物浪费的探究兴趣,紧接着,我将数学计算融入道法课堂,孩子们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搬一搬等多种方法,认识到“不起眼的浪费日积月累起来就是巨大的浪费”,播放一粒米背后多个岗位人的付出画面、袁隆平的讲话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粮食浪费表面的背后还连带着很多的浪费,倡导学生尊重劳动成果,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最后,通过辨析环节让孩子们学会如何避免餐桌浪费,引导学生践行“光盘行动”,争做“光盘行动”小使者。整节课活动的设计注重了动静结合,遵循了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知、情、行”的关系特点,既凸显了部编教材“明理、循情、导行”的特点,又实现跨越学科界限、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角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目标,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回答踊跃,但也因学生间认知水平差异较大,在互动中有一些差距,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活动还应多考虑活动的梯度性。另外,浪费对环境带来的危害该教学环节仍需优化,应通过视频等多形式引导学生加以巩固、深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