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密度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密度知识,学会使用量筒;(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密度概念建构的过程教学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三、教学分析“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质量,大家在生活中也有体会,质量大的东西搬起来重,质量小的搬起来轻,老师这里有两块石头,来两名同学搬一下谈谈感受好不好?甲学生小心翼翼的搬到讲台上,乙学生很轻松的把石头拿起来。甲:我看到我搬的石头小,可是好像比他的重很多。乙:真不是我力气大,是真的很轻。师:为什么两块大小相当的石头,质量差别这么大呢?(有预习过的学生在嘟囔“密度”,或说出是“密度”。在此情况下,教师不要批评,引导学生他只是知道了密度两个字,并不了解密度的深层含义,我们一起来学习。)师:我们再来看一个现象?PPT播放气凝胶放在花蕊上。师:如果不是气凝胶而是一个馒头呢?(引发学生对比、联想、思考)生:早压烂了。师:对,为什么气凝胶这个材料这么“轻”呢?大家阅读导学单上内容。一分钟后。师:能够研制出这样的材料,浙江大学的团队是不是很厉害?(此处既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又融入德育。)生:对。师:到底“密度”是个什么样的物理量呢?我们再做两个小游戏体会一下。看哪各组率先完成把木块按照质量从小到大排列?教师板书密度;学生很快完成。师:刚刚最先完成的组的分享一下你们的排列依据。小组代表:因为都是木头做的,从小到大排列就行。师:好,班长记得给这个组加分。这名同学说的非常对,只是用语太过生活化。木头是不是材料或者材质,大小就是体积,这样就规范了。谁来规范描述一下呢?生:当材料相同时,体积越大质量就越大。师:好,班长记得加分,后面再有表现好的,我就不提醒了。可是如果不同材料等体积的物块,你能按照质量由小到大排列吗?生:能。师:赶紧开始。老师板书“影响质量的因素”,学生很快完成。师:这次不让同学们说依据,能不能直接得出一个规范的结论呢?生:当体积相同时,影响质量的因素是材料。师:很好,材料不同其实就是密度不同。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影响质量的因素有体积和材料。那么质量和他们具体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呢?老师边说边板书。师:请同学们自学 113页的实验,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时间大约 15分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