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必背知识清单-高一生物学(沪科版2020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必背知识清单-高一生物学(沪科版2020必修1)

资源简介

第 2 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 、c、 H、 O、 N、 P、 S等元素组成复杂的生物分子
1 . 细胞主要由 C、 H、 0、 N、 P 、S 等元素构成
(1)元素的的统一性和特殊性
①统一性: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组成细胞的元素都可以在地壳中找到,没有一种
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可见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是自然界组成的一部分。
②特殊性: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组成与非生物环境的元素
组成既相似又有差异。细胞与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差异很大,体现了生命的特殊性。
1 .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存在形式: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水、蛋白质(C、
H、O、N、(S))、核酸(C、H、O、N、P)、糖类(C、H、O)、脂质(C、H、O)等。
(2)据上图完成组成细胞化合物的有关问题。
①鲜细胞(活细胞) 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它是生命之源,缺少了它生命活
动就无法进行。含量(就是重量,H 比较轻,所以不是 H)最高的元素:O>C>H>N
②干细胞(去掉了水) 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蛋白质。它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
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含量最高的元素:C>O>N>H
(3)细胞内还有多种含量甚微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 Fe、Zn、Cu、I、Mn、B(能 够促进 花粉的萌发 和 花粉管的伸长 ,植物缺乏会“花而不实 ”)、Cr、Mo、Co、Se、F 等。微量元素的总质量仅占细胞干重的 1%左右,且仅出现在某些生物分子中,但不可
缺少。例如,碘(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缺碘或长期碘摄入量不足会导致
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2. 元素以碳链为骨架形成生物分子
碳元素占细胞干重的 40%以上。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组成细胞的生物分子
都可以看成是碳的化合物。生物分子中,碳原子与周边的碳或其他原子通过化学键结
合,形成相对稳定的分子结构。碳与碳之间能以单键(C—C)、双键(C =C)相连接,
形成长短不一、形状不同的碳骨架。
细胞中的许多生物分子是大分子,一般由小分子组成,如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 多糖由单糖(如葡萄糖)组成。从氨基酸、葡萄糖等生物分子的结构来看,其碳骨架 周边连接着不同基团。这些基团都有自己的化学特性,使生物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
构,并能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这也正是生物分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物质基础。
(1)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这些生
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
单体(基本单位) 多聚体(生物大分子)
单糖(葡萄糖) 多糖(淀粉、糖原、纤 维素)
氨基酸 蛋白质
核苷酸 核酸(DNA 和 RNA)
(2)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由许多单体连接
成多聚体。
(3)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4)细胞是由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
(5)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6)糖类和脂质提供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
(7)水和无机盐与其他物质一起,共同承担着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等重要
功能。
(8)细胞中的化合物,含量和比例处在不断变化中,但又保持相对稳定, 以保证细
胞生命活动。
二 、蛋白质和核酸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1 .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通过归纳检索到的信息,我们发现生物体中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和功能具有多样 性。生物界的蛋白质种类多达 1010 ~ 1012 种。在大多数细胞中,蛋白质占到干重的 50%
以上。
在生物体内,蛋白质不仅参与细胞的结构组成,还承担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
换与传递等多种多样的生命活动。
(1)含量: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 占到干重 50%以上。
(2)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实例 图示 蛋白质的功能
动物结缔组织中的 胶原蛋 白(结构蛋白质) 支持和保护作用(构成生物体结构)
细胞膜上的 转运蛋白 参与水、离子和小分子的运输
各种 受体蛋白 参与细胞间信息的传递和转换
细胞中的 酶 绝大多数是蛋 白质(催化作用蛋白质) 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
血液中的 血红蛋白(运输 作用蛋白质) 负责氧气的运输
免疫球蛋白(抗体) (免 疫作用蛋白质) 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
胰岛素、生长激素(含量 少,长不高,晚上才分泌) 等蛋白质(调节功能蛋白 质) 调节生命活动
生物体几乎每一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执行, 因此,可以认为 蛋白质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氨基酸的种类
蛋白质种类很多,但是将蛋白质水解后会发现,所有的蛋白质都是由氨基酸组成
的。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2 种,其中常见的有 20 种。
有些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称为 必需氨基酸(非必 需氨基酸:在人体中可以合成的氨基酸) (8 种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赖氨酸,缬氨
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
2.氨基酸的元素组成及结构特点:
(1)组成氨基酸的共有元素是 C、H、O、N,有的氨基酸还含有 S 等元素。
(2)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结构特点:
a.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 )和一个羧基(-COOH)
b.有一个氨基(-NH )和一个羧基(-COOH)连接在中心碳原子上
c.侧链(R 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种类的不同
① 中心碳原子通过四个共价键分别连接一个羧基( —COOH)、一个氨基( —
NH2 )、一个氢原子( —H)和一个侧链(R 基)
② 不同种类氨基酸的区别就在于 R 基的不同(20 种 R 基) ,如甘氨酸上的 R 基是 一个氢原子( —H),丙氨酸上的 R 基则是甲基( —CH3 )等。每种氨基酸的侧链 R 基具
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可分为极性(亲水)和非极性(亲脂)两大类。
③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3.脱水缩合的过程
氨基酸通过 脱水缩合 连接形成肽。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 —NH2 )和另一个氨基 酸分子的羧基( —COOH)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碳原子与氮原子中间的化学键)。两
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连接形成二肽。
二肽: 由两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多肽: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肽链: 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 叫做肽链。
a.图中产生的 H2O 中 H 来源于氨基和羧基;O 来源于羧基。
b.一条肽链含有的游离的氨基(或羧基)至少是 1 个, 位于肽链的一端;其余的位于 R
基(或侧链基团)上。
生物体中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①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连接,可形成不同长度的肽链。每条肽链的一端是氨 基,另一端是羧基。肽链上氨基酸的组成与排列顺序称为该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氨
基酸的种类不同)
②不同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同。可以想象,类似 26 个英文字母可以组合成无 数英语单词那样,20 种常见氨基酸的不同组合可以使每一种蛋白质带有独特的氨基酸
序列。理论上,一个由 50 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可能有 2050 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肽
链的盘曲折叠及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
补充: 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蛋白质不同的原因: 同一生物不同细胞蛋白质 不同的直接原因是 mRNA 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生物蛋白质不同的
根本原因是 DNA 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异性。
3. 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肽链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功能。
有些蛋白质只由一条肽链构成,如细胞色素 c、T4 溶菌酶;有些蛋白质由多条肽
链构成,如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相互作用形成、胰岛素。
4 .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氨基酸
↓脱水缩合 {子的氨基相连接 (一个氨基酸分子)同时脱去一分 (羧基与另一个)氨
二肽: 由两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多肽: 由多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通常呈链状结构
↓盘曲、折叠(原因: 由于氨基酸之间能形成氢键等)
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组成 脱水 一条或数条
C、H、O、N等元素 ― ― →氨基酸 缩合 (― ―) →多肽链 ―盘―曲叠―→蛋白质
5. 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相适应 (蛋白质变性)
高温、强酸、强碱等一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会引起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肽链 完整,肽键一般不断裂),导致蛋白质的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完全丧失。体温过高会导
致生命危险的原因之一就是某些蛋白质功能的丧失。
蛋白质变性的例子:a.高温:煮鸡蛋 → 蛋清凝固
b.重金属: 喝鸡蛋清(或牛奶)解重金属中毒
c.酸、碱:果汁+牛奶 → 牛奶沉淀
补充: ①熟鸡蛋更容易消化的原因: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 易被蛋白酶水解(肽键断断裂,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水解与脱水缩合过程相
反)。
②蛋白质变性后还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吗?能, 因为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改变,
并没有破坏氨基酸之间的肽键。
补充: 蛋白质计算专题 (出题频率较低)
(1)利用蛋白质的结构图解掌握相应的计算规律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环肽: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②氨基(-NH2 )数目 =肽链数+R 基上的氨基数
③羧基(-COOH)数目 =肽链数+R 基上的羧基数
(2)蛋白质(多肽)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水的相对分子
数(18)×脱水数
结合示意图可得出如下规律(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a,由 n个氨基酸分别
形成 1 条链状多肽或 m条链状多肽时):
形成肽链数 形成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1 n-1 n-1 na-18(n-1)
m n-m n-m na-18(n-m)
①计算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时, 除了考虑水分子的减少外, 还要考虑其他化学变化过程, 如肽链上出现一个二硫键(—S—S—,由两个—SH 脱 H 形成)时,要再减去 2(两个氢原子),
若无特殊说明,不考虑二硫键。
②若为环状多肽,则可将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公式 na-18(n-m)中的肽链数(m)视为零,
再进行相关计算。
(3)利用原子守恒法计算肽链中的原子数(例如, CXHYNAOBS2):在一个氨基酸中, 若不考 虑 R 基,则含有 2 个碳原子、2 个氧原子、4 个氢原子和 1 个氮原子。在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时,要失去部分氢、氧原子,但是碳原子、氮原子的数目不会减少。其相关数量关系如下:
①C 原子数=氨基酸的分子数×2+R 基上的 C 原子数。
②H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 H 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
③O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 O 原子的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肽链数×2+R 基上 0
原子数
④N 原子数=肽链数+肽键数+R 基上的 N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 N 原子的总数。
⑤由于 R 基上的 C 原子数不好确定, 且 H 原子数较多, 因此以 N 原子数或 O 原子数的计
算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
6. 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
1.种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另一类是核糖核酸(RNA)。
2.分布: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
D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6. 1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C、 H、 0、 N、 P)
1.核苷酸
(1)组成: 由五碳糖、 碱基和磷酸基团组成
(
类别: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2)种类{分类依据:五碳糖的不同
①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 DNA 的基本单位
②核糖核苷酸:构成 RNA 的基本单位
组成 DNA 的 4 种(×嘌呤、 ×嘧啶)脱氧核苷酸 组成 RNA 的 4 种核糖核苷酸
(3)核酸在不同生物中的分布状况
(
RNA
DNA
RNA
)真核生物 {DNA
原核生物 {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分布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集中在拟核,少量分布在细胞质
分布在细胞质中
病毒核酸为 DNA 或 RNA,位于病毒的内部。
比较项目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名称 脱氧核苷酸(4 种) 核糖核苷酸(4 种)
本 单 位 结构图
组 成 无机酸 磷酸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
T(胸腺嘧啶) U(尿嘧啶)
一般结构 两条核苷酸链 一条核苷酸链
分布 主要在细胞核,线粒体、 叶绿体也少量含有 主要在细胞质
相同点 含有磷酸基团、五碳糖和碱基
7. 核酸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DNA 分子通常是由两条核酸单链上的碱基相互配对结合
在一起形成的双链。在 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蕴含了遗传信息。虽然脱氧核苷酸只有 4 种,
DNA 的多样性:组成 DNA 的脱氧核苷酸数量众多,排列
顺序多样。
DNA 分子可以储存的遗传信息容量非常大。
RNA 分子通常是单链,在细胞中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在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 RNA 分子中,如艾滋病病毒、SARS 病毒、新型冠状病
毒等。
补充: 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和彻底水解的产物不同
物质 初步水解的产物 彻底水解的产物
DNA 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磷酸、4 种碱基(A、T、C、G)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磷酸、4 种碱基(A、U、C、G)
7. 1 核酸功能
①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②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转录
和翻译)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补充: 核酸易错点
(1)误认为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 DNA。真核生物细胞一般都有 DNA 和 RNA,但遗传
物质都是 DNA。
(2)误认为核酸初步水解产物和彻底水解产物相同。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
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碱基。
(3)误认为遗传信息只储存在 DNA 中。遗传信息并不只储存在 DNA 中,少数病毒的
遗传信息储存在 RNA 中。
(4)误认为两种核苷酸不同一定是碱基不同。两种核苷酸不同, 可能是碱基不同,
也可能是五碳糖不同,还可能是碱基和五碳糖都不同。
补充: 细胞如何降解多余蛋白质?
1.细胞内的蛋白质并不是永久存在的,它也有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
2.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路径,本质上就是给待降解的蛋白质做标记,然后引导其进
入蛋白酶复合体 ;
3.与泛素相关的三种类型酶,种类是非常多的,不同的酶介导标记不同的蛋白质,体
现了酶作用的专一性。
补充: 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1)核酸与蛋白质的比较
项目 核酸 蛋白质
DNA RNA
元素 C、H、O、N、P C 、H 、O 、N 等
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 (4 种) 核糖核苷酸(4 种) 氨基酸(21 种)
形成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复制产生 主要在细胞核中转录生成 核糖体
分子结构 一般为双螺旋结构 一般为单链结构 氨基酸→多肽→ 蛋白质
联系
(2)DNA 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3)同种生物的不同体细胞中核 DNA、mRNA、蛋白质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同种生物的不同体细胞中, DNA 相同。
不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种生物的不同体细胞中 mRNA 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生物种类 核酸种类 碱基种类 核苷酸种类 遗传物质 举例
细胞结构生物(包
5 种
括真核生物和原核 DNA 和 RNA 8 种 DNA 人、细菌等
(AGCTU)
生物)
病毒 DNA 病毒 DNA 4 种 (AGCT) 4 种 DNA 噬菌体
RNA 病毒 RNA 4 种 (AGCU) 4 种 RNA HIV
1.糖类元素组成和功能
(1)元素组成:C、H、O 元素
(2)分子式:Cn(H2O)m(H 和 O 之比 2:1,所以俗称碳水化合物)
(3)功能:糖类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地球上含量非常丰富,不仅是维持生物体生命
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
①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②储能物质:糖原 (动物体内储存糖类的物质)、淀粉 (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③结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4)作用: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语、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
2.糖类分类
(1)单糖
①含义:不能水解的最简单的糖(最小单位不能再拆开)
②分子式:C6H12O6
③种类:六碳糖: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五碳糖:核糖(组成 RNA 的一部分)和 脱氧核糖(组成 DNA 的一部分)等。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溶解于水,在水溶液中常常会形 成更加稳定的环状结构。核糖和脱氧核糖是含 5 个碳原子的单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
成分。
(2)双糖
①含义: 由 两个单糖 经脱水缩合而连接在一起的糖类。
②种类:植物双糖:蔗糖(葡萄糖 + 果糖(脱水缩合而成) )(分布在植物细胞 中)、麦芽糖(葡萄糖 + 葡萄糖)动物双糖:乳糖(葡萄糖 + 半乳糖)
等。
蔗糖从甘蔗和甜菜中提炼得到的;麦芽糖在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量丰富;乳糖在
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
(3)多糖
①含义: 由许多(10 个以上)单糖分子经脱水缩合后连接形成的大分子。
种类 淀粉(光合作用产生淀 粉) 糖原 纤维素
基本单位 (单体相同,但 结构不同:形成 的方式不同) 葡萄糖(支链淀粉和直 链淀粉) 葡萄糖 (球状) 葡萄糖 (链状)
作用 植物体内 糖类能源物 动物体内糖类能源物质的 不溶于水,是构成植
质 的储存形式,呈颗粒 状 储存形式 物细胞细胞壁的主 要成分
分布 储存在叶绿体,块根, 块茎和种子中; 馒头、包子、米饭、面 条 消化道吸收的葡萄糖,经血 液运输至肝脏和肌肉,合成 难溶于水的糖原进行储存。 储存在肝细胞中的称为肝 糖原,储存在肌细胞中的称 为肌糖原。 自然界中分布最广、 含量最多。植物的茎 秆和枝叶及所有植 物细胞的细胞壁
(1)①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②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主要能源物质 —葡萄糖。
③最常见的单糖— 葡萄糖。
④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糖类的存在形式— 多糖。
⑤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成分(遗传物质、植物细胞壁、生物膜等)
(2)关于糖类物质的三个误区
①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如纤维素没有甜味。
②不是所有的糖都能和班氏试剂反应,蔗糖、淀粉等非还原糖都不能。
③不是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
④还原性糖: 除蔗糖以外的所有单糖和双糖均具有还原性。
常见糖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各种细胞中 RNA 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 各种细胞中 DNA 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 各种细胞中 细胞生命活动 的主要能源物 质
双糖 麦芽糖(葡萄糖 + 葡萄糖) 植物、发芽的小麦种子中较 多 都提供能量
蔗糖(葡萄糖 + 果糖) 植物、甜菜、甘蔗中较多
乳糖(葡萄糖 + 半乳糖) 动物的乳汁中
多糖 淀粉 植物的贮藏器官中 储能物质
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
糖原 肝糖原 人和动物肝脏细胞中 储能、调节血糖
平衡
肌糖原 人和动物肌肉细胞中 储存和提供能 量
1.元素组成:主要是 C、H、O,有些还含有 N、P。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中氧含量
低,氢含量高。
2.性质:脂质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3.分类和功能
分类 组成 生理功能
脂肪(甘油三酯)(C、H、O) (1 分子)甘油和(3 分子)脂肪 酸(脱水缩合而成的甘油三酯) (动物脂肪呈固态)饱和脂肪酸: 长链中碳和碳之间都是以单键 (C-C)相连。 (动物脂肪室温下 呈固态) 不饱和脂肪酸:碳原子之间存在 双键(C=C)连接(植物脂肪室温 下呈液态) ①细胞中 储能效率 最高 的物质; ②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 脂肪还具有减少身体热 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的 作用; ③保护内脏器官、缓冲 和 减压的功能。
磷脂(两性分子) (C、H、O、 N、P) 磷脂分子放到水里,排布 亲水的头部 :含氮碱基、磷酸、 甘油 疏水的尾部(亲脂的):2 个脂肪 酸 细胞质膜的 基本骨架 ;磷 脂双分子层
固醇类(C、 H、O) 胆固醇 ①构成动物 细胞质膜 重 要成分;
②参与血液中 脂质 的运 输; ③合成(固醇类激素)性 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 器官发育、生殖细胞形成 以及激发并维持第二性 征。、(脂溶性微生物) 维生素 D(促进动物肠 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肾 上腺皮质激素 等物质的 原料。
植物固醇 植物细胞的重要结构成 分。
酵母固醇 存在于酵母中。
补充: 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的关系
糖类和脂肪均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氧化分解产生 CO2 、H2O,同时释放能量。但脂 肪中 C、H 的相对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脂肪耗氧量多、
放能多、产水多、释放 CO2 多(所以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补充: 与脂质相关的易错点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脂肪。
(2)脂肪≠脂质,脂肪只是脂质的一种,除了脂肪,脂质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等。
(3)脂质中并非只有磷脂参与构成细胞膜,胆固醇也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植
物细胞膜上不存在胆固醇。
补充: 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
种子类型 变化 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 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
种子形成时 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 糖类→脂肪
种子萌发时 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
种子形成时, 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其干重增加。种子萌发时, 吸收水分导致其鲜重 增加, 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胞呼吸导致干重减少, 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
所增加(是因为脂肪转化为糖类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然后再减少。
营养物质 试剂 条件 现象
淀粉 碘液(棕黄色) 变蓝
还原性糖 班氏试剂(蓝色) 水浴加热 黄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Ⅳ 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蓝色) NaOH、CuSO4 先加 NaOH、 后加 CuSO4 紫色
1.实验原理: (1)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班氏试剂
水浴
― ―
加热
→黄红色沉淀。
(2)脂肪+苏丹Ⅵ染液 → 红色。
(3)蛋白质(肽键)+双缩脲试剂 → 紫色。
2.实验流程
(1)还原糖的鉴定(选材白色或者接近白色):在盛有 2 mL1%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加
入 1mL 班氏试剂,摇匀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
反应原理:葡萄糖等还原糖中的醛基与班氏试剂(改良的斐林试剂,无需现配现
用, 因为加入了抗凝剂) 中的 Cu(OH)2 反应,加热之后产生黄红色沉淀。
应用:糖尿病患者检测尿液(就是看尿液中有没有糖)
(2) 脂肪的鉴定:在盛有 2mL 植物油的试管中逐滴加入苏丹Ⅳ染液,振荡至颜色不再
变化为止 , 观察并记录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
反应原理:苏丹 IV(猩红色)与脂肪有比较强的亲和力,在苏丹 IV 染液中添加植物 油后,苏丹类染料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大于原来的有机溶剂,染料便从染液中转移到被
染的脂质中去,使脂质呈现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在盛有 2 mL10 mg/mL 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的试管中加入 2 mL 双
缩脲试剂(A 液: 0.1g/ml 的 NaOH 溶液;B 液: 0.01g/ml 的 CuSO4 , 先 A 后 B) ,摇匀,
观察并记录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
反应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会与含铜离子的碘性溶液形成反应形成 紫色络合 物(氨基酸检测不出, 因为无肽键) 。(通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肽键会有这种反
应,二肽(1 个肽键)也检测不出)
(4)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鉴定
(5)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去测相关物质含量的方法)
1.标准曲线制作
取 6 支试管,编号 0-5,按表配置成不同浓度的蛋白质溶液,并加入 4ml 双缩脲试
剂,测定 0-5 号试管在 540nm 处的吸光度值,并绘制成标准曲线。
2.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原理:
取待测样品滤液稀释 N 倍,取 1ml 稀释液,按上述方法加入双缩脲试剂,测定吸
光度,根据标准曲线的出蛋白质含量 D,那么待测样品蛋白质含量=DxN
3.注意事项
蛋白质检测时,双缩脲试剂的加入顺序:先加 A 液,再加 B 液,且 B 液不能过量。
目的是先制造碱性环境。若先加 B 液或 B 液过量,会生成 Cu(OH)2 ,干扰颜色反应。
四 、水和无机盐是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1 . 水赋予细胞生命特征
1.水的含量: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60%-95%)。
补充: ①不同种类生物体含水量不同:水生生物
的含水量通常高于陆生生物。举例,水母(含水量
97%) ,普通昆虫(50-60%)
②代谢活动高的器官含水量相对较高:大脑的含水量 75%;肝脏 85%
③生物体不同发育时期含水量不同:婴儿 80%;成年人 70%;老年人 55%左右。
④不同性别含水量也不同:男性含水量(男性肌肉含量多,肌肉细胞含水量大)
高于女性(女性脂肪细胞多)
2.水的理化性质:
(1)细胞中的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提供介质;
(2)水的比热容大,能维持细胞温度的相对稳定,有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
(水有较高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水的这种特性,对
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3.人体在缺水 10%时,生理活动就会紊乱;缺水:20%时,生命活动就会终止。植物缺
水时,细胞失去水分面发生形态改变,植株表现出萎蔫等。
4.水的极性(不对称部分)特点:使一些有极性的物质很容易溶解在水中。
当你将一小匙食盐(NaCl)放入水中,轻轻搅拌,NaCl 晶体很快溶解。解释了 NaCl 在水中迅速溶解的机理,Na+与 H2O 中的 O 端靠近,Cl-与 H2O 中的 H 端靠近,NaCl 很快
分散在水中。水是良好的溶剂。
细胞中的无机盐和大部分有机分子都有极性,能很好地溶解在水中, 因此,细胞
中的大部分化学反应在水环境中进行。
5.水的存在形式及作用
形式 自由水(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 95.5%) 结合水(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 4.5%)
概念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 游离的形式 存在, 可以自由流动 约有 4.5% 的水与 其他分子结合 在一起, 不能自由流动
功能 ①参与物质运输; ②作为化学反应介质; ③调节新陈代谢; ①维持其他分子的结构和活性起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 ②作为机体组成的一部分,调节植物抗
④比热容大(氢键的存在) ,用于维持体 温恒定。水分子具有极性 逆性。
举例 果汁中的水分、寒夜中的水分、血液中的 水分等 休眠的种子中的水分、心肌细胞中结合 水占比较多、鸡蛋 中的水分等;秋冬植 物及自由水比例增加,不易结冰、抗寒。
联系 自由水/结合水=K,K 值越大(自由水含量越高) ,新陈代谢越旺盛;K 值越小,新 陈代谢越缓慢;衰老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少;结合水含量越高,抗逆性(抗寒、抗旱 的能力)越强。
产生水 :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第二步;细胞内单糖合成多糖;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
合。
消耗水 :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化道中淀粉、蛋白质、脂肪
的水解。
蒸发水: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人体汗腺分泌汗液,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稳态。
吸收水 :植物:主要通过根系吸水;动物:消化道内吸水;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水。
燃烧小麦或稻谷,其中的水被蒸发、有机物被燃尽后,可以看见一些灰白色的灰 烬。这些灰烬主要是无机盐(约占细胞鲜重的 1%)。人和动物体中也含有无机盐。生 物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 离子状态 存在,如 K+ 、Na+ 、Ca2+、Mg2+、Zn2+、Mn2+、Fe2+、Fe3+
等阳离子, 以及 Cl- 、SO42- 、HCO3- 、PO43- 等阴离子。
1.存在形式和含量
2.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 举例
生物体内重要化合 物的组成成分 ①Mg:构成叶绿素的元素。 缺镁:会影响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到时叶脉间缺绿, 叶片变
黄。
②Fe(主要是亚铁离子) :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必需元素,适量摄 入可预防。 缺铁:缺铁性贫血 血红素分子 叶绿素分子 ③P: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必不可少的许多化 合物的成分 补充: ④I:参与(甲状腺产生的) 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 缺碘: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精神萎靡、(儿童缺 碘会导致呆小症) ⑤Zn:很多酶的组成成分 缺 Zn:生长发育不良,认知能力缺陷,精神发育迟缓、行为障碍。 ⑤细胞里 K 多,细胞外 Na 多(维持细胞形态) K: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稳定;影响神经系统兴奋性 K+含量异常,会导致心率失常 Na: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影响神经系统兴奋性 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性降低,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
维持细胞和生物体 的生命活动 Ca2+ (降低神经系统得兴奋性的)含量:45~55 mg/L 缺钙:低于此数值会引发肌肉 抽搐(抽筋)等症状;
维持生物体内的平 衡 ①HCO3-,HPO42-和 H2PO4- 酸碱度平衡; ②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