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伟大的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封建
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948
共产党宣言
1917
十月
革命
1921
中共诞生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56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78
改革
开放
199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3
市场在
资源配
置中起
决定
作用
20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焕发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根本上讲,我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这有助于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通过学习本课,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将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人类社会五大形态: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原----奴----封----资----社
阶级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
(一)原始社会--漫长的人类童年
【速读教材P1-3,至P3“探究与分享”部分结束,找出下列信息】
1.历史地位
2.时间跨度
3.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4.生产力特点
5.生产关系特点
6.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关系
7.解体
(1)原因
(2)标志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当地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
探究活动一
思考: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使得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也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探究一
2.原始社会是按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结论: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在于:
【知识拓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即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构成要素:
生产力
劳动者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主导作用,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生产资料
【知识拓展】
2.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构成要素: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①人们共同劳动,
②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③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④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对照连线】
【知识拓展】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时候,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称生产方式。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探究二
观点一: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观点二: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观点三:私有观念是人所固有的,所以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 你如何理解上述观点,并说明理由。
结论3.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私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当私有制这种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时就会被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所以也不会永远存在。
结论: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私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故观点一正确.
结论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私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故观点二错误。
(一)原始社会--漫长的人类童年
【速读教材P1-3,至P3“探究与分享”部分结束,找出下列信息】
1.历史地位
2.时间跨度
3.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
4.生产力特点
5.生产关系特点
6.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关系
7.解体
(1)原因
(2)标志
最初阶段、最低阶段
长达2-3百万年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经验少、劳动技能低、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有限。
生产关系: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一)原始社会
1.历史地位
2.时间跨度
3.旧石器、新石器时代
4.生产力特点
5.生产关系特点
6.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关系
7.解体
(1)原因
(2)标志
原始社会末期
①个体劳动盛行,代替氏族集体劳动
②生产资料转为家庭私有
③贫富分化加剧,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私有制的确立---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变化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二)奴隶社会
1、奴隶社会的产生(阶级的出现)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二)奴隶社会
青铜工具
商周时期青铜器掐银丝爵杯
商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
2、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
掌握了青铜技术,进入金石并用时代,之后又进入青铜器时代。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了显著提升。
(二)奴隶社会
3、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
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奴隶主与奴隶是赤裸裸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奴隶主阶级
奴隶阶级
对立
(二)奴隶社会
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斯巴达奴隶起义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
起义失败,反抗的奴隶被钉死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二)、奴隶社会
5、奴隶社会的发展(国家的产生)
1.原因: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2.表现:国家产生。国家实质上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产生
奴隶社会矛盾如此激化,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退步??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二)奴隶社会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城市的出现
青铜工具
良渚古城遗址
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甲骨文
古代占卜师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二)奴隶社会
6、对奴隶社会的评价
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原因(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7、奴隶社会的衰亡
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就被封建制所代替。
这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则决定了社会的不断进步,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奴隶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速读教材P3至P4结束,找出下列信息】
1.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2.什么是“阶级”?
3.奴隶制社会生产力特点
4.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
5.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6.国家
7.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原因、表现、进步性
(1)产生原因
(2)本质(含义)
(3)四大文明古国
(1)是谁?
(2)如何产生的?
(3)相互关系?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战争、债务
剥削与被剥削
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金属工具广泛使用,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
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②城市的出现
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区别 生产资料归属 生产资料氏族全体成员共同所有 (原始公有制) 奴隶和生产资料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私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共同劳动, 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产品分配方式 平均分配 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政治 氏族议事会 国家产生,城市出现
文化 原始文化 文字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
人来摆脱愚昧野蛮,进入文明时代。
相同点 虽然奴隶社会进入青铜器时代,生产力水平有所提升, 但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而言都不是特别高。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异同点
知识比较
本目小结

原始社会
1.地位
3.生产力水平
4.生产关系特点
1.产生
2.生产力水平
3.生产关系特点
5.生活基本单位
6.解体

奴隶社会
5.形成与发展
6.评价
7.衰亡
4.主要矛盾
2.阶段
低下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
氏族 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氏族事务
决定
较原始社会有了显著提升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无情地剥削奴隶。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
国家的产生 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决定
是历史的进步
1.假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240万年,我们把这240万年看作一天,那么大约从0点到23点54分,人类都处于旧石器时代;大约从23点54分到23点57分,人类都处于新石器时代;大约从23点57分开始,人类才进入文明时代。如果把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那么这个童年期占到人类社会历史的99.98%。
(1)为什么人类的童年这么漫长?
(2)原始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吗?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与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使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变化非常缓慢,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岁月。
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愚昧、落后。
一、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应用提升
(3)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社会被有剥削、有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这是历史的进步。
小结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生产力特点 生产关系特点 主要矛盾 基本矛盾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 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特点 政治制度
原始社会 石器 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等互助、平均分配产品 氏族制度
(无压迫、无特权)
奴隶社会 青铜器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奴隶制国家
(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出现)
【奴隶阶级vs奴隶主阶级】
封建社会 铁器和牛耕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封建国家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迷信……)
【农民阶级vs地主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 蒸汽机和电力 (电子计算机)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vs资产阶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