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第七章diqizhang学前儿童个性教育第一节 学前儿童个性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个性教育的实施第一节 学前儿童个性概述一、个性的概念二、个性的特点三、学前儿童个性的主要内容四、学前儿童个性与其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一、个性的概念个性是指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它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个性的特点(一)整体性和稳定性(二)独特性和共同性(三)自然性和社会性整体性是指构成个性的各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稳定性是指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就会比较稳定,稳定性会随着改变,也可能产生变化。独特性是每个人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点。共同性是指由于受共同的影响,因此同一民族等个体之间具有共同的典型心理特点。例如,儒家文化。先天素质(即生理特征)是个体的自然性,后天环境(即社会历史条件)是个体的社会性。三、学前儿童个性的主要内容(一)兴趣1.兴趣的分类精神兴趣指由精神需要所引起的兴趣,表现为人对地位、权利等的精神追求。物质兴趣指由物质需要引起的兴趣,表现为人对衣、食、住、行等的物质需求。根据内容分:三、学前儿童个性的主要内容(一)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活动的结果和事物的意义感兴趣。例如,小班幼儿上课兴趣和大班幼儿上课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例如对看电视、体育活动和绘画的兴趣。根据倾向性分:1.兴趣的分类三、学前儿童个性的主要内容(一)兴趣2.3~6岁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兴趣比较广泛1已经表现出个体差异2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3兴趣比较肤浅容易变化4三、学前儿童个性的主要内容是人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体验强弱等)、速度(如言语速度、思维速度等)等方面的一种心理特征,是人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生物基础。以高级神经活动为标准,气质分为抑郁质、胆汁质、黏液质和多血质四种类型。(二)气质三、学前儿童个性的主要内容(二)气质根据五个维度将学前儿童的气质划分为:(1)容易性(2)困难性(3)迟缓性还有一部分学前儿童不能简单地划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属于中间型或过渡型。三、学前儿童个性的主要内容(三)需要需要具有周期性,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每个阶段年龄的需要也是各不相同的。学前儿童的需要主要有生理与物质的需要、安全与保护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需要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学前儿童还可以用高层次需要调节低层次需要。三、学前儿童个性的主要内容(四)能力1.能力的划分三、学前儿童个性的主要内容(四)能力2.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三、学前儿童个性的主要内容(五)性格(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四、学前儿童个性与其社会性发展的关系个性和社会性是特性与共性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学前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社会性发展较好的学前儿童个性就能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例如,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成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第二节 学前儿童个性教育的实施一、因材施教,注重学前儿童个性培养二、多种活动,促进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一、因材施教,注重学前儿童个性培养把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个性培养联系起来,鼓励学前儿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拘泥于简单的模仿和统一的答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回答玻璃的用途这一问题时,引导幼儿联想,想到“玻璃还能割开绳子、布头”等。在制订教学计划等时,着眼于全体幼儿,让尽可能多的幼儿参与。还要注意每个幼儿的差异,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老师让小朋友们画画,要求小朋友们大胆想象。小飞画了一个绿太阳给老师看。老师问小飞:“你怎么能画绿太阳呢,这是不对的。”小飞回答老师:“那天上的太阳也不是红色的啊,为什么要画红太阳呢?老师不是也说过太阳光是七色的吗?”老师脸一绷:“画画去,你懂什么!”分析:案例中,小飞展现出了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老师却没有抓住机会进行引导教育,反而用教师的威严制止了小飞继续发问,挫伤了小飞的创作激情,不利于小飞的个性发展。典 型 案 例二、多种活动,促进学前儿童个性发展(一)教育活动(二)自由活动(三)艺术活动(四)游戏活动教学活动范例一、小班活动:我不怕黑二、中班活动:输了也不哭三、大班活动:遇到困难不可怕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黑”,并学习用各种方法克服怕黑的心理障碍。(2)培养幼儿不胆怯、不退缩,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和乐观的个性品质。一、小班活动:我不怕黑活动准备(1)将活动室一端用黑布、大型木板等布置成黑乎乎的山洞,里面放入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动物玩具。(2)小猫头饰若干,猫妈妈的胸饰一只,小动物的呼救声音频。(3)制作课件《小兔迷路了》。一、小班活动:我不怕黑活动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戴上猫妈妈头饰扮作猫妈妈,请幼儿戴上小猫头饰扮作小猫,一起做律动进入场景。教师:今天猫妈妈带小猫们到森林里去玩,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走。草地上真舒服,我们一起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妈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2)教师播放课件《小兔迷路了》。一、小班活动:我不怕黑2.营救小动物,鼓励幼儿不怕黑教师带领幼儿走到提前布置好的“山洞”前,播放小动物的呼救声音频磁带,引导幼儿通过小动物的呼救声及教师对黑洞内发生情况的描述,让幼儿感知发生的事情,激发幼儿救小动物的欲望。(1)伴随着音乐,从远处传来一阵阵小动物的呼救声。教师:咦,好像有什么人在哭,你们听,是谁在喊救命?小猫们,你们千万别动,妈妈去看看。(教师慢慢走到山洞口,仔细往山洞里看)呀,这里有个山洞,里面很黑,什么也看不见。对,声音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哎呀,这个洞口这么小,我钻也钻不进去,怎么办呢?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到底是谁在这黑洞洞的山洞里哭呀?小猫们,你们谁愿意帮妈妈进去看看?一、小班活动:我不怕黑(2)教师鼓励胆大的幼进“山洞”试一试,并说说自己害怕不害怕,以及自己是怎样克服害怕的。教师在了解害怕的幼儿的心理状况后,对他们进行引导。(3)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害怕呢?(4)教师与幼儿一起归纳让自己不害怕的方法:① 先站在洞口往里看一看,等自己的眼睛渐渐习惯了黑暗再慢慢走进去,一边摸索、一边走,就不会摔跤,也不会害怕;② 进去的时候想想高兴的事,一边走、一边唱歌,就不会害怕;③ 想一想里面的小动物多可怜,我一定要帮助它,其他什么也别想,就不会害怕了;④ 里面虽然黑,但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慢慢走,就不会有危险,也不会害怕。一、小班活动:我不怕黑(5)教师请愿意去救小动物的幼儿一个一个地爬进山洞,每人只救一个小动物出来。(6)鼓励不敢进山洞的幼儿克服怕黑心理,借助一些器具(如手电筒)和好朋友一同进山洞。(7)教师抱抱每一个救出小动物的幼儿,夸奖他们是勇敢的孩子。3.教师总结,结束活动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他们在活动中所尝试的各种克服怕黑的方法,使幼儿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有很多克服困难的方法。一、小班活动:我不怕黑活动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养成自己独睡的习惯。教师:现在,老师想要问你们一个问题,哪些小朋友在家是和爸爸妈妈睡在一个房间的?(表扬敢于独睡或已经养成独睡习惯的幼儿,给每天独睡的幼儿贴一朵小红花)为什么不敢一个人睡?今天,我们知道了如何战胜黑暗,你们愿意试一试一个人睡觉吗?(鼓励不敢独睡的幼儿自己睡觉)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总会碰到“输”和“赢”,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输赢问题。(2)培养幼儿敢于拼搏的精神,鼓励幼儿遇到困难不灰心,并努力争取胜利。活动准备(1)故事《输了也不哭》的课件。(2)歌曲《嘿呦,加把劲》。(3)幼儿活动用具:红旗、装有沙子的小桶、皮球、动物棋、塑料圈等。二、中班活动:输了也不哭活动过程1.导入1.游戏导入(1)教师让幼儿两两一组,进行“石头、剪子、布”的猜拳游戏,让幼儿感受生活中遇到的输赢问题。(2)教师:刚才游戏时,你是赢了还是输了?赢的感觉怎么样?输了的感觉又怎么样?(请幼儿讨论和交流)生活中,哪些事情也有“输”和“赢”?2.听一听:引导幼儿正确看待输赢(1)教师出示课件,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输了也不哭》。二、中班活动:输了也不哭(2)教师引发幼儿思考以下问题:① 妈妈为什么不和明明下棋了?明明这样做好不好?② 现在明明输了棋还会哭吗?③ 哭能取得胜利吗?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哭吗?④ 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3.玩一玩:鼓励幼儿努力争取胜利(1)幼儿自由结伴开展自选活动,教师担任活动裁判。自选活动:① 插红旗。同时起跑,看谁最先插好红旗。② 拍皮球。比比同一时间内谁拍的个数最多。③ 下棋。比比谁的棋艺高。④ 跳圈。双脚并拢,依次跳圈,看谁先到达终点。(2)教师指导幼儿活动,观察幼儿是怎样对待输赢的。二、中班活动:输了也不哭(3)游戏后,请幼儿讲一讲:刚才你和谁一起进行了比赛?你赢了是怎么做的?输了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自己做得好不好?(4)教师小结:在比赛中输了不要紧,如果今后能多多练习、锻炼本领,那么在以后的比赛中就有可能会取得胜利。4.唱一唱: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教师带幼儿学唱歌曲《嘿哟,加把劲》,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也能“加把劲”,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胜利。活动延伸教师请幼儿在平时游戏时也要学会正确对待输赢,和小伙伴们互相加油,一起进步。二、中班活动:输了也不哭活动目标(1)使幼儿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努力就会获得成功。(2)让幼儿能大胆地说出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历。(3)培养幼儿勇敢面对困难的能力。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张迷宫图、一只记号笔,每组一张记录表、一张五角星贴纸。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伴随背景音乐做一些身体的拉伸活动(如伸伸腿、弯弯腰)。三、大班活动:遇到困难不可怕2.做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初步感受和表述成功与失败的不同心情。(1)游戏1:走迷宫。教师讲解游戏及记录规则:在规定的时间里,请幼儿用记号笔画出走迷宫的路线。然后,成功完成的幼儿在名字墙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在笑脸一格上打钩;没有完成的幼儿在名字墙上找到自己的名字,在哭脸一格打钩。(2)游戏2:系鞋带。教师请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系好鞋带,并记录在表格上。三、大班活动:遇到困难不可怕3.交流与讨论(1)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在刚才的游戏中有什么感受,并组织幼儿讨论:如果自己做事情没有成功,应该怎么办?(2)教师讲述自己遇到困难并解决困难的故事(也可讲述名人的故事),让幼儿明白遇到困难并不可怕。(3)请幼儿自愿发言,讲一讲自己遇到过哪些困难,自己是如何解决困难的。(4)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遇到困难时,应该怎么做?(要有信心、有毅力,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三、大班活动:遇到困难不可怕4.学唱儿歌教师教幼儿唱儿歌《困难不可怕》,鼓励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坚强、勇敢,并想办法解决困难。5.教师总结教师:我们每个人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诚实、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失败,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活动延伸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小游戏,鼓励幼儿探索,提升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三、大班活动:遇到困难不可怕 实践训练(1)请根据材料,为大班幼儿设计一节教学活动,题目自拟,并写出教案。(2)要求:① 让幼儿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勇敢;②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勇敢的快乐和兴奋;③ 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延伸等。(3)教师根据表7-1对学生的教案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4)学生根据教师意见,对教案进行修改。 实践训练表7-1 教案评价表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教师评价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针对性强符合幼儿的年龄和社会性发展特点教学准备 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能充分做好幼儿的思想准备工作教学内容 导入自然,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实践训练表7-1 教案评价表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 教师评价教学内容 能围绕目标设置活动环节,各环节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有层次、有递进活动中有重点、难点,利于幼儿理解教学方法恰当有效,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学延伸 能有效地梳理归纳,帮助幼儿扩展和提升相关经验教师建议感谢在座各位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