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3.1贯彻新发展理念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3.1贯彻新发展理念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课前复述
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三、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综合探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社会保障
  综合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
基本经济制度
经济高质量发展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新发展理念
(生产关系)
(生产力)
(发展目的)
(上层建筑)
必修二教材结构
指导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基本内涵
2.具体要求
3.重要意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谁、靠谁、成果归谁)
注意:人民≠公民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基本内涵(是什么):P33-1
(2)动力:发展依靠人民 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2.具体要求(怎么做):P33-2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落脚点: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2.具体要求(怎么做):P33-2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要求(怎么做):P33-2
出发点
动力
落脚点
考向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2023·山东高考)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
④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本P34探究与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
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基本内涵
2.具体要求
3.重要意义
1.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 p34-2、3
人民需要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导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时代要求
解决问题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重要性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
实践要求
坚持创新发展,就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发展
2.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p35-1
P35相关链接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人才是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创新是第一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
解决问题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重要性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实践要求
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协调发展
2.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p35-2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名词点击
解决问题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重要性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实践要求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发展
2.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p36-1
解决问题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重要性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践要求
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放发展
2.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p37-1
解决问题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重要性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践要求
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享发展
2.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p38-1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提出,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恩格尔系数越小,一般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优化,反之消费结构单一。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
家庭消费总支出
投资不算
消费支出
1978—2022中国恩格尔系数走势图
P38 相关链接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低于0.2 ——收入绝对平均;
0.2-0.3 ——比较平均;
0.3-0.4 ——相对合理;
0.4-0.5 ——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收入差距悬殊。 联合国把0.4作为基尼系数的警戒线。
3.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 p38-2
创新
(核心)
协调
(关键)
绿色
(基础)
开放
(保障)
共享
(根本)
新发展
理念
相互关系: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如何贯彻: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理念 解决问题 原因 事例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发展动力
新环保法、垃圾分类、塞罕坝精神(治沙)、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生物多样性大会等。
永续发展必要条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长三角一体化
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展
不平衡
科技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带一路、全球治理与中国声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进口博览会、外商投资法等。
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内外联动
社会
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民生问题、公共服务、扶贫攻坚等。
知识复述: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内容(整合)
以人民为中心
基本原则
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集中体现
为 民
靠 民
惠 民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新发展理念
思想层面
实践层面
课堂复述
B
考向二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2023·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2011-2020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部分指标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增长》,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0月版。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 )
①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②缓解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③体现了创新发展的理念 ④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湖州市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的绿色制造体系。
②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湖州市着力构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③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湖州市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④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湖州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需要
3.材料 湖州市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通过实施一批关系地区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协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环境的需要,全力争当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和模范生。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湖州市在争当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地和模范生的过程中是如何体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8分)
课堂复述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持新发展理念
1.基本内涵
2.基本要求
3.重要意义
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
发展为了人民、(出发点)
发展依靠人民、(动力点)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落脚点)
反映了---,彰显了---,确立了---
1.原因
2.基本内涵
3.五大理念的相互关系
理论原因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现实原因
解决主要矛盾,破解发展难题的需要
(1)创新发展
(2)协调发展
(3)绿色发展
(4)开放发展
(5)共享发展
①解决什么问题
②重要性
③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