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命题点详解第6.5讲 压强与浮力之浸物变压(共20张PPT)(含答案)中考专区 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命题点详解第6.5讲 压强与浮力之浸物变压(共20张PPT)(含答案)中考专区 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5讲 压强与浮力之浸物变压专题
命题点梳理
命题点1
液面高度差求解方法(一)
命题点2
液面高度差求解方法(二)
命题点3
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命题点1:液面高度差求解方法(一)
公式:△h=△V排/S容
适用范围:水量不变【已知浸入高度变化】
推导过程
情景呈现
由图易得液面高度h1=(V水+V排1)/S容;h2=(V水+V排2)/S容;
液面高度变化为Δh液升=h2-h1;
代入化简可推出Δh液升=(V排2-V排1)/S容=ΔV排/S容=ΔV浸/S容
Δh液升
A
A
A
h1
h2
命题点2:液面高度差求解方法(二)
公式:△h=△V物降/S侧
适用范围:水量不变【已知物体下降高度】
推导过程
情景呈现
Δh液升
A
A
A
Δh物降
Δh浸入
液面变化Δh液升=ΔV排/S容;ΔV排=S物 Δh浸入=S物 (Δh液升+Δh物降)
故 Δh液升=ΔV排/S容 =S物 Δh浸入/S容 =S物 (Δh液升+Δh物降)/S容
化简得Δh液升=S物 Δh物降/(S容 -S物 )=ΔV物降/S侧
题1.(2023湖北武汉)铁架台的水平底座上有一只溢水杯,贴近溢水杯有一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形小桶(不计侧壁厚度)。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悬挂一重力为1.2N、密度为4×103kg/m3的金属块。初始时,金属块有1/5的体积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杯中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小桶中没有水,如图所示。接着竖直向上提溢水杯,当溢水杯刚好离开水平底座时(底座对溢水杯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1;提着溢水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p,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2。已知小桶能全部接住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体积为300cm3 B.F1-F2=0.18N C.p=150 Pa D.T2=T1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金属块的重力为1.2N,其质量为120g,
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块体积ρ=m/V=120g/(4g/cm3)=30cm3,故A错误;
题1.(2023湖北武汉)铁架台的水平底座上有一只溢水杯,贴近溢水杯有一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形小桶(不计侧壁厚度)。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悬挂一重力为1.2N、密度为4×103kg/m3的金属块。初始时,金属块有1/5的体积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杯中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小桶中没有水,如图所示。接着竖直向上提溢水杯,当溢水杯刚好离开水平底座时(底座对溢水杯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1;提着溢水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p,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2。已知小桶能全部接住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体积为300cm3 B.F1-F2=0.18N C.p=150 Pa D.T2=T1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金属块有1/5的体积浸在水中,浮力为0.06N;拉力F1=G物-F浮1;
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此时的浮力为0.3N,此时拉力F2=G物-F浮2,
因此F1-F2=(G物-F浮1)-(G物-F浮2)= F浮2-F浮1=0.3N-0.06N=0.24N,故B错误;
题1.(2023湖北武汉)铁架台的水平底座上有一只溢水杯,贴近溢水杯有一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形小桶(不计侧壁厚度)。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悬挂一重力为1.2N、密度为4×103kg/m3的金属块。初始时,金属块有1/5的体积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杯中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小桶中没有水,如图所示。接着竖直向上提溢水杯,当溢水杯刚好离开水平底座时(底座对溢水杯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1;提着溢水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p,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2。已知小桶能全部接住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体积为300cm3 B.F1-F2=0.18N C.p=150 Pa D.T2=T1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从浸1/5的体积到刚好浸没在水中,增加的排开水体积为24cm3;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形小桶水深为h水=V排/S桶=1.2cm,
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p=ρgh=120Pa,故C错误;
题1.(2023湖北武汉)铁架台的水平底座上有一只溢水杯,贴近溢水杯有一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形小桶(不计侧壁厚度)。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悬挂一重力为1.2N、密度为4×103kg/m3的金属块。初始时,金属块有1/5的体积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杯中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小桶中没有水,如图所示。接着竖直向上提溢水杯,当溢水杯刚好离开水平底座时(底座对溢水杯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1;提着溢水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p,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2。已知小桶能全部接住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体积为300cm3 B.F1-F2=0.18N C.p=150 Pa D.T2=T1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提绳的拉力等于桶的重力、水的重力及金属块对水的压力(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之和,金属块浸没前后浮力的增加量等于水重力的减少量,因此前后提绳的拉力不变,因此T2=T1,故D正确。
D
题2.(2023四川遂宁)小刘应用图甲所示器材进行如下探究:升降台AB上放置轻质薄壁柱形容器,容器底面积为200cm2,内装15cm深的水;将弹簧上端固定在力传感器上,下端悬挂重20N、高20cm、横截面积为50cm2的长方体石块,石块下表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已知弹簧伸长量ΔL与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将升降台AB缓慢升高(全过程水不会溢出),当传感器显示拉力为12N时,与升降台升高前相比,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了 Pa。升降台AB升高的高度为 cm。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当拉力为12N时,弹簧伸长量为12cm;
此时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F拉=20N-12N=8N;
即排开水的体积为800cm3,水会溢出;
题2.(2023四川遂宁)小刘应用图甲所示器材进行如下探究:升降台AB上放置轻质薄壁柱形容器,容器底面积为200cm2,内装15cm深的水;将弹簧上端固定在力传感器上,下端悬挂重20N、高20cm、横截面积为50cm2的长方体石块,石块下表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已知弹簧伸长量ΔL与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将升降台AB缓慢升高(全过程水不会溢出),当传感器显示拉力为12N时,与升降台升高前相比,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了 Pa。升降台AB升高的高度为 cm。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故水上升的高度:
Δh液升=ΔV排/S容=800cm3/200cm2=4cm;
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量为ΔP液=ρ液gΔh液升=400Pa;
400
题2.(2023四川遂宁)小刘应用图甲所示器材进行如下探究:升降台AB上放置轻质薄壁柱形容器,容器底面积为200cm2,内装15cm深的水;将弹簧上端固定在力传感器上,下端悬挂重20N、高20cm、横截面积为50cm2的长方体石块,石块下表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已知弹簧伸长量ΔL与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将升降台AB缓慢升高(全过程水不会溢出),当传感器显示拉力为12N时,与升降台升高前相比,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了 Pa。升降台AB升高的高度为 cm。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物浸入高度为h浸=V排/S金=800cm3/50cm=16cm;
则石块底部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15cm+4cm-16cm=3cm;
400
题2.(2023四川遂宁)小刘应用图甲所示器材进行如下探究:升降台AB上放置轻质薄壁柱形容器,容器底面积为200cm2,内装15cm深的水;将弹簧上端固定在力传感器上,下端悬挂重20N、高20cm、横截面积为50cm2的长方体石块,石块下表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已知弹簧伸长量ΔL与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将升降台AB缓慢升高(全过程水不会溢出),当传感器显示拉力为12N时,与升降台升高前相比,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了 Pa。升降台AB升高的高度为 cm。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上升前传感器到容器底初距离为h1=20cm+20cm+15cm=55cm;
上升后传感器到容器底的末距离为h2=12cm+20cm+3cm=35cm;
则升降台AB升高的高度为△h=h1-h2=20cm。
400
20
题3.(2023山东枣庄)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长方体金属块,沿竖直方向缓慢浸入盛有适量水的圆柱形平底薄壁容器中,直至完全浸没(水未溢出),如图甲所示。通过实验得出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与其排开水的体积V排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金属块的质量为0.4kg,容器的底面积与金属块的底面积之比为5:1,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金属块所受的重力;
(2)金属块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1)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为G=mg=4N;
(2)由题图乙可知,当h=2cm时,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20×10-6m3,此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水gV排=0.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拉=G-F浮=4N-0.2N=3.8N;
题3.(2023山东枣庄)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长方体金属块,沿竖直方向缓慢浸入盛有适量水的圆柱形平底薄壁容器中,直至完全浸没(水未溢出),如图甲所示。通过实验得出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与其排开水的体积V排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金属块的质量为0.4kg,容器的底面积与金属块的底面积之比为5:1,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1)金属块所受的重力;
(2)金属块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为2cm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金属块刚浸没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3)当h=5cm时,金属块刚好浸没;此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p=ρ水gh=500Pa;
题3.(2023山东枣庄)通过实验得出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与其排开水的体积V排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金属块的质量为0.4kg,容器的底面积与金属块的底面积之比为5:1。求:(3)金属块刚浸没时,金属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4)金属块浸没后与金属块浸入之前比较,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多少。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4)金属块的底面积为S金=V排/h金=50cm3/5cm=10cm2;
容器的底面积为S=5S金=5×10cm2=50cm2;
物体浸没液面升高Δh液升=ΔV排/S容=50cm3/50cm2=1cm;
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为ΔP液=ρ液gΔh液升=100Pa。
题4.(2023四川成都)如图所示,薄壁长方体容器A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36cm2,高为12cm,质量为mA=72g。容器A内装有144g水。均匀实心立方体B和C的边长都为4cm,质量分别为mB=54g,mC=72g。
(1)求容器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若将B缓慢放入容器中,请分析B平衡时的状态,
并求出B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3)若将C放在B上,再将它们缓慢放入容器中,平衡时C与B的接触面水平,求C对B的压力。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1)容器A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压=G总=(mA+m水)g=2.16N;
容器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压/S=2.16N/36×10-4m2=600Pa;
题4.(2023四川成都)如图所示,薄壁长方体容器A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36cm2,高为12cm,质量为mA=72g。容器A内装有144g水。均匀实心立方体B和C的边长都为4cm,质量分别为mB=54g,mC=72g。
(1)求容器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若将B缓慢放入容器中,请分析B平衡时的状态,
并求出B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3)若将C放在B上,再将它们缓慢放入容器中,平衡时C与B的接触面水平,求C对B的压力。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2)B的密度ρB=mB/VB=54g/64cm3≈0.84g/cm3<ρ水;
假设B漂浮,受到的浮力F浮=GB=0.54N;排开水的体积V排=F浮/ρ水g=54cm3;
B的底面积SB=4cm×4cm=16cm2;B浸在水里的深度为h浸=V排/SB=54cm3/16cm2;
题4.(2023四川成都)如图所示,薄壁长方体容器A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36cm2,高为12cm,质量为mA=72g。容器A内装有144g水。均匀实心立方体B和C的边长都为4cm,质量分别为mB=54g,mC=72g。
(2)若将B缓慢放入容器中,请分析B平衡时的状态,
并求出B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3)若将C放在B上,再将它们缓慢放入容器中,平衡时C与B的接触面水平,求C对B的压力。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2)需要的最少水量:
V需=h浸S侧=(54cm3/16cm2)×(36cm2-16cm2)=67.5cm3;
因为V需=67.5cm3水面上升的距离为Δh液升=ΔV排/S容=54cm3/36cm2=1.5cm;
液态压强变化量为150Pa;
题4.(2023四川成都)如图所示,薄壁长方体容器A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36cm2,高为12cm,质量为mA=72g。容器A内装有144g水。均匀实心立方体B和C的边长都为4cm,质量分别为mB=54g,mC=72g。
(2)若将B缓慢放入容器中,请分析B平衡时的状态,
并求出B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3)若将C放在B上,再将它们缓慢放入容器中,平衡时C与B的接触面水平,求C对B的压力。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3)研究BC整体,假设沉底,C与B接触并露出水面;
则容器内水的深度h水=V水/S侧=144cm3/(36cm2-16cm2)=7.2cm<8cm;
受到的总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7.2×16)×10-6m3=1.152N;
题4.(2023四川成都)如图所示,薄壁长方体容器A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36cm2,高为12cm,质量为mA=72g。容器A内装有144g水。均匀实心立方体B和C的边长都为4cm,质量分别为mB=54g,mC=72g。
(2)若将B缓慢放入容器中,请分析B平衡时的状态,
并求出B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3)若将C放在B上,再将它们缓慢放入容器中,平衡时C与B的接触面水平,求C对B的压力。
命题点3:浸物变压综合应用
解析技巧:(3)BC的总重力G总合=(mB+mC)g=1.26N;
总浮力小于总重力,所以假设成立,BC沉底;
C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3.2cm,C受到的浮力F浮C=(3.2cm/7.2cm)×1.152N=0.512N;
所以C对B的压力F压=GC-F浮C=0.72N-0.512N=0.208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