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讲浮力的相关实验 课件 (共18张PPT)(含答案)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3讲浮力的相关实验 课件 (共18张PPT)(含答案)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3讲 浮力的相关实验
考点导航
①2.2.9探究并了解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4.2.4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标要求
(2022年版)
命题点梳理
命题点1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命题点2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命题点3
利用浮力测密度
命题点1: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题1.(2023广东)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 和分度值;调零时,弹簧测力计应在
(选填“竖直”或“水平”)方向上调零;
(2)如题图甲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高为6cm的长方体物块(可塑),测出重力,将它缓慢浸入水中,记录悬停在A、B、C、D、E这五个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深度h,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物块所受浮力F浮随h变化的图像;
解题技巧:重力和浮力都是竖直方向的力,故调零时,应该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调零;
物块重力G=1.0N,当浸入水中深度为2cm时,此时浮力为0.2N,当深度为4cm和6cm时,浮力分别为0.4N和0.6N;
当物块完全浸入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浮力大小保持不变,故如图。
量程
竖直
命题点1: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题1.(2023广东)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3)分析图像可知:浸没前,h增加,F浮 ;浸没后,h增加,F浮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把此物块捏成高为6cm的圆锥体,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实验所得的F浮随h变化的图像 (选填“相同”或“不同”);
(5)若继续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还需添加一种材料: 。
解题技巧:捏成高为6cm的圆锥体,物块的高度和体积不变,但物块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增加的速率变小,故两次实验所得的F浮随h变化的图像会不相同。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增加密度不等于水的液体,重复上述实验,形成对比数据。
变大
不同
不变
其他密度液体
命题点2: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题2.(2023山东烟台)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利用 步骤能够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利用 步骤能够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用图中的序号表示)
(2)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是 ;
解析技巧:通过②③求出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拉=2N-1.5N=0.5N;
通过①④可求出排开的液体的重力为
G排=G总-G桶=1N-0.5N=0.5N;
故二者相等。
①④
②③
F浮=G排
命题点2: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题2.(2023山东烟台)某实验小组为了研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如图所示:

(3)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该小组还应该进行怎样的操作 ?
(4)另外一个小组进行实验后,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不相等,在排除误差因素的情况下,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解析技巧: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不相等,原因可能是溢水杯中液体没有装满,导致测量到的排开液体重力偏小;
还有可能是物块在浸入液体后和容器底接触到了,导致测得的浮力偏大。
更换不同物块,在不同的液体里多次实验
溢水杯中液体没有装满;
物块浸入后接触容器底。
题3.(2023湖北随州)实验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测量盐水的密度,他们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密度用ρ水表示)、金属块A、盐水以及不吸水的细线等器材完成了图中实验。
(1)要测量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的浮力,合理的测量顺序是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②→①”);
(2)计算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的浮力F=_________N;
命题点3:利用浮力测密度
1.3
①—②
解析技巧:测量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力,先测量其的重力,以防沾水引起重力误差过大。
计算金属块A浸没在水中的浮力为F=G-F示= F1-F2=4.5N-3.2N=1.3N。
题3.(2023湖北随州)实验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测量盐水的密度,他们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密度用ρ水表示)、金属块A、盐水以及不吸水的细线等器材完成了图中实验。
(3)完成图中各项实验后分析可知:金属块A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选填“液体密度”或“金属密度”)有关;
(4)请推导出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__________(用F1、F2、F3、ρ水表示)。
命题点3:利用浮力测密度
液体密度
解析技巧:在水中受到浮力F浮水=F1-F2;
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盐水=F1-F3;
排开液体的体积均和物体的体积相同,
即VA=V排,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
(F1-F2)/ρ水g=(F1-F3)/ρ液g,从而解出盐水的密度。
题4.(2023山东枣庄)我市山区在精准扶贫政策扶持下,种植的大樱桃喜获丰收,小明想知道大樱桃的密度,他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该向__________旋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大樱桃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恢复平衡,则大樱桃的质量为__________g;
命题点3:利用浮力测密度
零刻度线
解析技巧:天平在使用之前,应将游码归零,故应先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则此时天平左端轻,右端重,应该向左旋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10.61
题4.(2023山东枣庄)(3)将用细线拴好的大樱桃放人装有6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如图丙所示位置。根据测量结果可知大樱桃的密度为__________g/cm3;
(4)小丽同学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她先用天平正确测出了大樱桃的质量m,再将用细线拴好的大樱桃放入空量筒中,然后向量筒内倒人适量的水,水面到达V1刻度线处,接着将大樱桃提出,水面下降到V2刻度线处,进而测出大樱桃的体积,并计算出大樱桃的密度,则小丽所测大樱桃的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_;
命题点3:利用浮力测密度
1.06
解析技巧:由丙图,樱桃的体积为V=70mL-60mL=10cm3;
故由可得,樱桃的密度为ρ物=m/V=10.6g/10cm3=1.06g/cm3;
用细线将大樱桃从水中提出时,细线上会带出一部分水,使得量筒中剩余的水变少,从而使得樱桃的体积测量值偏大,故由可得,会使得所测的樱桃密度值与真实值相比偏小。
偏小
题4.(2023山东枣庄)(5)小明回家后,还想测出妈妈手镯的密度,他找到家里的电子秤,称出手镯的质量是48.0g,又借助细线、水、玻璃杯,进行了如图丁、戊所示的实验操作,测出了手镯的体积,则手镯的密度是__________g/cm3。
命题点3:利用浮力测密度
19.2
解析技巧:由题意可知,手镯的质量为m0=48.0g,由图丁、戊可知,手镯浸入水中后,电子秤的示数变化量为Δm=668.5g-666g=2.5g=0.0025kg
丁图称受到的压力为F丁=G容+G液;
戊图称受到的压力为F戊=G容+G液+G物-F拉;
F戊-F丁=G物-F拉=F浮=ρ水gV排=Δmg=0.025N
故可得手镯的体积为V镯=F浮/ρ水g=2.5cm3;
故手镯的密度为ρ镯=m镯/V镯=48g/2.5cm3=19.2g/cm3。
题5.(2023福建)用透明圆筒制作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
(1)获取相关数据:
①已知圆筒底面积为S;
②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如图,用调好的天平测得空圆筒质量m= g;向圆筒中倒入适量水,用天平测得圆筒与水的总质量为81.4g,计算得到圆筒内水的体积V0= cm3。
命题点3:利用浮力测密度
解题技巧: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才能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由图可知,空圆筒质量质量m=20g+10g+1.4g=31.4g ;
圆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81.4g-31.4g=50g;圆筒内水的体积V0=m水/ρ水=50cm3。

31.4
50
题5.(2023福建)用透明圆筒制作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
(2)制作液体密度计:待测液体在圆筒上体积为V0的水面处
做标记,如图甲所示。倒掉圆筒内的水,倒入待测液体至标记处,使待测液体体积为V0。将圆筒放入水中,圆筒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测量圆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则待测液体密度ρ液= (用m、S、h、V0、ρ水表示)。根据计算结果在圆筒外壁标记刻度线和密度值;
(3)用自制密度计测量某种液体密度时,发现圆筒触底无法漂浮,请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命题点3:利用浮力测密度
解题技巧:倒入待测液体后,圆筒处于漂浮状态,圆筒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Sh=G总=(m+ρ液V0)g,则待测液体密度ρ液=(ρ液Sh-m)/V0;
用自制密度计测量某种液体密度时,圆筒触底无法漂浮,圆筒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即排开液体的体积太小,则可以往容器中加足量的水。
(ρ液Sh-m)/V0
往容器中加足够多的水
题6.(2023江苏苏州)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明用一根
长约20cm的圆柱状饮料吸管、一段细铁丝、石蜡和水等制作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制作时,小明先将吸管两端剪平,铁丝密绕成小团后塞入吸管一端,再用石蜡将该端口堵住密封;接着,将吸管置于水中使其处于竖直漂浮状态(图甲),用笔在吸管上标记此时水面位置O;取出吸管,量出O点至封口端的距离H,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吸管上分别确定密度值0.8g/cm3、0.9g/cm3、1.0g/cm3、1.1g/cm3的位置并标上密度值。
使用时,将密度计静置于待测液体中,读出吸管壁上液面处的数值即为液体密度。
(1)O位置处的刻度值为_________g/cm3;
命题点3:利用浮力测密度
解题技巧:密度计竖直漂浮在水中时,水面位于图中O处,说明此时密度计在O处显示的密度值应该为水的密度,所以则O处应标为1g/cm3;
1.0
题6.(2023江苏苏州)将吸管置于水中使其处于竖直漂浮
状态(图甲),用笔在吸管上标记此时水面位置O;取出吸管,量出O点至封口端的距离H,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吸管上分别确定密度值0.8g/cm3、0.9g/cm3、1.0g/cm3、1.1g/cm3的位置并标上密度值。使用时,将密度计静置于待测液体中,读出吸管壁上液面处的数值即为液体密度。
(2)吸管漂浮在其他液体中时(图乙),液面下方的深度h=_________(用ρ水、ρ液、H表示);
命题点3:利用浮力测密度
解题技巧:密度计漂浮在水面上时,V排=SH,漂浮在密度为ρ液的液体中时,V排液=Sh;
漂浮有F浮液=G物,即两次浮力相等ρ水gSH=ρ液gSh,解得h=ρ水H/ρ液;
ρ水H/ρ液
题6.(2023江苏苏州)将吸管置于水中使其处于竖直漂浮状态,用笔在吸管上标记此时水面位置O;取出吸管,量出O点至封口端的距离H,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吸管上分别确定密度值0.8g/cm3、0.9g/cm3、1.0g/cm3、1.1g/cm3的位置并标上密度值。
(3)管壁上标注的4个刻度值,相邻两刻度值之间的距离_________(相等/不相等);
(4)小明突发奇想,将制作好的密度计内铁丝从吸管上端倒出,缠绕到底部外侧,其它没有变化(图丙),他用这样“改装”后的密度计测同一液体密度,测量结果_________(偏大/偏小/无变化);
命题点3:利用浮力测密度
解题技巧:由h=ρ水H/ρ液可知,h和ρ液是反比例函数,刻度分布不均匀。
把细铁丝拿出来缠绕在吸管的下端后测量液体的密度,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吸管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总体积减去铜丝的体积,故吸管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会上浮一些,测得的密度值偏大,即测出的同一液体密度值偏大;
偏大
不相等
题6.(2023江苏苏州)将吸管置于水中使其处于竖直漂浮状态,用笔在吸管上标记此时水面位置O;取出吸管,量出O点至封口端的距离H,通过分析与计算,在吸管上分别确定密度值0.8g/cm3、0.9g/cm3、1.0g/cm3、1.1g/cm3的位置并标上密度值。
(5)若增加塞入吸管中铁丝的质量,则制作的密度计精确程度将_________。
命题点3:利用浮力测密度
解题技巧: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增加塞入吸管中铁丝的质量,从而获得更大的重力,即浮力更大,排开体积更大,由V=sh可知,S不变,即可使h变大,据此设计精确程度更高。
变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