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全书逻辑结构分析:必修四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哲学概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认识论)(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哲文化《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1:文化1、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2)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不是文化本身。3、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4、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5、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区别:①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的标志。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②文化与自然对立,有先进与落后之分。(2)联系:①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P89《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2: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继承)(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发展)(3)坚持古为今用,将传统文化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什么):(1)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3)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怎么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4:中华民族精神1、(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为什么):(1)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2)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怎么办):(1)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5: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1、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2、文化具有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6: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的错误观点;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3、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7: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①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2)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8: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作用(1)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3)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9:如何从“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推动文化发展?(1)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2)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倾听时代声音,解决时代问题。(3)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文化发展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10:如何建设文化强国?(1)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2)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3)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4)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5)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11:如何坚持文化自信?(1)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2)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最根本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12:(综合探究三)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2)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原理12:(综合探究三)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4)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