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三物理中考冲刺材料(一)班级 姓名 座号一、初中物理公式(一)有两套单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序号 公式 适用范围 各物理量及单位1 ρ= 求物体的密度、 质量和体积 ρ 密度 kg/m3 m 质量 kg V 体积 m3g/cm3 g cm32 v = 求物体的速度、 路程和时间 v 速度 m/s s 路程 m t 时间 skm/h km h3 P = 求做功的功率、 功和做功时间 P 功率 W W 功 J t 时间 sk W k W·h h(二)基本公式(只能采用国际单位)序号 公式 适用范围 各物理量及单位1 G = m g 求物体的重力和质量 G——重力 (N) m——质量 (kg) g——重力常量 10 N/kg2 F浮=ρ液gV排 求受到的浮力液体密度、体积 F浮 ——浮力 (N) ρ——液体密度 (kg/m3) V 排开(浸在)液体体积(m3)3 p =ρgh 求液体的压强、密度和深度 p——压强 (Pa) ρ——液体密度 (kg/m3) h——深度 (m)4 p = 求物体的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压强 (Pa) F——压力 (N) S——受力面积 (m2)5 W = Fs 求机械做功的多少、力和距离 W——功 (J) F——做功的力 (N) s——做功距离 (m)6 η=×100% 求机械效率和有用功、总功 η——机械效率 W有 ——有用功 (J) W总 ——总功 (J)7 I = 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I——电流 (A) U——电压 (V) R——电阻 (Ω)8 P = U I 求电功率、电压和电流 P——电功率 (W) U——电压 (V) I——电流 (A)9 Q=I2Rt 求电路产生的电热 Q—电热 (J) I—电流 (A) R—电阻 (Ω) t—时间 (s)10 Q = mq 求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料质量、热值 Q——热量 (J) m——质量 (kg) Q——热值 【J/kg (J/ m3)】11 Q = cmΔt 求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量 Q—热量 (J) c—比热容 【J/(kg ℃)】 m——质量 (kg) Δt—温度差 (℃)12 F1l1=F2l2 求作用在杠杆的力和力臂 F1 F2—动力和阻力 (N) L1 L2—动力臂和阻力臂 (m)(三)推导出的公式(只能使用国际单位)公式 适用范围 公式 适用范围F浮 = G-F拉 知道弹簧测力计在空气和液体中的示数差求浮力 F浮 = G 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求浮力W有=Gh 求把物体抬高时做的有用功 W总 = Fs 求作用在机械上的动力做的总功F=(G物+G动) 滑轮组中已知物重和动滑轮重求拉力 S = n h 求绳子自由端的距离S和物体或动滑轮移动的距离hη= 已知物重和拉力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R = 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P = I 2 R 已知电流和电阻或在串联电路中求电功率 P = 已知电压和电阻或在并联电路中求电功率W = U I t 已知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求消耗的电能。 Q = P t 纯电阻电路中求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二、初中物理常数、常用单位换算(一)常数g 10 N/kg 空气中的声速 340 m/s水的密度 1.0×103 kg/m3 光和电磁波的速度 3.0×108 m/s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100 ℃ 1节干电池的电压 1.5 V水的比热容 4.2×103 J/(kg·℃) 家庭电路的电压 220 V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0 ℃ 安全电压 不高于36 V人耳听觉范围 20 Hz-20000 Hz 保证休息和睡眠不超过 50 dB三、常用估算量1、电流: 计算器100 μA 灯0.2 A 电冰箱 1 A 空调 5 A2、电功率:计算器 0.5 mW 电灯60 W 电冰箱 100 W 空调 1000 W 洗衣机 500 W电热水器1000 W3、质量:硬币 6 g 中学生 50 kg 鸡蛋50 g4、密度:人 1×103 kg/m 3 空气 1.29 kg/m3 冰0.9×103 kg/m3 ρ金属 >ρ水 >ρ油5、体积:教室180 m3 人0.05 m36、面积:人单只脚底面积250 cm2,7、压强: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 Pa;大气压强105 Pa8、速度:人步行1.1 m/s 自行车 5 m/s 小汽车40 m/s9、长度: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 μm 成年人腿长1 m 课桌椅1 m 教室长10 m宽6 m高3 m10、力:2个鸡蛋的重力 1 N四、常见隐含条件1、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2、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4、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6、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7、白气:液化现象8、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五、物理学史1、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恒速前进:意大利 伽利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英国 牛顿2、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德国 奥托·格里克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意大利 托里拆利3、首先通过实验得到电流跟电压、电阻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通过实验最先精确确定电流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4、发现电流的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的(首先发现电和磁有联系) 奥斯特5、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电和磁的联系)1831年 英国 法拉第6、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希腊 阿基米德7、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关系的法则(即安培定则):法国 安培8、电子的发现:英国 汤姆生9、白炽灯泡的发明:美国 爱迪生10、小孔成像:最早记载于《墨经》11、光的色散:牛顿12、早期电话的发明: 贝尔六、载人飞船工程中的物理知识1. 声学:(1)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与地面联系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2)在返回舱内有空气,空气能传声,宇航员能正常对话,能听到机器工作时的噪音,所以睡觉时要戴专用耳塞,这是通过“在人耳处减弱”的途径减弱噪声的。2. 光学:⑴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是由于地球不是光源,同月亮一样反射太阳光形成的效果。在太空中看太阳,就只能看到黑暗太空中一个地别明亮的光球,周围却一片暗淡,这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散射光线。⑵为了在黑暗中拍摄清晰返回地面的过程,采用了红外线拍摄,因为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后温度很高,发出的红外线很明显。3. 热学:(1)能量转换:火箭上升段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和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能不断增加;返回舱返回时机械能由于“摩擦生热”不断转化成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在减小;飞船进入椭圆轨道后,在由近地点飞向远地点的过程中,飞船的动能不断减小,重力势能不断增加。(2)火箭发射时,周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火箭喷出的高温、高压的燃气能将附近所有物体熔化,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不易升温,且水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防止损坏发射台。(3)返回舱返回时,由于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防止烧坏船体,科学家在设计和制造时,除了选用耐高温的材料外,还在飞船外面覆盖了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发生熔化、汽化和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返回舱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保护了飞船和宇航员的安全。4. 电学:(1)“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后会展开巨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在面向太阳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设备使用,同时储存一部分在蓄电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没有阳光时,蓄电池放电供设备使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5. 力学:(1)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不能够使用的仪器有:天平、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但测拉力可以)、压强计、密度计等,但温度计、刻度尺、放大镜、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仍能使用。在失重状态下浮力、液体压强将消失,在水中吹气泡,气泡将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不能以正常方式喝水,只能通过塑料袋挤进口中……(2)宇航员在太空漫步应穿上专用的宇航服,因为在太空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压,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易受太空垃圾的撞击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因素。(3)火箭上升段,推力大于阻力和重力,做加速运动。返回舱返回时阻力大于重力,做减速运动。七、考试策略1、认真审题:(1)最简单的题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题目至少看两遍。如果通过对文字及插图的阅读觉得此题是熟悉的,肯定了此题会做,这时一定要重新读一遍再去解答,千万不要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在没有完全看清题目的情况下仓促解答。因为同样的内容或同样的插图,并不意味着有同样的设问,问题的性质甚至可以截然不同。(2)对“生题”的审查要耐心地读几遍。所谓的生题就是平时没有见过的题目或擦身而过没有深入研究的题目,它可能是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与生活及生产实际中相关联的问题。遇到这种生疏的题,心理上首先不要畏难,由于生题第一次出现,它包括的内容及能力要求可能难度并不大,只要通过几遍阅读看清题意,再联系学过的知识,大部分题目是不难解决的。(3) 审题过程中要边阅读边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已知的条件及待求的内容以题目的叙述为准。不要仅仅以某些插图为准,有时图中给出的符号不一定是已知量,另外,凡是能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作出物理草图,这样可以建立起直观的物理图景,帮助进行记忆和分析问题。2、对题目的应答要准确:(1)单项选择题的应答:①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某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其他选项是不正确的。②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择题一定不要缺答。(2)填空题的应答:由于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符号、单位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3)作图题的应答:对定性的作图也要认真对待,不要潦草;对定量性的作图一定要准确,比如力的图示法解题、透镜中焦点的确定等。(4) 实验题的应答:通常有四类:①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②做过的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③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或课内外的小实验④设计性实验。应答时要严格按要求作答。(5) 计算的应答:在解题过程中必须通过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运算才能较好地解出答案。能画图的一定要作图辅佐解题,数字与单位要统一。2024年初三物理中考考前辅导一、考前准备: 准备,清点考试用具(2只碳素笔2只笔芯、2B铅笔、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调整好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考。二、开始答题:1、选择题:①、排除法提高准确率:一定要把四个选项都看完,对每个选项都认真判断后再甄别定夺答案。若有自己认识不清楚的知识点,不要轻易判断其错误,在另外三个选项中判断,采取排除法得出。②、遇到选择计算题不会主动计算时,可用代入法解决问题。2、填空题:①、拒绝错别字。大一号的字体为正确写法:(匀速—均速,纳米—呐米,振动—震动,折射—拆射,熔化—融化,汽化—气化,凝华—凝化,水蒸气—水蒸汽,会聚—汇聚,照相机—照像机,机械能—机器能,漂浮—飘浮,铁芯—铁心,竖直—坚直,惯性—贯性,做功—作功,法拉第—法拉弟,连通器—联通器,托里拆利—拆里托力)等等。②、拒绝错误词汇。大一号的字体为正确写法(“受力面积”写成“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写成“接触面积”;“同一高度”写成“同一直线”;“内能”写成“热能”;“控制变量”写成“单一变量”)③、若有选填,一定要注意答案要从选填中选取,不能填同义词。(如选填(“变大”“变小”)不能填写为增大减小等)④、常规检查计算答案(如石头密度一定比水大)3、作图题:一定要用2B铅笔画图(多用点力),优点:可修改,且扫描清晰。若做完还剩时间,可再用黑色签字笔,覆盖自己所作的图,确保扫描清晰。①光学:反射光路,平面镜反射光路、折射光路、透镜光路(凸透镜、凹透镜)等。②力学:相互作用力、重力、压力、平衡力、摩擦力、浮力、拉力、力臂(最小力)等。③电学:串并联、电路图转实物图、实物图转电路图、家庭电路(开关接火线、左零右火中接地)、电路设计(串并联特点、开关特点)、右手螺旋定则、小磁针静止N极所指为磁感线方向。作图要有根有据,注意辅助线的保留,注意箭头,线的“虚”“实”,垂直符号,字母,数值大小等。4、实验题①、细心、关键字打圈,看题目第一行,看看是探究什么实验。大概回忆一下该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测量工具、器材作用),方法,步骤,表格处理,数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多次测量目的,想清楚结论再来做题。②、切记不要遗漏实验题的作图(答题卡上)。5、计算题,四步走:审题,公式,带值,结果①、物理大题的答题公式是核心,尽管真的不会做,请把相关公式写在答题卡上也能得一半的分左右(最好带上数据并计算,哪怕是错的,错的也只扣数据错误分)。②、必要的文字描述(如匀速直线运动、漂浮等),公式,单位不能省③、最好把单位换算写在最前面④、电学有关“度”的计算换成KW和h计算方便,错误率低。⑤、涉及汽车类的功率可以考虑P=Fv,W=Pt,热学效率一般在60-90%,热机一般低于50%。⑥、难题可能需要的分析过程:力学:受力分析。电学:列等式、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多档问题:找电阻变化,范围问题:看图,看电学元件范围。三、考试注意1、选择题答案选出后,要及时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绝不能在收卷时匆忙涂卡。2、注意答题区域,按照网上阅卷要求,不要出边框,不要答错位直。关于实验题的一些关键问题——以莆田质检卷为例一、【实验安全问题】①防止触电:学生实验要用36V一下的电源;不要用潮湿的手触碰电器;应连接好电路后再通电;若遇到故障,一定要先断开开关,在进行电路的拆接和维修。②防止火灾:如遇电路起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灭火。③防止烫伤、灼伤、割伤、中毒:若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流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立即用湿布或撒沙土覆盖扑灭等。二、【实验的改进】三、【实验结果的评估】四、【实验误差的分析】祝同学们:中考顺利!旗开得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材料(一).docx 2024年中考物理考前辅导.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