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惯性概念,知道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2.会用物体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教学重点】惯性知识的应用【教学难点】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学方法】体验活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课件等【器材准备】棋子、杯子、水、硬纸板、鸡蛋、尺、小车、木块等【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一、情境创设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击打棋子”,并演示这个实验,观察并交流 所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其形成原因 二、新授课 课本图片观察与思考: a.最下面的棋子受到力的作用后飞了出去,而上面的棋子在水平方向仍保持静止; b.弓弦恢复原状后运动的箭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飞出去; c.汽车启动时,车中的人由于要保持静止状态而向后仰; d.紧急刹车时汽车不会立即停止,而要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思考: (1)物体原来是什么状态;(2)外界什么因素改变;(3)物体现在什么状态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 活动1:把一张纸条压在竖直放的钢笔帽下,迅速抽掉纸条,而钢笔帽静止不动 活动2:竖直叠放五枚棋子,用长塑料尺迅速打下面的棋子,上面的四枚棋子并没有倒下,而是落在原来位置的正下方。 活动3: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水平方向运动. 活动4:走路遇到障碍物时会跌倒 活动5:把杯中的水倒掉 活动6: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总结归纳: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具有的这种性质就要表现出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2.概念解读: (1)惯性没有条件。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没有方向。物体只是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原来静止————静止 原来运动————运动 “生活、物理、社会”,并交流惯性的应用与危害。 投影呈现生活中惯性的应用与防护实例。提醒学生在作为交通参与者时,要遵守交通规则。 三、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校本作业】<基础知识>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B.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C.固体有惯性,但液体和气体没有惯性D.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且质量大的物体其惯性也大2.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3.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①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③由于灰尘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4.如图所示,当铁锤的锤头松动时,握住铁锤的木柄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板凳,锤头会紧紧地套在木柄上.这是因为木柄撞击板凳时 ( )A.锤头由静止变为运动,木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B.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木柄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C.木柄由静止变为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D.木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4.如图甲所示,盛有水的烧杯随小车一起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烧杯中的水面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状态时,则小车此时正在做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做出上述判断的根据是水具有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1.下列事例中,需要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人蹬冰面后可继续滑行 B.突然刹车人会前倾C.离弦的箭继续飞行 D.敲击锤柄套紧锤头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来解释的是( )A.拍打衣服时灰尘和衣服分开 B.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紧刹车闸C.投出的铅球回落向地面 D.火车进站前会提前熄火靠滑行进站3.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公交车内,某时刻悬挂在横杆下的拉手突然向公交车前进方向摆动,据此现象可以判断公交车可能正在 ( )A.直行急加速 B.直行急刹车C.向左急转弯 D.向右急转弯4.从一架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三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在炸弹未落地之前,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飞机和三颗炸弹的运动情况是( )5.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小车无限长,其它阻力不计。若小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 )A.若m1>m2一定相碰 B.若m1C.不论m1和m2的大小关系如何,两球一定相碰 D.不论m1和m2的大小关系如何,两球一定不相碰6.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如图所示.“安全带”和“头枕”分别可以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 )A.前方碰撞,紧急刹车B.紧急刹车,后方追尾C.后方追尾,前方碰撞D.左右转弯,紧急刹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