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复习48: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在古巴比伦的浮雕中,受到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国王汉谟拉比恭敬地站在他面前,庄严肃穆地接受沙马什授予他的象征权力的权杖和魔环。这表明,在古巴比伦( )A.君权与原始宗教紧密结合 B.君权神授已成为社会共识C.神权左右了居民生产生活 D.王权借助神权来巩固统治2.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欧洲世俗君主的一般倾向是建立一种极权政治体制,兼掌俗权与教权。当然,这种企图在中世纪大部分时间里是君主们不敢奢求的。这正如教皇想实现纯粹的神权政治,在当时的欧洲也只能是奢望。这说明中世纪的欧洲( )A.出现了政教合一趋势 B.民族国家日益发展C.存在着二元政治格局 D.分权制衡制度确立4.柬埔寨吴哥窟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兴建于吴哥王朝时期。在吴哥窟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都有浮雕,内容取材于古代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这反映了( )A.柬埔寨艺术都与佛教有关 B.柬埔寨石窟艺术源于印度文明C.吴哥王朝以印度教为国教 D.东南亚文化受到印度文化影响5.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C.人 D.政治6.2011年,伊拉克北部某博物馆在抢救因美国入侵而遭到破坏的古迹和流失的文物行动中,意外发现了用楔形文字撰写的有《吉尔伽美什》部分诗句的泥板,其中有20行是前所未见的。这20行中有一行的大意是,英雄们消灭怪兽后,吉尔伽美什的友人陷入懊悔,他认为(消灭怪兽的同时)将森林变成荒地是错误的行为,会让众神恼怒。该发现可用于研究( )A.战争对文化交融的建设性 B.阿拉伯文学的传承与发展C.西亚先民朴素的生态意识 D.古巴比伦王国的宗教信仰7.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8.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A.促使东西方文明开始交融 B.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一体化 D.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9.古巴比伦国王为了强化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命人编写了一部内容丰富的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是( )A.《秦律》 B.《汉谟拉比法典》C.《法国民法典》 D.1787年美国宪法10.下列对两河流域的文化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古代西亚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B.《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C.阿拉伯人创造并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D.苏美尔人发明了十进制11.古希腊爱奥尼柱式建筑呈现一种轻松活泼、优雅高贵的气质,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下图)便是这种建筑风格。该建筑风格的广泛出现( )A.彰显了古典人文精神 B.反映了古希腊女性地位提高C.表明了古希腊建筑艺术高超 D.体现了雅典文化的世俗性12.“人口的增加使希腊半岛的资源变得紧张。为了缓解人口压力,希腊人开始在地中海的其他地区建立殖民地。从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前6世纪晚期,他们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400个殖民地。”上述状况产生的影响是( )A.希腊逐渐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 B.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C.推动了希腊农耕经济的发展 D.为波斯帝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13.下面这幅漫画的主题应是( )A.文明交流 B.民族交融C.习俗差异 D.国家冲突14.从世界历史看,国家强盛往往同法治建设相伴而生。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全盛时期的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料: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为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古代史编》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料:构成古希腊文化雄厚的物质基础的是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一直呈上升状态发展,到希波战争以后,达到空前的繁荣。广泛的奴隶劳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园艺业在雅典、米利都等城邦发展很快。手工业行业繁多、分工细致,产品盛销到地中海和黑海各地。——摘编自关颖、唐韵娣《欧洲文化源流》根据史料,指出古希腊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这说明了什么道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料:罗马法从它最初颁布《十二铜表法》的时候,就已经清晰地区分了私法和公法。……德国当代民法学家梅迪库斯说:“私法一般奉行决定自由,不必说明理由,与之相反,公法中的决定则受到约束。”这可能才是公法与私法最重要的差异所在。……换句话简单说,就是公法所调整的行动,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而私法调整的行动,则依照当事人自身的意愿进行。——摘编自萧瀚《罗马法——权力边界观念的起源》根据史料,说明罗马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这一特点的意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古巴比伦的浮雕中,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从太阳神那里接受象征权力的权杖和魔环,体现了君权神授思想,说明国王借助神权来巩固统治,以加强其权力在运用中的权威性,故选D项。2.C 解析:根据材料“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可知,阿拉伯文化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重新回到欧洲后,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故选C项。3.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欧洲,世俗君主掌握俗权,教皇掌握教权,这是一种二元政治格局,故选C项。4.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柬埔寨吴哥窟中很多浮雕的内容取材于古代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反映了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故D项正确。5.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哲人关注社会现实,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他们将希腊哲学的主题从宇宙本原转移到人,故选C项。6.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吉尔伽美什》是古代西亚居民创作的文学作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材料中吉尔伽美什的友人认为将森林变成荒地是错误的行为,体现了西亚先民朴素的生态意识,故选C项。7.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必须掌握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因此制定了太阳历,故选C项。8.B 解析:材料“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表明阿拉伯文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故选B项。9.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B项符合题意。10.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A项错误;《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故选B项;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C项错误;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D项错误。11.A 解析:题干材料“轻松活泼、优雅高贵的气质”体现了人文主义,因此该建筑风格的广泛出现彰显了古典人文精神,A项符合题意;古希腊妇女并不享有民主权利,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只是表面现象,没有反映实质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该建筑风格体现了雅典文化的人文性而非世俗性,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2.B 解析: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建立了城邦国家,希腊没有成为帝国,排除A项;希腊的城邦大都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繁盛,农耕经济并不发达,排除C项;在对外关系上,希腊城邦长期与波斯帝国对峙,排除D项;古希腊建立海外殖民地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B项正确。13.A 解析: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这些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漫画反映了“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体现了文明交流,故选A项。14.A 解析:西亚地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编撰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二、非选择题15.答案:原因: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地区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阿拉伯人广泛吸收各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与创造,造就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阿拉伯帝国政治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统治者重视科学文化。16.答案:根本原因:发达的奴隶制经济。道理:文化的繁荣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17.答案:特点:严格区分公法与私法。意义:限制公权力,维护公民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