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学会尊重一、教学目标1.尊重可以给他人带来美好的感受,谦虚有礼、平等友善。2.帮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具体行为表现。3.了解尊重自己的意义,学会尊重自己。认识到每个人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应当得到尊重。二、教学重难点学会尊重自己。认识到每个人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应当得到尊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谢谢大家课前的问好!同学们,我想先问一问:为什么你们课前要向老师问好?找学生回答,当有学生说:因为我们尊重老师时。师:尊重老师,说得好!那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学习“学会尊重”。出示钟南山、袁隆平、杨利伟和屠呦呦四张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人值得我们尊重吗?并阐述理由。教师依次补充四人资料2.师:谈到尊重人们总是想起这些做出一定成就的人,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值得我们尊重吗?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学生汇报。师:你们尊重他们吗?(随即出示快递员、清洁工、消防员、解放军、白衣天使和杂货店老板的照片)生:尊重。师:你们为什么会尊重他们?老师引导学生一块寻找尊重原因。3.过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显著成就,他们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尊重不仅仅体现在礼貌、态度、美德上,更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中。知法明权:读一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怎样规定的?女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从学生最熟悉的学校生活中引出尊重的话题。然后,联系学生对尊重这一概念的认知经验,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取得一定成就的人,还是普通人,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到学会尊重会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尊重自己(二)新授过程师:同学们,刚刚我们讨论了这么多值得尊重的人,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有一个重要的人也值得尊重。这个人是谁呢?--就是自己!活动一:畅所欲言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4页活动园里的故事。师:你觉得刘菲是一个尊重自己的人吗?为什么?生 1:我觉得刘菲并不尊重自己,因为她没有自信,总认为自己很差。生 2:我觉得刘菲不是一个尊重自己的人,因为她看不起自己。生 3:我觉得刘菲不是一个尊重自己的人,因为她不努力。生 4:我觉得刘菲不尊重自己,因为她的想法很消极。师:如果刘菲是你的好朋友,看到她这样,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刘菲说什么?把你对刘菲的建议写下来!生:把对刘菲的建议写下来,然后展示。师小结: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相信刘菲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好。活动二:学会完善自己师:同学们,请看图片,图上这些人的行为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吗?为什么?生:小组讨论。师:你见过类似的行为吗?你们觉得这些行为是尊重自己的行为吗?为什么?师小结:是呀,这些不好的行为会让我们在别人眼里成为不守规矩的人,会让我们的形象、名誉受损,这其实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成为尊重自已的人。(设计意图: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日常的行为入手,让学生识别哪些是有损自尊的言行,学会尊重自己)活动三学会维护自己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脾气”先生的故事。(演示“好脾气”先生的故事)师:个性王国里有一位“好脾气”先生。一天,“好脾气”先生正要乘公交车排在他后面的一位女士嫌“好脾气”先生动作太慢。一边说着“让开!真碍事!”师:你猜他会怎么做?生 1:他会让女士先上车。生 2:他会让女士先上车,并告诉女士不应该插队。生 3:他会拦住女士,要求女士道歉,并告诉她要排队。师:“好脾气”先生只是皱皱眉头,什么话也没说。师:还有一次“坏脾气”男孩在公园里的墙上乱涂乱画,“好脾气”先生刚说了句“不能这样做”;“坏脾气”男孩就恶狠狠地说:“老家伙,一边去!”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生 1:我会向公园管理员反映此事。生 2:我什么都不说,悄悄走掉。生 3:我会报告给公园管理处,然后帮着把墙擦干净。生 4:我会直接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请他把墙擦干净。师:“好脾气”先生只是摇摇头,叹着气走开了。师:老朋友“讲道理”先生知道了以后,皱着眉头说:“这些人真不像话怎么可以这么不尊重别人?”他拍拍“好脾气"先生的肩膀说:“你这样没有原则地一团和气也是不对的,这是不尊重自己。”师:“讲道理”先生说“好脾气”先生的做法是不尊重自己,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我同意。师:说说理由。生 1:因为“好脾气”先生任人欺负。生 2:我也认为“好脾气”先生不尊重自己,因为别人欺负他,他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说,我感觉他受到了侮辱。师:“好脾气”先生应该怎么做呢?生 1:他可以要求“坏脾气”男孩道歉。生 2:他可以找管理人员帮忙。生 3:“好脾气”先生可以指出别人的错误,并让他们道歉。师小结:是呀,在面对冒犯和侮辱时,如果对方是无心之失,我们可以选择宽容。但是面对存心的冒犯和侮辱,我们应指出对方的错误,要求对方道歉,必要时我们还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师:在面对冒犯和侮辱时,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那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人都不能批评我们呢?生:不是。师: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各小组展开讨论,看看他们是“尊重自己”还是“过度维护自己”?课件先出示教材第 7页活动园中的情境一。师:请各组派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各组派代表汇报)师:对情境一,你们怎么看?生 1:陈刚是过度维护自己,因为有时候别人的批评是为了我们好。生 2:陈刚是过度维护自己,别人好的意见对自己是有好处的。生 3:陈刚是过度维护自己,自己做错了,就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并改正。师:出示情境二,对于情景二,你们怎么看?生:我觉得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如果是好朋友起的绰号,赵明就是过度维护自己因为好朋友只是开玩笑;如果不是好朋友起的绰号,那赵明就是尊重自己。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齐:不同意。师:即使是好朋友也不能起难听的绰号。那么,赵明应该怎么做?生:你不能乱给我起绰号,请向我道歉。师同法出示其他情景,师生讨论。师小结:看来,尊重自己与接受别人的批评是不矛盾的。如果过于爱面子,输不起、说不得,就是过度维护自己。我们应该客观评价自己,既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要认识到别人可能比自己更优秀,要理性对待他人善意的批评。(设计意图:通过“好脾气”先生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在面对冒犯和侮辱时,如果对方是无心之失,我们可以选择宽容。但是面对存心的冒犯和侮辱,我们应指出对方的错误,要求对方道歉,必要时我们还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判断活动园中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维护自己应适度,过度维护自己并不是尊重自己的行为。)师:在面对冒犯和侮辱时,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那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人都不能批评我们呢?(三)课堂总结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值得尊重。我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还要学会尊重自己,要发现自己的价值,悦纳自己,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维护自己应适度。最后,让我们一起用一篇美文结束本节课吧!(学生齐读)课堂作业搜集关于尊重的名人名言,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