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2.4《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2.4《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4《地球——我们的家园》
1.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证据说明目前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星球。
2.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懂得尊重、善待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是唯一的家园。
教学难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教师询问学生对神州十三号的了解,播放神州十三号视频,增强学生对太空的了解。继而抛出问题“人类为什么要进行太空探索”。预设回答1:寻找地外家园。预设回答2:好奇心,探索宇宙。
2.“小诤”邀请,感知地球作用
师:小诤是世界首位电子航天员,今天我们班同学无比荣幸地收到一封来自小诤的邀请,邀请我们去太阳系不同星球探秘。(出示邀请函)邀请函内容:你好,我是小诤,全球首位电子航天员,奔赴浩瀚天空,见证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故事,与未知相遇,迎来属于我们自己的宇宙世界。如果地球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我们有没有可能去太阳系其他星球呢?我们有没有可能造出一个人类的地外空间吗?
3.星球对比,感知地球唯一
教师播放视频《人类在太阳系其他行星能够存活多久》,师生一起跟随小诤去太阳系,询问学生看完的感受。预设1:地球生活最好。其他星球太危险了。再通过“嫦娥计划”“天问一号”让学生了解目前对不同星球的探索,继而出示《月球、火星、地球对比资料》表格。经过视频资料和表格资料,大家得到了什么知识?
总结:地球目前是人类探索到的唯一能够生存地星球。
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高科技的手段也无法复制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清洁的空气、清洁的水和肥沃的土壤。经过人类科学家的检测,目前并未发现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是适合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
【设计意图】将地球置于更大的空间范用,通过“我们的星空探索地球”的任务,引起学生兴趣上、心理上的共鸣,给与学生虚拟情境的间接体验。通过让结合事实“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创设虚拟情景,通过视频及再发问“去太阳系不同星球探秘”,启发学生逆向感知地球的重要性,地球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此基础上,辅之以视频、数据资料,增进学生对于对球的热爱,初感受到地球之于人类的唯一性,初步萌发爱护地球的道德情感。
(二)和谐——感悟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1、俯瞰地球,了解不同地形
教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唯一的生存家园!(现在)我们慢慢靠近我们可亲的地球,去俯瞰她的美丽吧。(出示太阳系俯视图,慢慢移至地球)教师询问学生看到不同地形的感受,地球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蔚蓝色的星球,我们看看它色彩丰富的外衣,蓝色是海洋、黄色是陆地,绿色是森林植被,白色为冰雪或云层,原来这么多色彩代表不同的地形。
2、感知不同地域下人与自然之美
教师:我们的家乡就建造在这大河大川、高山峡谷、平原沟壑之上,能说说你们的家乡在哪里吗?是的,在黄海渤海之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青岛,我们的家乡保证了我们的生存,(出示青岛图片)。我们班的同学都居住在山东青岛。这座城市为我们提供了每日的衣食住行条件。不同地域的人类又是怎么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呢?
教师:我现在将给每个小组分别发放云南哈尼梯田、海滨城市青岛、江南乌镇以及北极的因纽特,请你先阅读材料,然后各小组完成中国航天局的任务吧。材料阅读及准备8分钟(背景音乐)师:我们来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他们组的材料,当地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汇报(预计6分钟)教师点评哈尼梯田:非常好,其实这些梯田就修建在半山腰,在梯田旁边就是哈尼族人的村寨,上面是茂密的森林,下面是河流。这一生态布局被文化学家称赞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大系统,今天它仍然是哈尼族人生活的根本,为小诤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任务背景:我们接到了来自中国航天局的任务,让全班同学到云南哈尼梯田、海滨城市青岛、江南乌镇以及北极的因纽特探访,下面是采访任务。采访任务:了解不同地方的人是如何与自然相处的。作为接到任务,我们应该先查找好资料再去当地探访,你先完成资料的准备吧。
教师点评青岛:青岛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的场景也是值得这个城市的人们骄傲的,墨水河白鹭飞舞,我们学校旁边的祥茂河畔我们也可以看到海鸥的身影,为了保护海洋生态,我们青岛也在一直努力,这些方面都能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教师点评纽因特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冰砖垒砌防风雪、御严寒的冰屋。教师点评江南乌镇:江南水乡乌镇,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采取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态度,营造人水相依,浙江乌镇随处可见依河而建、枕水而居的小桥流水人家。教师:通过青岛青岛人民保护海洋、哈尼族人在半山腰修建的梯田,依河而建的乌镇,因纽特人的冰屋,此时此刻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板书:和谐相处、尊重、适应)中国航天局也发来了感谢信,感谢同学们的给她提供的资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俯瞰地球所呈现拾学生的直观画面,以第一视角感爱地球的美丽壮观,接着了解不同色彩所代表的不同地形。过渡到启发学生思考不同地形、不同地域下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方式,通过完成航天局的采访资料为任务驱动。此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的材料分析意识,培养“团队思考、独立判断”的科学精神。
(三)课堂小结:为地球环境问题出谋划策是啊,大家的感触一致,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球的馈赠,但是我们的地球......。出示地球环境破坏视频。谁来谈谈你的想法。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青岛中学学生会想要举办一次名为“地球诊疗师”的校内宣讲活动,旨在呼吁同学们从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树立保护地球、爱护环境的意识,大家能不能出谋划策,下一节课,你们基于你们的环境问题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我们要感谢地球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存的花园,感谢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我们生命的摇篮。我们更要用智慧、尊重、善待,珍惜我们的地球母亲。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