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1)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地位、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要立足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整个
世界
主观世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都是变化发展的
客观世界
自然界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发展具有普遍性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自然界是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发展具有普遍性。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上述观点违背了(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
B.客观事物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C.法、势、事例、风气等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用静止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错误。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实质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思考: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是不是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
间一切变化和过程
变化——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
的、向后的、退步的
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没有直接表达或规定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揭示运动变化的趋向性
运动
变化
发展
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新事物,哪些属于旧事物?
1.2017年我国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猪肠道冠状病毒SeACoV。
成为仔猪腹泻防控的难点,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袁世凯恢复封建帝制;
4、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到会代表13人代表全国党员57人;
5、电脑算命、网络传销。
旧事物
新事物
旧事物
新事物
旧事物
讨论:
下列关于新旧事物的标准正确吗?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错误标准之一:
不能简单地以事物出现的时间先后来判断新旧事物
时间标准
◆“计算机科学算命”、“网上赌博”
错误标准之二:
不能简单地以事物的名称、旗号、包装来判断新旧事物
名称标准
◆ 当第一台蒸汽机车问世时,有人驾着马车与火车赛跑,讥笑火车没有马车快;今天那些讥笑火车的人却受到历史的讥笑。
错误标准之三:
不能以事物的力量大小、速度快慢、完善程度来判断新旧事物
力量标准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判断(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
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新事物
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生命力
具有远大前途
旧事物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原理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支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实质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中谈到两个有趣的论证,一个是“谷堆论证”,另一个是“秃头论证”。他说:“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 或者是: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 ——不能。再来一粒或一根怎样 ——还是不行。 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总是问加一粒谷子或减一根头发如何。等到最后,人们说可以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这时那最后加的一粒谷子或最后减的一根头发便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
◆“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 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或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黑格尔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项目 内涵 特点 状态 结果
量 变
质 变
事物数量增减、场所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性质没有变,
事物仍是该事物
性质改变,
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1.量变与质变的对立性(相互区别)
统一、相持、
平衡、静止
统一物的分解、
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一、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性(相互联系)
①小树一天天长高 ①大树被砍伐,成为木材
②头发一根根脱落 ②满头黑发变秃头
③河堤有了蚁穴和鼠洞 ③河堤崩溃
④十月怀胎,胎儿逐渐长大 ④胎儿出生(婴儿)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新的质变
……
循环往复不断向前
【拓展】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2、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事物在数量、大小、速度、程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的变化都能够引起质变,都是量变的表现。
事物在数量、大小、速度、程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的变化都能够引起质变,都是量变的表现。
×
×
×
1、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是指一切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可能有质变的发生。②但是,有量变未必就会有质变。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量变并不影响事物的存在,不会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即量变积累到一定“度”时,质变才会发生。
2、质变就是发展。
发展总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是不能说质变就是发展,只有向上的、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倒退的质变不是发展。
3、只有数量的增减才是量变。
下列说法正确吗?
阅读与思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善于抓住机遇,才能实现事业飞跃。
根据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结合上述两组名句,谈谈对你想问题、做事情带来了哪些启发。
世界观(辩证关系) 决定 方法论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量变→质变→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③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不能随意促成事物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简而言之,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有人把“腐败”二字拆解为“广、人、寸、肉(肌体、灵魂)、贝、文”六个部分,并按其含义重新串联起来,加以提炼和升华,用以警示官员,“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机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这句人生警句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C.质变就意味着发展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D
火箭呼啸而去、飞船摇曳而归。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众多科技领域的进步,使航天成果广泛应用。由此可见
A.航天技术是引领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
B.制定正确的战略是航天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C.开启空间站时代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质的飞跃
D.航天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C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发展的趋势——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
辩证的否定的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否定的主体:事物本身
【注意】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和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另一事物转化的方面。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外形笨重,功能简单
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手机方便了人与人的联络
增添------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多元化、多功能
注意: 辩证的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我国不同时代都设置了专门的监察机构纠举官员的违法失职和贪腐行为。中国古代有监察御史体制,近代有监察院体制,新中国成立后有行政监察体制,新时代设立的国家监察委员会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监察体制。这主要说明了(  )
A.辩证否定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B.发展要敢于突破原有理论和实践
C.发展就是肯定新事物否定旧事物
D.辩证的否定是发展与联系的环节
D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之前,孙中山曾领导过10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这十次武装起义失败的原因有:第一,自身有弱点。比如,依靠的主要力量是会党,存在脱离群众现象。再如,政党比较松散,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等等。第二,很多群众不理解。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第三,遭到了清政府的残酷镇压。当时革命力量还非常弱小,而清政府的力量还比较强大。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事物发展的途径:
【原理】
【方法论】
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自第一台机器人于20世纪产生以来,机器人越来越多地渗入人类的工作与生活中。有人认为它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四大技术之一,引领第三次产业革命,也是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机器人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这说明(  )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6、防微杜渐
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9、欲速则不达
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的成语、名句
体现“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名言名句
多难兴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阳光总在风雨后
宝剑锋经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本课小结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形式/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发展的趋势/途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的总趋势/方向——前进的
·发展的道路——曲折的
·发展的源泉/动力——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
(1)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轨迹,表明了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因此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
(2)事物发展的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3)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的光明前景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