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课件(共20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课件(共20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准确把握概念
选择性必修三 逻辑与思维
第四课
目录
CONTENTS
01
考情预览
明确考向
02
知识整合
构建体系
03
真题感悟
明确考向
01
考情预览
明确考向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考纲考情 备考策略
课标要求 考情概览
年份 试题类型 考查考点
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无
02
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
30万
2019年销售额
同比上升10%
逻辑思路
准确把握概念
概念
明确概念的方法
概念的含义
概念的基本特征
明确内涵的方法
明确外延的方法
探究与分享
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人是什么?”柏拉图说:“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
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
你能否说出什么是人(人的概念)?
有眼睛、有耳朵、有四肢
能直立行走
能用肺呼吸
能血液循环
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 …
√ 揭示“人”的本质属性
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
非本质属性
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探究与分享
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如果求“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如果求“白马”,那么“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
你怎么看待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
结论: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
“白马非马”中“非”字的理解
1、“不等于”,这是是正确的命题。因为白马是一种具有特定属性的马,不能把白马的本质属性和马的本质属性简单等同,这是从概念的内涵方面说的。
2、“不是”“不属于”,很明显这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因为白马属于种概念,马属于属概念,种概念包含在属概念中,白马是马的一种。这是从概念的外延方面说的。
概念的基本特征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举例:人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
内涵:“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
外延:古今中外、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和不同生活习惯的所有的人。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
A B
A
B
B
A
B
A
>不相容关系
B
A
C
B
A
C
1.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
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
(1).定义
构成结构: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第 11 页
知识讲解
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
艺术

文学
就是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种差
+
属概念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假设以下语句都是定义,这些定义正确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吗?
(1)商品是劳动产品。
(2)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
探究与分享:了解定义的逻辑规则
第 12 页
知识讲解
“定义过宽”
“定义项”的外延
“被定义项”的外延

“定义过窄”
“定义项”的外延
“被定义项”的外延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同语反复”:在定义概念中,直接包含了被定义概念;
“循环定义”:在定义概念中,间接包含了被定义概念;
假设以下语句是定义,这些定义正确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吗?
(1)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
(2)逻辑学是研究逻辑的科学。
(3)迷信的人就是相信鬼神的人。
(4)偶数就是奇数加一所得的数。
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第 13 页
知识讲解
探究与分享:了解定义的逻辑规则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假设以下语句是定义,这些定义正确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吗?
(1)哲学不是文学。
(2)高中生不是社会青年。
注意: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用否定性陈述,当某些事物的特有属性正好在于缺乏某种属性时,我们也就可以而且必须从对象缺乏某种属性方面来揭示该对象的特有属性。如:“奇数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第 14 页
知识讲解
探究与分享:了解定义的逻辑规则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假设以下语句是定义,这个定义正确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吗?
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第 15 页
知识讲解
探究与分享:了解定义的逻辑规则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
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去农村支援麦收。在安排任务时,他说:“男同学割麦子,女同学把割下来的麦子捆起来,体力强的同学把麦捆运到场院去,体力弱的同学在地里捡麦穗。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上面的分工排成四排。”学生们听后,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
思考:学生们为何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
体力弱
⑴该老师对本班同学用不同的标准划分,导致同学们无所适从。如图所示,这样的划分是相容的,但安排的任务是不同的。这就使得一些同学不知道自已该站在哪一排了。
(2)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正确的划分应该是在同一次划分中只使用一个标准。可以进行二次划分,先按性别分成两排,然后按体力再分别对这两排进行划分。
体力强
女同学
男同学
女同学
男同学
体力强
体力弱
体力强
体力弱
第 16 页
探究与分享
3.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对事物之间客观关系的反映。
(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第 17 页
知识讲解
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
常见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音乐、雕塑
第 18 页
知识讲解
探究与分享:理解划分的逻辑规则
思考:以下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1)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
第 19 页
知识讲解
探究与分享:理解划分的逻辑规则
思考:以下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2)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第 20 页
知识讲解
探究与分享:理解划分的逻辑规则
思考:以下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3)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