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9张PPT)模块七 逻辑与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规则一、概念含义分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本质属性1.属性示例:“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的本质属性。含义特点特别说明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做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抽象性和概括性。2.概念示例: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1)概念的含义和特征含义 关系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类依据 分类 含义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3)概念的外延关系分类不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分类依据 分类 含义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4)相容关系的种类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是另一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小的概念为种属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属种关系交叉关系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示例:《史记》的作者 司马迁;动物 马;马 动物;中学生 球迷分类 含义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特殊情况(5)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反对关系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C为A、B共同的属概念,其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示例:成年人 未成年人;输 赢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其不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含义1.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二、明确概念的方法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构成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连接起来,就构成定义。种差加属概念示例:文学 就是 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 的 艺术被定义项定义联项种差属概念定义项正确定义的条件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应当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示例:商品是劳动产品。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麻醉就是麻醉剂所起的作用。原因就是引起结果的事件。哲学不是文学。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含义2.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构成示例:战争 分为 正义战争 和 非正义战争。母项和子项属/母项种/子项正确划分的条件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示例: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际邮件几大类。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二、正确运用判断1.判断的含义与特征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判断有真假之分。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判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2.判断的表达与类型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不做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类型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做简单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关系判断。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示例:这是新学生宿舍。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做复合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他是中学校长。张华认识雷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含义结构3.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示例:所有 商品 都是 劳动产品。联项量项主项谓项种类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依据判断的量及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肯定判断否定判断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如果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这样的判断称为单称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示例:所有商品是有价值的。示例:所有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示例: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示例:有些中学生不是球迷。示例:许海峰是运动员。示例:这个人不是小学生。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示例: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公园里有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有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含义结构4.关系判断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成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对于不同关系者相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示例: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关系项量项第一关系者项量项第二关系者项种类依据关系的性质。示例:甲认识乙。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示例:甲的岁数比乙大,乙的岁数比丙大。示例: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示例:甲与乙是同学。非传递关系示例: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含义结构种类5.复合判断及种类支判断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示例: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联结词组成复合判断的判断称为支判断。连接支判断的词项叫做联结词。如,“既……又……”“要么……要么……”“只要……就……”含义结构真假 判断意义6.联言判断联言支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示例:这篇散文文笔生动 并且 这篇散文富有哲理。联结项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做联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联结项联言支联言支含义结构7.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同时并存。或者 你说错了 或者 我听错了。联结项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做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做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联结项选言支选言支联结项相容的选言支含义选言支类型不相容的选言支示例:医生对小明说:“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种类真假判断意义要求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的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在日常语言中,“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示例:英国领导人在讲话中说:“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含义结构8.假言判断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后件。联结项一个假言判断有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做假言判断的前件。“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是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做假言判断的联结项。前件联结项前件示例:如果 寒潮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后件后件种类依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的关系。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无前必无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示例: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有前必有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择权。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注意意义如果我们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思维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那样形成的假言判断就会发生错误。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假言判断既然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示例:如果人可以长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没有地方站了。三、掌握演绎推理方法(1)推理的含义与种类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前提结论要素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做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做推理的结论。示例:如果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1.推理与演绎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做推理结构。种类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来区分推理的种类。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来区分推理的种类。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示例:金属都可以导电,铁是金属,所以,铁能导电。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必然推理或然推理示例: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锐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所以,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示例:由某种草叶片边缘锋利的小齿,到锯子的发明。注意形式逻辑不研究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而把推理结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告诉人们正确的思维应该运用怎样的推理结构,以及运用推理结构时应该遵循哪些规则,进而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2)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含义演绎推理是力求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推理结构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的条件放火行为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电信诈骗行为不是放火行为,所以电信诈骗行为不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示例:一切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所以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用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含义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又叫换质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示例: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所以,所有金属都不是不导电的。唯心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唯心主义者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有些学生是党员。所以,有些学生不是非党员。有些疾病不是传染的,所以,有些疾病是不传染的。2.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规则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量项 主项 联项(是/不是) 谓项量项 主项 新联项(不是/是) 新谓项(与原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示例:所有 金属 都是 导电的,所以,所有 金属 都不是 不导电的。唯心主义者 不是 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唯心主义者 是 非马克思主义者。(2)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含义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示例:所有马都不是狗。→所有狗都不是马。有些人喜欢吃巧克力。→有些喜欢吃巧克力的是人。有些人不是相声演员。→?注意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涉及主项和谓项的外延问题。每个性质判断都对其主项和谓项所反映的对象范围做了断定。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全称肯定判断周延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周延周延周延不周延不周延周延不周延不周延周延不周延周延示例: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示例:所有马都不是牛。示例: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示例:有些中学生不是球迷。示例:许海峰是运动员。示例:这个人不是小学生。《性质判断周延歌》主项看量项:特称不周,全、单周。谓项看联项:肯定不周,否定周。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为否定的。 (“质”不变,即肯定或否定不变)规则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前提中周延的项,换位后可周延也可不周延)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新)量项 新主项 联项 新谓项判断种类 换位前 换位后全称肯定判断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所有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小明是班干部。小明不是班干部。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有的人不是说谎者。所有一成不变的不是真理。有些劳动产品是商品。有些共青团员是中学生。无法换位有个班干部是小明。班干部不是小明。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换位后需转换为特称肯定判断。可以直接进行换位。可以直接进行换位。不能进行换位。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换位后需转换为特称肯定判断。可以直接进行换位。六种性质判断进行换位推理:1.可以直接进行换位推理的是:全否、特肯、单否。2.不能直接换位,换位后需转换的是: 全肯、单肯。3.不能进行换位推理的是:特称否定判断。(3)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运用的意义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运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示例:所有的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有些中学生是音乐爱好者。所有的有机物都不是不含碳的化合物。有些中学生不是非音乐爱好者。换质换位有些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机物。有些音乐爱好者是中学生。所有的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有些中学生是音乐爱好者。(4)三段论推理结 构含义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示例:公共场所是禁止吸烟的,展览厅是公共场所,所以,展览厅是禁止吸烟的前提结论前面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后面推出的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组成三段论的三个性质判断,各有一个主项和一个谓项,每个主项和谓项在推理中都出现两次。为了区别它们,人们把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把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大项小项中项大前提小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在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叫做“中项”。(中项联结大项和小项,是媒介。)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做“四概念”的错误。规则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也就是说,两个前提都没有断定中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项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小项与中项的另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这样,大项和小项的关系就不能确定,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是针对大项和小项提出的要求。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我们不能推断出这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也就是说,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示例: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是人民,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示例: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小丽是廉洁的,所以,小丽是优秀干部。示例:班干部都要有集体荣誉感, 自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我不是班干部, 自媒体也是娱乐的工具,所以,我用不着有集体荣誉感。 所以,娱乐工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示例: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这篇文稿不是调查报告,所以,这篇文稿是文学作品。(1)联言推理含义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示例:实现中国梦需要我的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你的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他的努力,所以,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你、他的共同努力。3.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真假依据如果所有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联言判断就是真的。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有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合成式)从联言判断与它的联言支的真假关系来看如果一个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联言支就都是真的。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分解式)示例: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所以,德之不修,是吾忧也。(2)选言推理含义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示例: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合语法的,所以,这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分类相容的选言推理选言判断分为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因此,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由于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的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肯定否定式)由于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选言支不可能都真,所以,在进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肯定否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否定肯定式)√示例: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不合语法的,所以,这个语句是合乎实际和合乎逻辑的。×示例:某个实数,要么它是有理数,要么它是无理数,这个实数是有理数,所以,这个实数不是无理数。示例:要么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要么人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发展史充分证明绝不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所以,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3)假言推理意义含义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分类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依据假言判断的三种类型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体现着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依据正确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联系的假言判断进行假言推理,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真假依据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肯前肯后)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否后否前)由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前件假时后件会怎样,也没有断定后件真时前件会怎样,因此,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示例: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他们就一起去图书超市买书,第二天上午没有下雨,所以,他们一定会去图书超市买书。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否前否后)或者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肯后肯前)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示例: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他们就一起去图书超市买书,他们没有去图书超市买书,所以,第二天上午下雨了。示例: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他们就一起去图书超市买书,第二天上午下雨了,所以,他们就一定不去图书超市买书。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示例:如果明天上午不下雨,他们就一起去图书超市买书,他们去图书超市买书了,所以,第二天上午一定没下雨。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真假依据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否前否后)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肯后肯前)由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前件真时后件会怎样,也没有断定后件假时前件会怎样,因此,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示例:只有患者甲接受做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患者甲没有接受做手术,所以,他的疾病没能治愈。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肯前肯后)或者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否后否前)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示例:只有患者甲接受做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他的疾病治愈了,所以,患者甲接受了做手术。示例:只有患者甲接受做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患者甲接受了做手术,所以,他的疾病能治愈。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示例:只有患者甲接受做手术,他的疾病才能治愈,他的疾病没有治愈,所以,患者甲没有接受做手术。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真假依据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肯前肯后)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肯后肯前)示例: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当且仅当,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否前否后)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否后否前)示例: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当且仅当,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所以,这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示例: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当且仅当,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没有一个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示例: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当且仅当,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所以,这个三角形没有一个角是90°。四、归纳推理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类型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示例: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冻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特点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由于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示例: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是小说形式的全部对象。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1)完全归纳推理保真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特点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的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示例:《韩非子·五蠹》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结果这个宋人不仅没有再次得到兔子,还沦为他人的笑柄。(2)不完全归纳推理注意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种类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构就会被推翻。示例:水在河南省的沸点是100℃,在甘肃省的沸点是100℃,在浙江省的沸点是100℃。所以,水在中国的沸点都是100℃。科学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健康。所以,人类需要充足的睡眠。提高可靠程度的方法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示例:外出野餐,发现肚子疼的同学中:有的吃了番茄、黄瓜、薯条、鱼片; 有的吃了葡萄、黄瓜、汉堡、蓝莓;有的吃了苹果、黄瓜、饼干、荔枝; 有的吃了香蕉、黄瓜、草莓、樱桃。所以,黄瓜与肚子疼有因果联系。求同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异中求同)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求因果联系。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同中求异)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A变则a变)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已知部分原因,推测还有其他原因,余果求余因)剩余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求异法示例:外出野餐,有的同学开始肚子疼。大家发现,肚子疼的吃了番茄、黄瓜、蓝莓、薯条、汉堡;肚子不疼的吃了番茄、蓝莓、薯条、汉堡;所以,黄瓜与肚子疼有因果联系。示例:中国科学家发现,当太阳上的黑子大量出现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不那么多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很少时,长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很少。示例:医疗队调查甲状腺肿大原因: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不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得出结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示例:期末考试,小勤英语考砸了。分析原因发现,小勤的听力、词汇,语法知识、阅读写作等基础知识和能力都比较好,心理素质也较好,成绩不好一定另有原因。最后发现,小勤在前面几个难题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后面的题目就草草了事了。所以,没有合理安排时间是小勤这次考试失败的主要原因。 五、类比推理含义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依据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示例:化肥中所含的主要养分是钙、镁、氮、磷、钾,这些养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而且,化肥呈粉末或液体状态时,植物更容易吸收。石煤渣中也含有较多的钙、镁、氮、磷、钾,把石煤渣磨成粉末,植物也容易吸收。所以,我们可以把石煤渣磨成粉末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实验结果证明,用粉末状的石煤渣作植物生长的肥料,效果良好。这个结论,是通过类比化肥与石煤渣的属性而得到的。实质或然推理,是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逻辑错误不能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则,就容易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示例:当我们看到一头有角有蹄的野生动物,就可以从牛、羊等有角有蹄而且是食草动物的情况,推知这头野生动物也是食草动物。这是因为动物有角有蹄与其食草的习性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示例:传说伯乐的儿子曾在路边看见一只癞蛤蟆,对照其父在《相马经》中所说的好马特征: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他自认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并对其父说,他发现的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只是蹄子不够大!伯乐哭笑不得。类比 比较 比喻区 别 基础 在比较的基础上 在比较的基础上性质 是一种推理形式 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 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 得出新知识 认识两类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联系 类比和比喻都以比较为基础。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类比与比较、比喻示例:小红在《哲学概述》一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研究对象不同,前者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后者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示例:小明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看到这样一段描述:“(她)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注意:仿生学所运用的是模拟方法它专门研究和模仿生物的构造及功能,用于制造先进技术装置。就是在实验室设计或制作出某一自然现象或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地研究原型的形态、特点和规律性。模拟方法方法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结构类比)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功能类比)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条件类比)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从思维的角度看示例:①由蜘蛛结网,到不需要在深水处建筑桥墩的吊桥。②由儿童刮木听声的游戏,到听诊器的发明。③由苍蝇两翅后的平衡棒(楫翅),到新型导航仪器——振动陀螺仪的发明。④由人工培育珍珠,到人工生产牛黄。①结构类比②功能类比③结构类比④条件类比③结构类比②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示例:人们在研究新药时,往往在狗、兔子、老鼠等动物身上做实验,因为这些动物比其它动物与人类有更多的相同或相似属性。如果用低等动物做实验,则因其与人类的相同属性较少,难以得到可靠的结论。作用提高可靠程度的要求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示例:李四光由我国东北、华东等地区与中亚地区相似的地质构造推论我国东北、华东等地区有大油田的类比之所以可靠,就是因为地质结构与生成石油密切相关。示例:人们以前曾根据火星与地球许多高度相似的属性推论火星上有高等动物,但是经过科学探测,我们已经知道火星周围的大气层96%为二氧化碳,根据已知科学原理,这一属性与“火星上有高等动物”的结论是相互排斥的,因而推论必须放弃。①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示例:瓦特类比蒸汽中的壶盖发明了蒸汽机;鲁班根据荷叶发明了雨伞;阿基米德根据洗澡水溢出浴盆的现象发现了“浮力原理”;英国医生詹纳发现“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是受到挤牛奶女工感染牛痘而不犯天花的启发。示例:食物取名字和菜本身完全不搭边的有很多。小王气呼呼地问餐馆老板:“我要的鱼香茄子,可是菜里怎么没有鱼?” 老板笑呵呵地回答:“难道你还指望从老婆饼里吃出个老婆吗?”小王终于想明白了,一场纠纷就此得以避免。六、综合运用各种推理实质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是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作用①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价值。②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③只有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推理,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真题训练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新能源汽车”( )A.是“汽车”的种概念B.反映了汽车的本质属性C.与“汽车”相比,其外延大D.与“汽车”的外延不相容AA:新能源汽车概念与汽车概念是种属关系,“新能源汽车”是“汽车”的种概念,A正确。B:新能源汽车概念揭示了新能源汽车的本质属性,B错误。C:“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小于“汽车”的外延,C错误。D:““新能源汽车”的外延是“汽车”外延的一部分,其外延关系是相容的,D错误。故本题选A。2.北宋哲学家邵雍与其子在院里乘凉,忽见一人从院墙上探出身来环视一圈后缩了回去。儿子说,此人是贼。邵雍却说,如果他是贼,一看见咱俩就会马上缩回去,但他环视一圈后才缩回去,说明他在找东西,并且这个东西目标大,不需要进院查看,再看装扮,可以推测他是一个农民,在找牛。儿子出门询问,果真如此。下列属于演绎推理的是( )①曾有个贼在院墙上观察情况,此人在院墙上观察情况,故此人是贼②贼看到院里有人都会马上缩回去,此人没有马上缩回去,故此人不是贼③找目标大的东西不用进院查看,此人找牛,故此人不用进院查看④曾有个农民来邵家找牛,此人是农民,故此人来找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在哲学认识论中,人们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来区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 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 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①:从“曾有个贼在院墙上观察情况,此人在院墙上观察情况”的前提,推理得出“此 人是贼”的结论,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属于类比推理,①不正确。②:从“贼看到院里 有人都会马上缩回去”的前提,推理得出“此人不是贼”的结论,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属 于演绎推理,②正确。③:从“找目标大的东西不用进院查看”的前提,推理得出“此人不用进院查 看”的结论,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属于演绎推理,③正确。④:从“曾有个农民来邵家 找牛,此人是农民”的前提,推理得出“此人来找牛”的结论,是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属于 类比推理,④不正确。正确答案为 C。3.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D.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A: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该对联以联言判断形式呈现,不是直言判断,A排除。B:人们在对对象情况不能做出确切的断定时,就要估计它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或是这样,或是那样。这就是在使用选言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该对联不是选言判断,B排除。C: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该对联没有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读书爱国的条件关系,C错误。D: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意思是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以联言判断形式的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故本题选D。4.在一次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学习传统黎锦技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活动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感叹时光短暂。小谢同学用以下语句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其中属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推出的是( )A.人心齐,泰山移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一寸光阴一寸金BB:简单枚举推理是根据事物情况多次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本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学习传统黎锦技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可以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推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B符合题意。A:仅通过“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归纳出人心齐,泰山移,不能全面的归纳研学活动的感悟,B不符合题意。C:材料不能体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感悟,C不符合题意。D:本次研学活动,虽然大家意犹未尽、感叹时光短暂,但用“一寸光阴一寸金”不能真正表达对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研学活动的感悟,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科学家发现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有大量水生生物化石,断定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曾是古海洋地区。以上表述含有一个三段论推理,下列选项中属于其“大项\小项\中项”的正确组合是( )①水生生物②水生生物化石③古海洋地区④喜马拉雅山脉地层A.①③④ B.③④① C.③④② D.④③②CC: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推导出一个三段论推理:地层中有水生生物化石的是古海洋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有大量水生生物化石,所以,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曾是古海洋地区。据此可知,“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是小项,“古海洋地区”是大项,“水生生物化石”是中项,C符合题意。ABD:这三项的组合都不符合设问中要求的“大项\小项\中项”的组合,ABD不选。故本题选C。6.小海计划海南两日游。爸爸建议,如果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不去东坡书院;妈妈建议,如果不去东坡书院,就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朋友建议,要么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要么去东坡书院。下列能同时满足三方建议的选项是( )A.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东坡书院都去 B.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去东坡书院C.去东坡书院,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D.既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不去东坡书院BA:爸爸和妈妈的建议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后件假前件一定假,前件假后件可真可假。根据爸爸的建议,去东坡书院可推出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根据妈妈的建议,不去东坡书院就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去东坡书院。但这一结论不符合朋友的建议,A不符合题意。B:根据朋友的建议,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推出不去东坡书院;根据妈妈的建议,前件真后件一定真,不去东坡书院可推出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根据爸爸的建议,前件假后件可真可假,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以不去东坡书院,B符合题意。C:根据妈妈的建议,后件假前件一定假,前件假后件可真可假;据朋友建议,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推出去东坡书院;但这一结论不符合爸爸的建议,C不符合题意。D:根据爸爸的建议,前件真后件一定真,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推出不去东坡书院,但不符合妈妈和朋友的建议,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7.春天的微风中飘散的不仅仅有花粉,一些植物病毒也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该团队认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得出这一结论是运用了( )A.求同法 B.求异法 C.类比推理 D.演绎推理BB:由题述信息可知,在植物病毒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这一相同条件下,与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携带较少病毒情况相比,农业区植物寄居的病毒更多是被考察的现象,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是差异因素,从而得出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与农业区植物寄居的病毒更多存在因果联系的结论,这是运用了求异法,B正确。A:求同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题述信息是根据“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这一差异因素进行的推断,A不符合题意。C: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题述信息不涉及类比推理,C不符合题意。D: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结论的推理。某研究团队是根据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比草原上的花朵携带更多病毒进行推断,得出“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的一般性结论,这属于归纳推理,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遗址是认识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做好保护利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建设古遗址公园是较好的选项。在某古遗址公园建设讨论会上,围绕保护利用中村民是否应该搬迁的问题,与会者表达了不同的观点。甲方:建设古遗址公园可将村民及其房屋纳入规划设计,村民房屋适当改造后可作 为基础设施并提供必要服务,村民也可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实现村民及其房屋与古遗址公园的融合共生,村民不必搬迁。乙方:一处古遗址就是这个地区物质文化历史的数据库,是中华文明基因库的重要 组成部分。只要村民留在公园里,就容易造成遗址被破坏,对当地村民进行搬迁,该处古遗址将得到很好保护。(2)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乙方推理的逻辑谬误。(2)演绎推理是前提蕴含结论的必然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二是推理结构正确。从推理根据的前提来看,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是有前一种情况就必有后一种情况,但村民留在公园里不一定会造成遗址被破坏,因此推理前提是错误的;“只要村民留在公园里,就容易造成遗址被破坏”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该推理结构采用的“否定前件式”推理结构不正确,因此乙方推理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