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新课标标准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内容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起来,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作用巨大。深圳是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随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不断扩大,从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结合历史地图,了解特区位置和对外开放的过程。史料实证:借助地图、文字史料,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历史解释、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分析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与对世界的重要影响。家国情怀:了解经济特区建设历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过,感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改革开放精神。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经济特区的建立(1)教师活动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2)学生活动国内原因:经济落后,闭关自守教训。国际原因:经济全球化趋势。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一:经济特区“特”在哪些方面?材料1:除投资规模在一 -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六十年国事纪要》材料2:第十三条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第十四条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五。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或……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第十八条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学生活动①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②允许外国企业、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③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教师活动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文选》学生活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教师活动合作探究二:如何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 海经济开放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学生活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教师活动开放与改革的关系: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范正伟《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开放是气质,改革是精神》学生活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课堂总结本课共有三部分内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部分内容呈递进关系:时间关系上的递进、开放领域的递进、开放成效的递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经济特区作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1982年12月,对外开放政策正式写入我国宪法。随后,从1984年到1992年,我国陆续开放了更多的沿海城市、地区及内陆城市、边境城市。中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这样一个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我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进一步完善了对开外开放政策,增强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