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5课 钢铁长城 教案(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15课 钢铁长城 教案(含反思)

资源简介

第15课《钢铁长城》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标准
通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
内容分析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反映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建立新军兵种的努力在战争年代就开始了。到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展成为一直军兵种比较齐全的合成部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家加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把研制原子弹和导弹列为武器装配发展的的重点,同时加快常规武器国产化进程。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导弹、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等国防科技尖端技术仍然取得重大突破。导弹部队的成立使军队和国防建设取得了新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科技强军之路,人民军队发展成为兵种齐全、装备先进的诸军兵种合成部队,国防力量日益增强,有效保障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近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改革,强军兴军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国防和军队实力。
三、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认识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时空观念:利用时间坐标,梳理海军、空军的发展历程。
史料实证:透过历史图片,感知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发展。
历史解释:认识“钢铁长城”的内涵及其对国家安全的意义。
家国情怀:感悟新时代的强军之路,树立正确的国防观。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陆、海、空军的建设
(1)教师活动
陆军
(2)学生活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军种,是陆地作战的主力,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历次作战中发挥出色,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种抢险救灾中的中坚力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现在的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拥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教师活动
海军
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学生活动
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进攻;而新中国有坚强的国力作后盾,也有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国防力量。
教师活动
空军
20 世纪 50 年代初,拥有各种飞机 3 000 多架。
1956 年,我国仿制成功歼 -5型歼击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
学生活动
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2.导弹部队的发展
(1)教师活动
(2)学生活动
我国的导弹可以打击地面目标,也可以打击空中和海上目标,可以在地面发射,也可以在水下发射,在保卫祖国安全上起着重要作用。
3.新时代强军之路
(1)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发展的原因?
学生活动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不断推动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国防军事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和发展;
广大科研人员、人民军队的共同努力;
坚持自力更生、敢打敢拼的优良传统。
五、课堂总结
本课围绕着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介绍了我国陆军、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主要力量,陆军、海军、空军的建设和导弹部队的发展,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成就。第二,介绍了新时代强军之路。近年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改革,强军兴军事业取得了新发展,成就显著。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可指导学生收集课外资料,阅读课文,观看图片资料、音像资料,从资料中提取有效息、获得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演示人民海军,空军发展的历程。进行不同时期的国力,军事力量的对比,在比较中体会国家的强大与国防力量增强的关系,提高通过比较掌握知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