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内容分析
宋元时期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造纸术发展的基础上,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出书速度,推进了图书普及和文化传播;火器的使用,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改变了作战思维与交战方式,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与此同时,宋元时期的海陆交通使得东方往来更加频繁,更加便利,不仅将这一时期的科技外传,让世界了解中国,加速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将世界的优秀文化带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三、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过程及优缺点及指南、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动的中外交通状况。
时空观念:通过文字和图片,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发展历程。
史料实证: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中外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历史解释:用图示法清晰简明的表示出宋元时期科技成就与中外交通之间的联系,及其起到的共同作用。
家国情怀:感悟中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发达的中外交通。
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英)著名学者 培根
(二)讲授新课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教师活动
把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时间、排班方法和影响,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活”字的意义。
(2)学生活动
能够初步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和解释,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2.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教师活动
从其发明、发展、应用与传播这四个步骤展开叙述。
(2)学生活动
理解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树立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
3.发达的中外交通
(1)教师活动
从海、陆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外交通的发展情况和由此带来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
学生活动
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七、课堂总结
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等等,都是宋元时期科技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通过综合题目的设计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
让学生回顾一下宋元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三大发明的应用、传播和意义,这些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在世界上的影响深远等。概括出这些成就的意义,即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科技高峰,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