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含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含反思)

资源简介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通过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内容分析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至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就是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体现。康乾盛世取得的辉煌成就,大都与君主高度集权有关,但君权的而极端强化,也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到历史尽头。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加之西方殖民者不断侵扰,中国出现近代前夜的危机。
三、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能通过阅读史料、 图片、统计图等,分析文字狱的特征,文化专制的影响。
史料实证:认识到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场军队腐败,贫富分化严重,加之西方殖民者不断侵扰,中国出现了近代前夜的危机。
历史解释: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时空观念:知道军机处的特点,认识到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在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
家国情怀:学会以史为鉴,拥护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珍惜改革开放的成果,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闭关锁国政策。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君主专制在清朝时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清朝统治者是怎样实行文化专制统治的?清朝走向衰败有哪些表现?
(二)讲授新课
1.军机处的设立
(1)教师活动
从清朝初期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康熙时南书房的设立,再到雍正时的军机处,这一变化的实质就是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
(2)学生活动
了解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地位和作用。
(3)教师活动
阅读史料,归纳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和特点、影响。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
——(清)赵冀《檐曝杂记》
材料二: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材料三: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材料四:
(4)学生活动
原因:因军务而设,怕泄露机密。
特点:精、简、密。
影响:军机处的设立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巩固清朝统治,但是也造成君主专制独断专行,使国家兴衰成败取决于君主个人品质优劣和能力高下。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教师活动
结合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明太祖的“八股取士”等思想文化加强文化控制的措施,了解文字狱是文化专制的极端表现,是清朝君主专制统治极端强化的必然需要。
(2)学生活动
我国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为严厉。
(3)教师活动
清朝文化专制除了文字狱之外,还表现在提倡尊孔读经,组织大规模的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活动,书籍检查制度也使不少珍贵书籍遭到查禁和销毁。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学生活动
对历史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
3.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教师活动
君主专制强化的严重后果有一是贪腐之风在官场、军队蔓延;二是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学生活动
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才能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4.闭关锁国政策
(1)教师活动
通过教材解读,叙述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过程、具体表现及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政策。
(2)学生活动
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责任推诿、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产生了皇帝独断专行、大臣唯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八、教学反思
近几年,屏幕上充斥着清宫戏,将里面的皇帝个个塑造得光鲜照人,如圣人完人。学完本课后,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真正的封建帝王,他们不光有鲜亮的一面,而且还有黑暗的一面,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避免电视节目对历史的误读带来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