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四、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3.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例举法、分析讨论法、当堂训练法等
【教学准备】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碘锤、烧杯、锥形瓶、温度计、火柴、电磁炉、多媒体等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情境创设 1、出示图片或播放视频(画面):人们在欣赏文艺演出时,经常会看到舞台上“白雾缭绕”,以渲染气氛。提出问题:那么白雾究竟是什么呢?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2、我们知道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已经学习了固体与液体,液体与气体之间的四种物态变化,提出问题:那么还有其它的物态变化吗?固体和气体之间能不能直接相互转化呢? 学生思考、讨论,带着疑问和猜想进入到新课内容。 二、新授课 【实验探究】碘锤实验 活动1:把装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锤形玻璃泡浸入热水中。(水浴法) 学生认真观察,描述现象(加热前先观察碘锤,看看碘锤中碘的状态(颗粒状的固态碘);浸入热水中碘颗粒逐渐变成_______,但并没有变成______态,而是直接变成了_______。) 活动2:把碘锤从热水中取出,把锤形玻璃泡浸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 学生认真观察,描述现象。(紫红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但并没变成______态,而是直接变成了_______态的碘,附着在玻璃壁上。) 探究讨论,得出结论。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板书) 上面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碘颗粒在热水中温度提升后发生了升华现象,而碘蒸气进入冷水温度降低后发生了凝华现象,说明了什么?物质升华和凝华时是否伴随吸放热的现象呢? 【实验探究】 用电磁炉同时加热初温相同、同样的两个锥形瓶,其中一个底部放些碘颗粒。用温度计显示在两个锥形瓶中空气温度的变化。结果发现有碘的瓶内空气升温慢,说明什么? (注意控制电磁炉的温度,碘的熔点是113.5℃) 停止加热,继续同时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发现什么?说明什么?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升华时要吸热,凝华时要放热。 (板书)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图片,判断是升华还是凝华,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进程,分析现象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①玻璃窗上的“冰花”,为什么只有冬天才看到?是在内表面还是在外表面? 冰箱冷冻室中的霜; 雾凇 ②用久了的灯丝变细;空气固体清新剂变少;冬季雪人未熔化变小 (2)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并讨论对错。 雪; 冬天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 在低于0℃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为什么? 放在衣橱中的樟脑球(卫生球)越来越小 【介绍干冰及其应用】 干冰升华吸热在生活和生产、医疗中的应用,干冰的降温制冷作用。 食品保鲜和医疗应用“冷冻疗法”。 2、舞台上利用干冰制造“白雾”的原理? 3、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了解人工降雨(人工降雨小视频) (可以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并在课上交流讨论。)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校本作业】
<基础知识>
1.物质由   直接变为   叫作升华,升华要   热。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有:①            ; ② _______③       等.
2.物质由    直接变为    叫作凝华,凝华要   热。生活中常见的凝华现象
有:①        ;②          ; ③      等.
3.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生活中    (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 春雨天晴,路面变干 B. 盛夏季节,天降冰雹
C. 深秋清晨,薄雾弥漫 D. 寒冷冬日,冻衣晾干
5.冬天里来了第一场大雪,有关雪的形成正确的是(  )
A. 凝华现象且吸热 B. 凝固现象且放热
C. 凝华现象且放热 D. 凝固现象且吸热
6.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变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升华,后凝固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熔化,后凝固
7.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
A. 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 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C. 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 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能力提升>
8.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B.初夏,林中白雾弥漫
C.清晨,草叶上晶莹的露珠 D.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
9.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 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10.用飞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化;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c B.a、d、f C.b、c D.e
11.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的玻璃_________ (填“内”或“外”)表面往往结着一层冰花,这是一种 现象,它要___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当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现象,它要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12.小东从冰箱的冷冻 室中拿出一只冰棒,发觉硬梆梆的冰棒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 包装纸,看见冰棒在向下“冒白汽”,把这支冰棒放进空茶杯里,不 一会,茶杯外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再过 了一段时间发现冰棒变小了一些,杯内底部出现了不少液体。请指出 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13.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明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管中.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
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
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
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灯外焰的温度在400℃~800℃,如果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时,碘晶体很容易出现 甚至 现象。
(3) 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__形成的,此实验中杯中水温会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