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专用)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一轮知识点梳理 第十五讲 走进信息时代能源、材料与社会(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专用)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一轮知识点梳理 第十五讲 走进信息时代能源、材料与社会(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
第十五讲 走进信息时代能源、材料与社会
感受信息
1.信息记录的发展史:大脑→文字→光记录、磁记录.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的  造纸和印刷术  为信息的记录做出了杰出贡献.
2.信息的传播
(1)电报: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用短、长脉冲(点和划)代表字母,使信息以电码的形式沿电线传送出去.
造纸和印刷术
②原理:话筒把声信号变成  电  信号,听筒把电信号还原成  声  信号.
③电话实际是利用  电流  传递信息的.手机是利用  电磁波  传递信息的.


电流
电磁波
(2)电话
①发明:1876年,由  贝尔  发明.
贝尔
电磁波
1.电磁波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
2.主要用途
(1)医生用  γ射线  做脑手术,用  X射线  判断是否骨折.
(2)电视机、空调等设备的遥控器用  红外线  遥控.
(3)  微波  在通信领域大显身手.
(4)  无线电波  用于收音机、电视机、飞机、雷达等.
γ射线
X射线
红外线
微波
无线电波
3.波的特征
(1)波速:波传播的快慢,用字母  c  表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是  3×108  m/s.
(2)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用字母  λ  表示,单位是  m  .
(3)频率:波周期性变化的次数与时间之比,用字母  ν  表示,单位是  Hz  .
c
3×108
λ
m
ν
Hz
(4)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关系:  c=λν  ;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所以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互成反比关系.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温馨提示
倒车雷达应用了超声波;无人驾驶应用了电磁波.
c=λν
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1.光导纤维
(1)简称:光纤,是传输  光信号  的器件.
(2)方式:光信号从光纤一端进入线芯后,在线芯与包层的交界面上反复发生  反射  向前传播.
(3)特点:抗干扰能力  强  ,能减少信号衰减,适用于  远距离、大容量传输信息  .
光信号
反射

远距
离、大容量传输信息
2.现代电信网络
(1)卫星通信:卫星把地面站送来的信号接收下来,进行放大,然后转发给另外的地面站.
(2)微波通信:微波通信像接力赛,每隔几十千米修建一座接力站,接收并放大信号,继续传送.
(3)移动通信:移动电话用微波信号与电话网络联系.移动通信的基地台是按蜂窝的构造布局的.
3.互联网:利用有线通信和  无线通信  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传送  计算机信号  ,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无线通信
计算机信号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多种形式的能量
(1)化学能:由于  化学反应  而产生的能量.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热来源于燃料里储存的  化学能  ;人们的生活、工作所消耗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里储存的  化学能  ;蓄电池、干电池对外提供的  电能  来源于电池里储存的化学能.
(2)核能:由于核反应,物质的  原子核结构  发生变化而释放的能量.原子弹、氢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来源于  核能  .
化学反应
化学能
化学能


原子核结构
核能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1)地球上的能量来源:主要来源于  太阳  ,它的内部每时每刻都发生着  核反应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2)能量的转移:一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能的形式  没有  变化.如碰撞和热传递.
(3)能量的转化:一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太阳
核反应
没有
(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  其他形式  ,或者从一个物体  转移  到其他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5)能量的转移与转化具有  方向  性.
其他形式
转移
方向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或可以再生的能源,如  太阳能  、  风能  、  水能  .
(2)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如  煤  、  石油  、  天然气  和铀矿等化石或矿物能源.
2.新能源
(1)太阳能
①特点:既  相对清洁  、又  取之不尽  .
太阳

风能
水能



天然气
相对清洁
取之不尽
(2)核能
①核裂变: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应用:制造原子弹、建设核能发电站.
②核聚变: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应用:制造氢弹、太阳内部的核反应.
②利用:
(3)其他新能源:  地热能  、  潮汐能  、  风能  等,都能用于发电.
地热能
潮汐能
风能
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1.材料的导电性
(1)分类及应用
分类 导体 绝缘体 半导体
导电能力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常见材料 金属材料 玻璃、橡胶 硅、锗、砷化镓
用途 制成导线 隔离带电物体 制成二极管、三极管和集成电路
(2)半导体元件的独特功能
①二极管:具有  单向导电  性.
②三极管:用来  放大  电信号.
单向导电
放大
2.开发新材料
(1)超导材料
①定义:超导现象是指在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某些材料的电阻变为  零  的现象;能发生超导现象的材料为  超导  材料.
②应用

超导
a.实现  远距离大功率输电  ,不存在电能的损耗.
b.  超导磁浮  现象可实现交通工具无摩擦运行,大大提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
远距离大功率输电
超导磁浮
(2)纳米材料
①定义:统指合成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1~100nm范围内的材料.
②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  强度和硬度  ,降低  烧结温度  ,提高材料的  磁性  等.
③应用:研制纳米尺度的微小机器、制成计算机芯片中的导线、制量子磁盘等.
强度和硬度

结温度
磁性
1.(2023贵州)我省蕴藏丰富的能源可用于发电,下列发电方式中利用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D )
A.乌江源风电场   B.平箐太阳能电站
D
 
C.构皮滩水电站 D.发耳火电厂
2.(2022贵阳)数千年来,寻找和开发新材料造福社会是人类的核心追求之一.半导体材料的应用促进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这意味着人类已经步入了( D )
A.石器时代 B.青铜器时代
C.铁器时代 D.“硅器”时代
D
3.(2022铜仁)近年来,我国在材料、能源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量子计算机中的电子器件都是由超导体制成
B.水力、风力、火力发电是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C.新能源汽车的动力部件是蓄电池,其工作原理与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D.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在纤维材料中多次反射传输信息的
D
4.(2022遵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甲: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图乙: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
C.图丙:手机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图丁: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D
5.(2019贵阳)2019年1月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探测器通过  电磁波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把收集的信息传回地球,为我们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电磁波
6.(2022黔东南州)2021年10月20日,中国“人造太阳”——大型核实验装置“东方超环”( EAST )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世界新纪录,在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状态下,物质呈现等离子态,它们可以被磁场约束.“人造太阳”是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条件下发生  聚变  (选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太阳能安全、清洁,它属于  可  (选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聚变

7.(2022毕节)如图是一款无人驾驶的太阳能汽车,它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和远程操控,利用车顶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源.太阳能是  一次  (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远程操控太阳能汽车的指令是通过  电磁波  传递给汽车的,该汽车在干燥的天气里高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发现车身上灰尘很多,这是由于汽车车身与空气摩擦导致车身  带电(带电荷)  而吸引灰尘.


电磁波
带电(带电荷)
8.(2020黔西南州)蝙蝠靠  回声定位(超声波)  发现昆虫,北斗卫星利用  电磁波  给交通工具导航.
9.(2023贵州)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面积缩小、厚度变薄.如图所示,聪明的北极熊害怕踩破冰面,做出“借腹滑行”的无奈之举.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请写出一条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回声定位(超声波)
电磁波
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因而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减少碳排放.
10.(2021贵阳)核能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缓解了能源危机,但核废料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某国政府不顾民众反对,决定向海洋排放核废水,请你写出此行为将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哪些危害.(写出两条即可)
答:(1)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核废料具有放射线,向海洋排放核废水,对海洋生物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最大的影响是破坏鱼类的繁殖能力.
(2)核辐射会造成很多海洋动物的不良变异,一些海洋动物还会把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影响海洋生物长期生存的能力.
11.(2019贵阳)为了留住我们的绿水青山,我市正大力实施“公园城市”工程,截至目前我市公园总数已达千余个.如果你是公园内的一名生态保护执法者,你将坚决制止哪些破坏公园生态环境的行为?(举例两条即可)
答:(1)禁止践踏草坪.(2)禁止在树木上乱刻乱画.(3)禁止乱丢生活垃圾.(4)禁止焚烧植被.(5)禁止私挖树木、花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