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专用)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一轮知识点梳理 第三讲 多彩的光 第1课时 光现象(共4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专用)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一轮知识点梳理 第三讲 多彩的光 第1课时 光现象(共49张PPT)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
第三讲 多彩的光
第1课时 光现象
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  发光  的物体,如太阳、萤火虫、发光水母等.月亮、钻石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光线的引入利用了理想模型法.
3.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3×108  m/s,光在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空气>v水>v玻璃.
发光
不是
3×108
光现象的辨识
项目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概念 光在  同种  、  均匀  介质(或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  反射  回去的现象 光从一种物质  斜射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改变  的现象
举例 影子、小孔成像等 倒影、镜花水月等 彩虹、海市蜃楼等
同种
均匀
反射


改变
易错点拨:“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如图1所示,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某处恰好看不到该硬币;保持人眼的位置不变,向碗中逐渐加水,  又能看到硬币了  .
形成原因:图1看不到硬币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图2看到硬币是由于硬币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了  折射  .
拓展:通过水看到的是硬币的  虚  像,且像的位置比真实的硬币位置要  高  .
又能看到硬币了
直线传播
折射


练1 如图所示,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纸,再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改变小孔的形状可以改变像的形状
B.所成的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不相反
C.半透明纸上得到的是蜡烛倒立的实像
D.蜡烛靠近小孔,像的大小不变
C
练2 (2023南充)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杯弓蛇影”,杯中的“弓”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鱼翔浅底”,看到的鱼是实像
C.“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D.“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
类型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图示
两线 分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三线 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
同一平面
同一平面
类型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两角 关系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相同点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等于


增大
可逆
练3 如图所示,光线AO与水面成45°角射在水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类型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反射面 光滑 粗糙
图示
不同点 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仍然平行 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不同方向
共同点 都遵循光的  反射  定律,光路可逆
生活 实例 镜面、平静的水面、车尾灯的反射等 电影屏幕、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反射
平面镜成像
1.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平面镜成  虚  像.也可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3.应用:穿衣镜、潜望镜、医生检查牙齿的小镜子等.
相等
相等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1)实质:  光的折射  .
(2)色散现象: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至下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偏折角度最大的是  紫  光,偏折角度最小的是  红  光.
光的折射


2.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  .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透过  的色光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如红色灯罩只能透过  红  色光,无色透明物体能透过  所有  色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反射  的色光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  吸收  所有色光.
红、绿、蓝
透过



反射
吸收
实验一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可折叠纸板、  量角器  、不同颜色的笔.
【实验装置】
量角器
1.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应在较  暗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2.将纸板  竖直  放置在平面镜上.
3.如图甲,让入射光线紧贴着纸板沿EO射入,纸板上  能  看到反射光线沿OF射出,用笔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传播路径,用量角器测量出  入射角  和  反射角  的大小.
4.改变  入射角(i)  的大小,进行多次测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竖直

入射角
反射角
入射角(i)
【设计与进行实验】
5.将纸板F向后或向前折转一定角度,发现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该现象说明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6.将激光笔沿FO入射,观察反射光线沿着  OE  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7.实验表格设计及数据记录:
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50°
3 50° 50°
4 60° 60°
不能
反射光线、入射光
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OE
可逆
8.由第1、3、4次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即当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会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法线.第2次实验数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互余)与结论相差较大,原因可能是  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
【实验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两侧  ,反射角  等于  入射角.
【交流与反思】
9.多次测量的目的:  寻找普遍规律,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
等于
增大
远离
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同一平面内
两侧
等于
寻找普遍规律,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分析与论证】
10.可折叠纸板的作用是  显示光路  和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1.能从纸板前不同位置看到光的传播途径,是因为光线在纸板上发生了  漫  反射.
12.在纸板上无法观察到反射光线的原因:
(1)纸板未  竖直  放置在平面镜上.
(2)纸板的另一半有折转,即纸板的两部分  不在同一平面内  .
显示光路

竖直
不在同一平面内
13.实验改进:
(1)在纸板上标出刻度,方便直接读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如图乙.
(2)为了方便区分各组光线,可给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进行编号或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
实验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  薄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  刻度尺  、白纸、笔、光屏、火柴等.
【实验装置】
相同

刻度尺
【设计与进行实验】
1.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应在较  暗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选用  茶色  (选填“透明”或“茶色”)玻璃板.
2.将玻璃板  垂直  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这应用了  等效替代  法.
3.如图甲,点燃蜡烛A,从玻璃板  前  (选填“前”或“后”,下同)面可以看到玻璃板  后  面出现蜡烛的像.

茶色
垂直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等效替代


4.将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调整位置,可以看到蜡烛B和A的像能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  大小相等  .
5.在白纸上分别记下蜡烛和像的位置,用  刻度尺  测量出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6.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7.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选填“虚”或“实”)像.
未点燃
大小相等
刻度尺
不能

实验序号 物体到玻璃板 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 的距离/cm 像与物体
大小比较
1 10.0 10.0 等大
2 12.0 12.0 等大
3 15.0 15.0 等大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  垂直  ;平面镜成  虚  像.
相等
相等
垂直

8.实验表格设计及数据记录:
【交流与反思】
9.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这应用了  等效替代  法.在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  蜡烛A  ;在确定像的位置时蜡烛B替代  蜡烛A的像  .(后两空均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
10.实验中,玻璃板前、后表面各成一个像,如果选用的玻璃板太  厚  (选填“薄”或“厚”),重影现象会比较明显.
11.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木板,透过玻璃板观察不到  蜡烛B  (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B”).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等效替代
蜡烛
A
蜡烛A的像

蜡烛B
12.如图丙所示,将对应的物和像连线,发现连线与平面镜  垂直  ,结合实验表格数据,说明物与像关于平面镜  对称  .


对称
13.若蜡烛B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未垂直放置  .如图丁所示,此时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A1  (选填“A1”“A2”或“A3”).
玻璃板未垂
直放置
A1
14.实验中,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将  不动  .(选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15.实验进行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则蜡烛A的像将  变短  .
16.实验改进:用  方格纸  代替白纸,可以更直观地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
不动
变短
方格纸
重难点  光现象作图
1.光线、实像用实线,法线、虚像、辅助线、反向延长线用虚线.
2.法线与界面垂直,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需标出垂直符号.
3.注意角度大小: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现象中,空气中的角较大.
4.光线要标箭头,且箭头的方向要标正确(注意:人眼看到物体时,光线的方向是从物体到人眼).
考向1 光的反射作图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镜面成30°角射向平面镜.请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例1图
 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射向地面,用平面镜使阳光竖直射入井底,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例2图
考向2 平面镜成像作图
 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小丽站在落地镜前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她的眼睛E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P点的光路图.
考向3 光的折射作图
 在“预防溺水”主题班会课上,主持人小明用光路图来解释“水池变浅”的道理:池底A点射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进入B点的人眼,C点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点像的位置.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
例5图   
 在图中画出垂直于玻璃砖的光线OP经过玻璃砖射出的光路图.
例6图
考向4 光现象综合作图
 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例7图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AB射向竖直的平面镜,并最终在水底O点处形成一个光斑,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例8图
命题点1 光现象辨识
1.(2021毕节)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
A.立竿见影     B.水中折笔
A
 
C.雨后彩虹 D.水中倒影
2.(2022毕节)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光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
A.峰多巧障日——山峰挡住太阳光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B.潭清疑水浅——潭水看起来变浅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
C.明镜可鉴形——镜子可以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D.江清月近人——看到江中的月亮,是月亮的实像
3.(2020贵阳)6月21日,在我省大部分地区都有幸看到“日食”这一天文景观.“日食”是由于太阳光沿  直线  传播的过程中被月球遮挡形成的.
A
直线
4.(2020黔南州)小丽站在平面镜前1.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镜中的像是  虚像  (选填“虚像”或“实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1.5  m,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虚像
1.5
不变
命题点2 光现象作图
5.(2022贵阳)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图中虚线表示法线)
6.(2022遵义)某同学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探究光学规律时,观察到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7.(2019贵阳)如图所示是一条从透明玻璃砖的一面垂直入射的光线,玻璃砖的截面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请结合几何知识画出这条光线经玻璃砖从另外两个面射出的光路图.
命题点3 光学实验
8.(2023贵州)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器材有:激光笔、可折转光屏、平面镜和喷雾器.
(1)将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如图甲所示.激光笔的光束射向平面镜上O点,在平面镜上方喷水雾,从前向后观察,可在镜面上方看到  两  条光束.

(2)将折转光屏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让入射光沿左半屏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要呈现反射光,需将右半屏向  前  (选填“前”或“后”)折转.
(3)保持入射点不变,多次改变入射方向,在光屏上记录每次实验的光路aa'、bb'和cc',如图丙所示.为了研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发现左、右半屏相对应的光线关于转轴对称,可将此对称轴视为  法线  .同时根据光屏上的信息可得结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相等  .

法线
相等
9.(2020贵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器材如下:方格纸、带支架的玻璃板、光屏、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方格纸铺于水平桌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以方格纸的某条线段来确定  玻璃板  底边所在的位置,再将其垂直于方格纸放置.当物块放在玻璃板前,能观察到物块的像,这是光在玻璃板表面  反射  形成的.
玻璃板
反射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因此判断平面镜成的是  虚  (选填“虚”或“实”)像.
(3)不断改变物块的位置,另一个相同的物块都能放在玻璃板后相应位置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相等  .
(4)实验中,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  距离  关系.

相等
距离
10.(2019贵阳)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  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  所致,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AO和OB  .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
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
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  入射光线重合  ,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  介质  相同.
有部分光线并没有通过玻璃
砖,而依旧在空气中传播
AO和OB
入射光线重合
介质
(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玻璃  .
(4)若激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  玻璃  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
玻璃
玻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