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简介

六、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观察树荫下的光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发现并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培养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体验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的过程,能针对问题提出猜想,设计简单的实验,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用已学知识论证结果。
【教学重点】
探究光斑形状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小孔的设计。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器材准备】
硬纸板、刻度尺、小刀、铅笔等。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情境创设 晴天走在树荫下,光斑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比较小,有的比较大,有的形状不规则,有的是规则的圆形,那么影响树荫下光斑形状的因素有哪些呢? 二、新授课 提出问题:光斑的形状可能与孔的形状、孔的大小、光源的形状、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设计实验:我们用强光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带孔的卡片模拟树叶间隙, 把白纸放在地面作为光屏。(物理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问题1:在探究光斑形状与孔的形状关系时,需要改变什么因素,控制哪个因素不变?至少需要设计几种形状的孔? 问题2:在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大小关系时,需要改变什么因素,控制什么因素不变?我们至少需要设计几个形状相同、孔径不同的孔? 问题3:在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孔到光屏的距离关系时,需要控制什么不变?改变什么 ? 实验结果: 大孔:孔的形状 距离地面较近:孔的形状 光斑的形状 小孔 距离地面较远:太阳的形状(小孔成像)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校本作业】
<基础知识>
1.如表是小明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所做的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实验记录表:
小孔的形状 □ 〇 △
小孔的最大外径/mm 1 5 10 1 5 10 1 5 10
地 面 光 斑 形 状 小孔距地10cm时 □ □ □ 〇 〇 〇 △ △ △
小孔距地20cm时 〇 □ □ 〇 〇 〇 〇 △ △
小孔距地40cm时 〇 □ □ 〇 〇 〇 〇 △ △
小孔距地80cm时 〇 〇 □ 〇 〇 〇 〇 〇 △
小孔距地120cm时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小孔距地200cm时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小明和他的同学分析上表的结果,得出了一些结论,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
(1)小孔成像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
(2)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______(选填“一致的”或“不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
(3)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________(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4)如上表所示,当小孔的最大外径为5 mm,小孔距地80cm时,用一张卡片覆盖在△孔上(相当于把孔变小),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与不遮住小孔相比,光斑的形状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亮度______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能力提升>
1.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光的传播知识后,猜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阅读并根据所学知识和他一起填写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
(1)在桌子上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利用铁架台把一张中心有孔的硬纸片固定在白炽灯与白纸之间,如图所示.
(2)打开白炽灯,上下调整硬纸片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出现灯丝清晰像,观察像的正倒.
(3)上下移动硬纸片,改变白炽灯泡与小孔的距离,观察像的大小变化.
实验现象:
(1)实验发现白纸上灯丝像的开口与灯丝的开口方向相反,此时所成的像为________(正立/倒立)的________(实/虚)像.
(2)灯泡与小孔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像越________;当灯泡与小孔的距离大于小孔与白纸的距离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放大/缩小)的,小明同学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上述实验现象叫______成像,生活中与上述实验现象相同的例子还有(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