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十课 把握辩证分合
(二)体会认识发展的过程
学习导航
1.感性具体的含义、局限性?
2.思维抽象的含义、目的与内容、环节、局限性?
3.思维具体的含义、表现?
4.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5.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谈谈你对岑中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现在有了哪些更深入的认识?
1.感性具体
P88一段
(1)含义: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如: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学校是一个由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能接触到的同学和老师等组成的单位,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学校的完整印象。对学校外在形象的整体反映就是感性具体。
P88二段
1.感性具体
(2)局限性: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如:对学校外在形象的整体反映就是感性具体,但这些感性具体的认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
2.思维抽象
P88三段
(1)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2.思维抽象
P88四段
(2)目的与内容: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不同。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等
内容①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 经过两年的校园生活,现在体会到这所学校的校风,深刻认识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相比于第一印象,此时更接近学校的本质。
P88 示例评析
内容②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
1+2=2+1
4+5=5+4
8×6=6×8
9×7=7×9
A+B=B+A
A×B=B×A
ARB=BRA
第一级抽象
第二级抽象
第三级抽象
P88相关链接
“抽象”的理解 当作动词使用 当作名词使用 当作形容词使用
指一种思维活动,指人的思维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动。 作为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得出的某个概念(如“红色”)或判断(如“这朵花是红色的”)。 作为形容某种空洞的、笼统的,不够具体的思维或认识。如“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
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
2.思维抽象
P88三段
(3)从感性具体上升为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探究与分享1
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
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因此,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思考: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
思考: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
第一步:在伽利略这一发现中,他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离出来。
①分离: 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p89一段
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强调将此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分离)
小明分析政治考不好的原因时,对于知识掌握、答题时间安排、审题等几个方面原因,着重抓审题原因。
思考: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
第二步: 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而伽利略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②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p89一段
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强调将此研究对象的干扰因素排除)
小明分析政治考不好的原因时,对于知识掌握、答题时间安排、审题等几个方面原因,着重抓审题原因,对审题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排除身体不适等因素影响,只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审题所存在的失误并及时纠正。
思考: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
第三步: 一般来说,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落体定律s=1/2gt 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
③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p89一段
简略化就是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即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强调思维抽象结果在表述上要简洁)
思考: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
第四步: 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④理想化: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p89一段
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
(强调思维条件的理想性)(各环节都可能出现)
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这样的物体只有在思维中才可能存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小结
从感性具体上升为思维抽象的环节
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理想化
环节贯
穿其中
思考,以下分别主要体现思维抽象的哪个环节?
(4)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
(1)人们可以从复杂的人性中抽出道德品性。
(2)我们在讨论概念的外延关系时,只是单纯地考察不同概念形式上的关系,而并不考虑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之间实际上具有哪些关系。
(3)伽利略只用公式s=1/2gt (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就表达了落体定律。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小结
感性具体
现象
(外部联系)
思维抽象
部分本质、共性
(内部联系)
分离、提纯、
简洁化、理想化
从感性具体上升为思维抽象的环节
分离: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提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简略化: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理想化
环节贯
穿其中
2.思维抽象
P89二段
(4)局限性:思维抽象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本质和规律或某种共性的反映。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3.思维具体
P90一段
(1)含义: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如:将人的“能够思维、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高等动物”多种内在规定性统一起来,就得到对人的整体本质的认识。
3.思维具体
P90一段
(2)表现: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或判断。
【注意】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如:将人的多种内在规定性统一起来,得到对人的整体本质的认识,表现为人的概念,即“人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高等动物”。
探究与分享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作逻辑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货币出现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到来。马克思就是经过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思考:在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中,马克思是如何进行思维具体的?
思考:在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中,马克思是如何进行思维具体的?
第一步:马克思写《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就选择以“商品”作为起点。“商品”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胚芽”、“细胞”。
第二步:马克思对 “商品”包含的内在矛盾进行分析,引出“货币”,再引出“剩余价值”,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
第三步: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结论。
思考:在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中,马克思是如何进行思维具体的?
第一步:马克思写《资本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就选择以“商品”作为起点。“商品”是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胚芽”、“细胞”。
①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p90二段
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思考:在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中,马克思是如何进行思维具体的?
第二步:马克思对 “商品”包含的内在矛盾进行分析,引出“货币”,再引出“剩余价值”,由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
②展现起点中的种种矛盾。p90三段
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思考:在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中,马克思是如何进行思维具体的?
第三步:马克思的《资本论》,通过“商品”、“货币”、“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结论。
③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p90四段
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小结
思维抽象
是对事物部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思维具体
是对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起点、桥梁、终点
从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的环节
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
展现起点中的种种矛盾(桥梁)
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终点)
4.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P91一段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区别 所处认识阶段 初始阶段 上升阶段 最终阶段
认识 内容 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 ①是对事物部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②某种共性的反映 ①是对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③现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联系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以“庖丁解牛”为例,判断认识的发展阶段。
①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
②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
③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③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本框小结
同步训练
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思维发展阶段意义上看,其中的“热闹”与“门道”分别是指(  )
A.思维抽象、感性具体
B.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或思维具体
C.规律、本质
D.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解析】“热闹”表明看到的是事物的外部表象,属于感性具体的认识;“门道”则是把握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属于抽象思维的范畴。因此,B正确。
2.冬奥会前夕,某短道速滑运动员虽然训练很刻苦,但是他在多次测试中成绩均不理想。在教练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原因:转弯滑道重心掌握不好。在以后的训练和测试中,他重抓转弯滑道重心。经过努力,他的成绩终于有了起色。重抓转弯滑道重心,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  )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A
【解析】A:“重抓转弯滑道重心”,而其他环节相对忽略了,属于分离的环节,A切题。BCD:材料反映的是分离环节,未反映“提纯”、“简单化”、“理想化”,B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3.面对五颜六色的苹果、柑橘、香蕉、菠萝……,我们却说“水果”,甚至说“植物的果实”;看到“水果”一词,我们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苹果、柑橘、香蕉、菠萝……这说明(  )
A.感性具体要高于思维抽象
B.感性具体是思维抽象的前提
C.思维抽象是思维具体的指导
D.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相互联系
D
思维具体②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还是山
请用认识发展的历程知识,谈谈你对人生的三重境界的理解。
人们在对水的认识过程中,首先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将水反映到大脑,通过分析认识到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等,并且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根据认识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分析人们是怎样形成对水的内在本质的认识的。
课后训练
①人们对水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过程。
②第一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人们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将水反映到大脑中,从而形成感性具体的认识,然后通过大脑的分析,抽象出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形成思维抽象。
③第二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过程。通过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的本质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从而形成思维具体的认识。
参考答案
思维具体①是对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