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二)把握适度原则本框逻辑框架1.什么是度?什么是关节点?2.什么是适度原则?3.为什么要遵循适度原则?4.如何遵循适度原则?探究与分享1100度0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0-100"℃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 ℃这个温度范围,水就变成冰或水蒸气了。思考:从水的形态变化条件,启示我们要保持事物的性质不变,要怎么做?要促进事物发生质变又要怎么做?1.度:P82三段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为什么事物超出量的限度会引出质变?2.关节点:P82三段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如何衡量事物有没有达到极限?3.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P83二段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或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探究与分享2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而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思考:结合上图谈谈我们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4.掌握适度原则P83三段(1)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2)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4.掌握适度原则P83~84(3)要求:①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过犹不及);②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③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同步训练1.饮茶对健康有益,但茶叶中含有相当量的氟元素,如果氟元素超过安全量,就会引起氟魔牙和氟骨病的产生。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注意量的积累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坚持适度的原则D2.为了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少这一个问题,很多车企都在不断的进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某车企最终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终于研究出了“刀片电池”。这说明( )A.要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B.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C.创造条件,积极促成对人有利的质变D.“得中”而处之C观点辨析有人认为,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所以与折中主义的思维是一样的。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度是0 ℃-100 ℃,中国人好茶道,按照折中主义的说法,泡茶的最好温度应该是50℃,可是要想保持茶叶中的营养、味道和香气,人们沏茶的水温最好在70℃至80℃之间为宜,这就是中庸之道中的适度原则与折中主义的区别所在。p84相关链接:折中主义(1)含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2)特征和表现:①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③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本框小结3.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例如,水的温度起初对于水的滴液状态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后来由于液体水的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便会达到这样一个点,在这一点上这种凝聚状态会发生变化,水会变成蒸汽或冰。”这段话中的“这一点”是( )①区分量变与质变的基本标志 ②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限度 ③度的两端存在着的关节点或临界点 ④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和引起质变的节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4.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既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同呼吸共命运,又要敢破敢立,不能让结构性风险进一步集聚,成为未来各国发展的“软肋”。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②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③重视部分作用,使整体服从部分 ④深化合作实现全球治理的共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