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共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6.3知识竞答
1.联言推理的推理结构
2.选言推理的推理结构
3.相容选言推理的无效推理结构
4.假言推理的推理结构
5.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推理结构
6.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推理结构
7.充必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没有无效推理结构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一)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堂导入
我国的医学宝典《黄帝内经》记载了一则故事。一个患头痛病的樵夫不慎碰破了脚趾,却感到头不痛了。后来,他头痛病复发,又偶然碰破了上次碰破过的脚趾,头痛又好了。以后,一旦头痛复发,他就有意地去刺破该处,结果每次都有减轻或消除头痛的效果。一位郎中听到此事后,经过反复针刺实验,终于发现这个地方就是针灸穴位中的“大敦穴”。
(1)头伏萝卜末伏菜,中伏养麦熟得快。
(2)涝了伏头旱伏尾。
(3)小暑风不动,霜冻来得迟。街动招的
(4)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
(5)夏至利东风,半月水来冲。
(6)白露天气哺,谷子如白银。
(7)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8)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9)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10)蚂蚁垒窝要下雨。
(11)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12)腊梅花向下开,大风卷雪登门来。
(13)燕低飞,披蓑衣。
从思维角度,思考“大敦穴”是如何发现?农谚是如何形成的?
从思维角度看,它们都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即归纳推理出来的。
1
归纳推理的含义
P60一段
1.归纳推理
(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归纳推理VS演绎推理
个别
一般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1)区别
(2)联系
归...是演...的基础,演...为归...提供指导。
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相互渗透。
P60二段
1.归纳推理
(2)种类
根据前提有无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可分: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思考:判断以下属于哪一种归纳推理?
1、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也可以热到发红。由此可知,运动能够产生热。
2、体育老师对全班40名同学逐一进行体育达标测试,每位同学都顺利通过,得出结论:这个班级的学生体育达标。
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P60二、三段
2.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
(2)特征: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属于必然推理。
P61一、二段
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思维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通过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到一般性结论。
3.不完全归纳推理(1)原因
P60二段
3.不完全归纳推理
(2)含义:
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
(3)特征: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关系。
选项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是(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吃一堑,长一智
举一反三
热胀冷缩
②③④⑤⑦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什么该耕田者为宋国笑?
(4)逻辑错误: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
p61相关链接
3.不完全归纳推理(5)类型:
简单枚举推理 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会被推翻。
科学归纳推理 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
(6)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钠与氧在燃烧条件下反应会产生新物质,
锂与氧在燃烧条件下反应会产生新物质,
钾与氧在燃烧条件下反应会产生新物质,
所以,化学反应会产生新物质。
钠、锂、钾、氢与氧的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部分;因为在燃烧中,分子破裂成为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从而形成新物质,
所以,化学反应会产生新物质。
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的
简单枚举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的
科学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通过科学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比简单枚举法更可靠。
同步训练
1.如根据某天有一只兔子撞到树上死了,推出每天都会有兔子撞到树上死掉。这一推理(  )
A.属于完全归纳推理  
B.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
C.前提为假
D.没有遗漏认识对象
B
同步训练
2.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在于(  )
①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性质不同 
②前提与结论的断定范围不同 
③思维进程不同 
④前提数量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2
归纳推理的方法
p62二段
1.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p62三段
2.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
①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②考察和列举的对象越多越可靠。
③考察的范围越广越可靠。
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
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等。
p62四段
(1)“求同法”逻辑形式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 B C a
2. A D E a
3. A F G a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如: 侦破中毒案件会有这样的情况:甲、乙、丙、丁四户都报告说家人发生呕吐、昏迷现象 。现在我们要寻找呕吐、昏迷的原因。我们发现,这些住户的居住条件各不相同,饮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龄、健康情况也不同,(异)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同饮一口井的水。(同)那么可以判断,井水可能是引起呕吐、昏迷的原因。
通过几种情况的相同点推出某对象(结果)的原因
p63一段
(2)“求异法”逻辑形式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 B C a
2. -- B C --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如:100多年前,一艘远洋帆船载着五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由中国开往欧洲。
途中,除五个中国人外,其他人全病得奄奄一息。经诊断,他们都患有维生素C缺乏病。同坐一艘船,同样是人(同),为什么中国人同外国人情况却不一样呢 原来中国人爱喝茶,茶叶中有维生素C。(异)
通过几种情况的不同点推出某对象(结果)的原因
p63二段
(3)“共变法”逻辑形式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1 B C a1
2. A2 B C a2
3. A3 B C a3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如:对一个物体加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温度不断升高,物体的体积会不断膨胀。由此,人们得出结论:物体受热与物体体积膨胀有因果联系。
通过某变量的变化情况研究某对象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出某对象(结果)的原因
p63相关链接
(4)“求同求异并用法”逻辑形式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 B C a
2. A D E a
3. A F G a
.......
Ⅰ -AB C -a
Ⅱ -AD E -a
Ⅲ -AF G -a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如:医疗队调查甲状腺肿大原因:
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
不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
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得出结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是对求同法与求异法的综合运用,通过两同一异的来推出某对象(结果)的原因
p63相关链接
(5)“剩余法”逻辑形式
已知A、B、C、D...是
可能是某一复杂现象a的原因,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高二的小明这次段考政治只考了70分,不知道是原因。于是老师帮其分析主要原因。常见的低分原因有知识点忘记、知识点理解错误、考试时间不够、审题不严谨。而根据小明的情况,既不是知识点忘记,也不是知识点理解错误、更不是考试时间不够,那应该就是审题不严谨。
已知某对象(结果)的原因所在范围,又知这个原因只是该范围的部分,那么将其他的部分排除,通过剩下的部分推出某对象(结果)的原因
归纳总结: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1.求同法 通过几种情况的相同点推出某对象(结果)的原因
2.求异法 通过几种情况的不同点推出某对象(结果)的原因
3.共变法 通过某变量的变化情况研究某对象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出某对象(结果)的原因
4.求同求异法 是对求同法与求异法的综合运用,通过两同一异的来推出某对象(结果)的原因
5.剩余法 已知某对象(结果)的原因所在范围,又知这个原因只是该范围的部分,那么将其他的部分排除,通过剩下的部分推出某对象(结果)的原因
可以通过 ① 获得,那就是几种不同的事物摩擦都生热;
也可以通过 ② 获得,锯片不锯木头时不热、锯木头就热;
还可以通过 ③ 获得,那就是锯一会儿微热,锯时间长就烫手。
经过几种方法的检验,结论就可靠多了。
①求同法
思考:以下摩擦生热的论证分别使用哪种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②求异法
③共变法
期末考试,小勤英语考砸了。老师与他一起分析原因:小勤的听力、词汇,语法知识、阅读写作等基础知识和能力都比较好,心理素质也较好,成绩不好一定另有原因。最后发现,小勤在前面几个难题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后面的题目就草草了事了。所以,没有合理安排时间是小勤这次考试失败的主要原因。老师的推论运用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剩余法 D.共变法
C
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注意到:得脚气病的往往是富人,穷人患此病的很少。他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后发现,穷人的劳作、生活等情况各有差别,但穷人的食物中多米糠、麸皮;富人的生活情况也各有差别,但富人吃的精米白面都把糠、麸皮去掉了。于是,他试着用米糠和麦麸治疗脚气病,果然有效。
这里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
“穷人吃糠、麸少得脚气病,富人不吃糠、麸(吃精米白面)多得脚气病”,这是求异;
“富人的精米和白面都去糠、麸而多得脚气病”,这是求同;
“穷人的各种食物都有糠、麸而少得脚气病”,这是求同。
本框知识竞答
1.归纳推理的含义
2.归纳推理的类型
3.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联系
4.哪种归纳推理是必然推理
5. 不完全归纳推理容易犯什么错误
6.哪种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比较高
7.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要真实可靠的条件
8.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方法
9.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本框小结
归纳推理
含义
类型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含义
特征
含义
保真条件
依据
类型
简单枚举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
因果联系
含义
探求方法
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同步训练
3.把两个相同的电铃放在两个相同的玻璃罩中,把其中的一个玻璃罩抽成真空,接通电源,可以听到非真空中的电铃响,而听不到真空中的电铃响。这说明,空气是声音传播的原因。这段文字包含了哪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B
同步训练
4.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所以,所有三角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的一半。这个推理属于( )
A.演绎推理
B.完全归纳推理
C.不完全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B
5.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儿子回来后对父亲说:“我今天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父亲问:“你怎么知道的 ”儿子说:“我每一根都试过了。”父亲听后,哭笑不得。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儿子( )
A.没有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
B.不善于从个别中概括总结出一般
C.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没有坚持适度原则
B
同步训练
6.遇难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坚持多久 有人研究发现,会游泳的人在水温0℃时可以坚持15分钟,2.5 ℃时是30分钟,5℃时是1小时,10℃时是3小时,25℃ 时是一昼夜。可见,人在水中坚持的时间长短与水温高低有因果联系(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剩余法 D.共变法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