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

资源简介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 运用
1.撰写活动导语
请你帮金小宇同学完成下面的活动开场导语。
广袤(mào)而深邃(suì)的星空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宇宙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那夜夜可见的星星承载着多少人的梦想。嫦娥奔月的神话,写满了对月的向往;玉兔桂树的传说,   。千百年来,这炽热的逐月梦从未消退。无数灯火tōnɡ xiāo    的夜晚,航天人忘我工作、协同攻坚,让那看似yòu zhì    的梦想今朝成为了现实。航天人用坚实的脚步缩短了梦想的征程,他们的精神值得弘扬。同学们,我们的梦想就在前方   ,不要惆怅,展开心中的宏图,去努力追寻我们美好的梦想!
(1)根据语境和文字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词语。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zài chì chóu chànɡ
B.zài zhì chóu chànɡ
C.zǎi chì zhóu chànɡ
D.zài chì chóu zhànɡ
(3)给这段话中“广袤”“深邃”找近义词,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广博 深入
B.广漠 深厚
C.广阔 深奥
D.广泛 高深
(4)在文中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彰显了对月的探索
B.饱含着对月的想象
C.显示出对月的思考
D.抒发了对月的情感
2.回顾天宫课堂
同学们一定对三次天宫课堂记忆犹新,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完成下面的任务。
一提起天宫课堂,同学们激动得①_____。回顾三次天宫授课: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了②_____的太空授课,进行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等试验;2021年12月9日,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2022年10月12日,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等试验。这些实验真是让人看得③_____啊。
天宫课堂在我们的心中埋下了飞天的种子。我们会从现在开始,热爱科学,学会从④_____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脚踏实地,去体验奔向梦想的快乐。正如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有一种生活,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就不知道其中的真谛。”她的这番话发人深思,真是⑤_____!
(1)在①处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补充句子完整,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    。
A.热泪盈眶
B.拥抱在一起
C.手舞足蹈
D.一蹦三尺高
(2)在②③④处填入合适的成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别开生面 目瞪口呆 司空见惯
B.不可思议 忐忑不安 司空见惯
C.不可思议 眼花缭乱 见微知著
D.别开生面 目瞪口呆 见微知著
(3)在⑤处填入合适的俗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制作活动展板
六一班负责制作此次毕业系列活动的宣传展板,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任务。
(1)关于“学航天精神,展美好宏图”这个活动主题,金小宇建议在展板上用书法家赵孟頫的字体打印,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下列作品中赵孟頫的作品是    
(2)同学们准备在展板的醒目位置,引用一句名言来激励大家学航天精神,燃爱国热情。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A.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淮南子》)
B.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有进步。(鲁迅)
C.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D.有志之士当立心做大事,不可立心做大官。(孙中山)
4.诗词“探月”之旅
月亮不仅带给我们无穷的幻想,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请你按要求填写和“月”相关的诗文。
(1)月有形。你看,在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   ”中,月亮是弯弯的月牙;在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   ”中,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2)月有境。你品,“   ,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张继勾画了霜天寒夜、江枫渔火的生动景象;“   ,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勾勒出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3)月有情。你悟,王建《十五夜望月》中“   ,不知秋思落谁家”是诗人在望月思念友人;“春风又绿江南岸,   ”是王安石在借月抒怀。
5.推荐名著人物
你认为下列名著中的人物,谁适合做航天员?请你结合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清楚说明理由。
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汤姆 索亚《汤姆 索亚历险记》
我推荐:   我的理由是:   
二、阅读 理解
6.我为航天骄傲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梳理一下吧!
材料一:
①“祝福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祝福全国人民新春快乐。”农历兔年春节,距离地球400公里的浩渺太空中,神舟十五号3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通过视频,向全国人民送上祝福。
②波澜壮阔的飞天征程,应和新时代的铿锵足音。从神舟飞船到天宫实验室,再到空间站组合体、“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折射载人航天的跨越发展,标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19个月11战11捷,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完美表现,也体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实力。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不仅是全体航天人的荣耀
③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10年间全国一盘棋,攻克10余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200余项系统级关键技术,研制8型飞行器、3型运载火箭
④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如今,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支持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家探索获得更多科研成果。站上新起点,迈上新征程,继续创造新的中国高度、中国奇迹。
——节选自2023年02月13日《人民日报》(作者:冯华)材料二:
材料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大事件一览表
时间 事件
1992年9月21日 中央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并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9年11月20日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2005年10月12日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进入太空,于17日安全返回。
2012年6月16日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刘洋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2016年9月15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入轨,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2016年10月17日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进驻天宫二号,完成33天的飞行任务。
2021年6月17日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10月16日 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进入太空,在轨飞行183天。
2022年11月30日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进驻空间站,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2023年5月30日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对材料一内容的概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过兔年春节很开心。
B.中国空间站建设彰显了中国航天新的高度。
C.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探索太空的航天梦。
D.中国空间站开始有人长期驻留开展科学研究。
(2)结合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员搭乘神舟一号飞船进行了首次太空飞行。
B.航天员刘洋进入太空的时间比费俊龙要早好几年。
C.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首次进入了我们自己的空间站。
D.神舟十四号和十五号航天员在太空首次实现会师。
(3)同学们围绕上面两个材料中的内容进行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航天员能从太空送来新春祝福体现了我们强大的国力和整体的科技实力。
B.材料一中用大量数字告诉我们中国制度的优势和中国人团结协作的力量。
C.我国的航天员是先进入空间站,然后才进入空间实验室开始科学研究实验的。
D.我国空间站已经实现了长期驻留和乘组会师,站上了航天事业新的高点。
(4)2023年4月24日是我国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在学校“学航天精神,展美好宏图”纪念册上写下你的感言。
   
7.回眸嫦娥奔月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让我们从嫦娥奔月中来感受一下吧。
姮娥①奔月 (《山海经》)
昔者②,羿狩猎③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④。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逄蒙⑤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滞留月宫。广寒⑥寂寥,怅然⑦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注释】①姮(hénɡ)娥:即嫦娥,后羿之妻。②昔者:往日,曾学射于后羿。⑥广寒:广寒宫,即月宫。⑦怅然:失意不高兴的样子。
(1)对文中加点字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顺遂 盗窃
B.于是 偷窃
C.于是 窃笑
D.未遂 失窃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民间有新闻说羿与嫦娥经常在月桂树下窃窃私语。
B.民间传说羿与嫦娥和很多人在月桂树下窃窃私语。
C.民间传闻月桂树下很多人在听羿与嫦娥窃窃私语。
D.民间有很多人都曾经听到羿与嫦娥在月桂树下窃窃私语。
(3)《山海经》中的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传递出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A.表达了人们对嫦娥私自吃下仙药升天的不满。
B.表达了人们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
C.表达了人们对逄蒙这样的奸诈小人行为的痛恨。
D.表达了人们对后羿这样重情重义的人的赞美。
(4)民间传说不同版本中对嫦娥有不同的评价,这个故事中的嫦娥你认为是个怎样的人呢?
   
8.学习航天英雄
钱学森,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走近他,你会学到很多——
材料一:
走近钱学森(节选)
叶永烈
(一)
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金悫(què),进行水力学考试。按照当时交通大学的规矩,考试之后,然后在下一堂课发给学生,让学生校看,老师在试卷右上角的分数栏里用红笔写上分数。
钱学森一看金悫教授发下的试卷上,全部都打“√”,意味着这次稳拿100分。可是,发现一个小小的错误:在一道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把“Ns”写成了“N”。于是钱学森立即举手,主动要求老师扣分。金悫教授一看,果真如此
(二)
(一次导弹发射失败之后)
钱学森急急从北京乘专机赶往酒泉基地。他的内心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一到现场,他深知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研制队伍的士气。
钱学森一派大将风度,他说:“同志们,不就是一次失败吗?今天它掉下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当年,我在美国的时候,写成的只有几页,可是我写的底稿,我自己都数不清了。如果失败了就哭鼻子,闹情绪
钱学森还说:“科学实验嘛,如果每一次都保证成功,又何必试验呢?那就制造出来直接拿去用好了。我说,失败了,总结经验教训,会使我们长才干,变得更加聪明。取得成功;遭受失败,同样可以使我们得到锻炼,更为宝贵。”
钱学森的讲话重振了导弹研制人员的士气。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材料一中的两件事情和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2)材料一中故事(一)和故事(二)抓住钱学森的言行表现出了他的品质。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故事 主要描写方面 表现钱学森的品质
故事(一) 动作    
故事(二)        
材料二        
(3)“取得成功,对我们是锻炼;遭受失败,而这种锻炼则更为重要,更为宝贵。”钱学森的这番话给你什么启示?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4)材料二中为什么要写留学生的话?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表达 交流
9. 航天科技已经在飞速发展,未来人们的生活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想象一下,未来某一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放飞想象,让你的故事把读者带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吧。
要求: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把想象神奇的地方写具体,同学名以“金小语”“金小文”代替。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 运用
1.撰写活动导语
请你帮金小宇同学完成下面的活动开场导语。
广袤(mào)而深邃(suì)的星空 奥秘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宇宙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那夜夜可见的星星承载着多少人的梦想。嫦娥奔月的神话,写满了对月的向往;玉兔桂树的传说, B 。千百年来,这炽热的逐月梦从未消退。无数灯火tōnɡ xiāo  通宵 的夜晚,航天人忘我工作、协同攻坚,让那看似yòu zhì  幼稚 的梦想今朝成为了现实。航天人用坚实的脚步缩短了梦想的征程,他们的精神值得弘扬。同学们,我们的梦想就在前方 徘徊 ,不要惆怅,展开心中的宏图,去努力追寻我们美好的梦想!
(1)根据语境和文字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词语。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A 
A.zài chì chóu chànɡ
B.zài zhì chóu chànɡ
C.zǎi chì zhóu chànɡ
D.zài chì chóu zhànɡ
(3)给这段话中“广袤”“深邃”找近义词,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C 
A.广博 深入
B.广漠 深厚
C.广阔 深奥
D.广泛 高深
(4)在文中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B 
A.彰显了对月的探索
B.饱含着对月的想象
C.显示出对月的思考
D.抒发了对月的情感
【分析】短篇用激昂的文字讲述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宇宙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止,航天人忘我的工作,用坚实的脚步缩短了梦想的征程,激励我们努力追寻美好的梦想!去开创心中的宏图!
【解答】(1)考查看拼音写汉字。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及所给拼音填写正确的词语 mì、道理等,将词语填入横线处 xiāo”通宵。“yòu ,意思是:①年纪小;不老练 huái”徘徊,拿不定主意,将词语填入即可。
(2)考查汉字读音。载:读音为:zǎi。读“zài”时。②一再。读“zǎi”时。②记载。故“承载”的“载”的读音为:zài。惆怅:读音为:chóu ,释义: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它大多用来形容很无奈的意思,不知所措的感觉,故选A。
(3)考查近义词。结合语句“广袤而深邃的星空,意思为:①(名)土地的长和宽;宽广。词语“深邃”的意思为:深远。结合句子语义。据此可知C选项为正确选项。
(4)考查补充句子。根据语句“嫦娥奔月的神话;玉兔桂树的传说”结合前句“嫦娥奔月”与“对月的向往。②有关某人。③纯地方性传说中的人类及历史价值,人们要对历史做纪录只能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因此传说通常不可靠。据此根据所给选项与“玉兔桂树的传说”可对应的句子“饱含着对月的想象”最贴切。
故答案为:
(1)奥秘 通宵 徘徊;
(2)A;
(3)C;
(4)B。
【点评】阅读这篇短文,注意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段中所表达出的情感。
2.回顾天宫课堂
同学们一定对三次天宫课堂记忆犹新,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完成下面的任务。
一提起天宫课堂,同学们激动得①_____。回顾三次天宫授课: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了②_____的太空授课,进行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水膜和水球等试验;2021年12月9日,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2022年10月12日,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等试验。这些实验真是让人看得③_____啊。
天宫课堂在我们的心中埋下了飞天的种子。我们会从现在开始,热爱科学,学会从④_____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脚踏实地,去体验奔向梦想的快乐。正如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有一种生活,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就不知道其中的真谛。”她的这番话发人深思,真是⑤_____!
(1)在①处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补充句子完整,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  D 。
A.热泪盈眶
B.拥抱在一起
C.手舞足蹈
D.一蹦三尺高
(2)在②③④处填入合适的成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A.别开生面 目瞪口呆 司空见惯
B.不可思议 忐忑不安 司空见惯
C.不可思议 眼花缭乱 见微知著
D.别开生面 目瞪口呆 见微知著
(3)在⑤处填入合适的俗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C 。
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分析】短文主要介绍了天宫课堂的授课内容以及天宫课堂的意义。认真阅读、仔细揣摩文中词句,然后回答问题。
【解答】(1)考查对夸张手法的认识和运用。为了达到生动幽默效果,使之更高,更快,甚至达到排山倒海。热泪盈眶、手舞足蹈都是属于很常见的行为,是用来形容人,因为谁也不会一下子就跳到三尺高。故选D。
(2)考查选字词填空。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新的形式、发傻的样子,不觉得奇怪。忐忑不安:形容心神非常不安。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②处突出的是天宫课堂是一种新颖的授课方式。③强调学生在看到这些实验后感到惊喜而发愣的样子。④强调的是要在寻常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常,因此填“司空见惯”。
(3)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更有早行人”,意思是不要认为自己行动早。“近水知鱼性。“听君一席话,能够产生比自己读十年书还要多的收获和启示,日久见人心”意思是指要真正认识一个人。⑤处要突出的是:王亚平所说的话带给人许多启示。胜读十年书”。
故答案为:
(1)D;
(2)A;
(3)C。
【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3.制作活动展板
六一班负责制作此次毕业系列活动的宣传展板,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任务。
(1)关于“学航天精神,展美好宏图”这个活动主题,金小宇建议在展板上用书法家赵孟頫的字体打印,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下列作品中赵孟頫的作品是  A 
(2)同学们准备在展板的醒目位置,引用一句名言来激励大家学航天精神,燃爱国热情。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B 
A.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淮南子》)
B.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有进步。(鲁迅)
C.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D.有志之士当立心做大事,不可立心做大官。(孙中山)
【分析】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书法绘画。解答本题,需要在理解名言警句含义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积累的知识作答。
【解答】(1)根据赵孟頫的书法特点“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由此可知。
(2)在选择合适的名言以激励同学们学习航天精神、燃起爱国热情时,并且是否具有积极。选项A:“苟利于民;苟周于事。”这句话强调的是变革和创新的理念,但并没有直接涉及到爱国热情,惟有他发扬起来。”意思是只有民众的精神和灵魂是值得珍惜的,中国才能真正进步。选项C:“祖宗疆土,不可以尺寸与人。选项D:“有志之士当立心做大事。”这句话强调的是个人志向和社会责任感,但并没有直接涉及到爱国热情。
因此,综合比较三个选项。
故答案为:
(1)A;
(2)B。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4.诗词“探月”之旅
月亮不仅带给我们无穷的幻想,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请你按要求填写和“月”相关的诗文。
(1)月有形。你看,在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中,月亮是弯弯的月牙;在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中,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2)月有境。你品,“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中,张继勾画了霜天寒夜、江枫渔火的生动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勾勒出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3)月有情。你悟,王建《十五夜望月》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是诗人在望月思念友人;“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是王安石在借月抒怀。
【分析】考查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解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燕山月似钩,快走踏清秋。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真珠月似弓。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夜半钟声到客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万里长征人未还,不教胡马度阴山。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冷露无声湿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钟山只隔数重山,明月何时照我还。
故答案为:
(1)燕山月似钩 露似真珠月似弓;
(2)月落乌啼霜满天 秦时明月汉时关;
(3)今夜月明人尽望 明月何时照我还。
【点评】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5.推荐名著人物
你认为下列名著中的人物,谁适合做航天员?请你结合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清楚说明理由。
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汤姆 索亚《汤姆 索亚历险记》
我推荐: 鲁滨逊 我的理由是: 鲁滨逊是一个充满勇气、智慧和坚韧不拔的人。他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成功地生存下来并最终获救。鲁滨逊的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使他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航天员的潜力。 
【分析】考查了推荐介绍。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
【解答】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人物推荐。
故答案为:
鲁滨逊 鲁滨逊是一个充满勇气。他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成功地生存下来并最终获救、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使他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航天员的潜力。
【点评】推荐介绍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二、阅读 理解
6.我为航天骄傲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梳理一下吧!
材料一:
①“祝福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祝福全国人民新春快乐。”农历兔年春节,距离地球400公里的浩渺太空中,神舟十五号3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通过视频,向全国人民送上祝福。
②波澜壮阔的飞天征程,应和新时代的铿锵足音。从神舟飞船到天宫实验室,再到空间站组合体、“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折射载人航天的跨越发展,标注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19个月11战11捷,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完美表现,也体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实力。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不仅是全体航天人的荣耀
③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10年间全国一盘棋,攻克10余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200余项系统级关键技术,研制8型飞行器、3型运载火箭
④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如今,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支持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学家探索获得更多科研成果。站上新起点,迈上新征程,继续创造新的中国高度、中国奇迹。
——节选自2023年02月13日《人民日报》(作者:冯华)材料二:
材料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大事件一览表
时间 事件
1992年9月21日 中央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并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9年11月20日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2005年10月12日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进入太空,于17日安全返回。
2012年6月16日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刘洋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2016年9月15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入轨,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2016年10月17日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进驻天宫二号,完成33天的飞行任务。
2021年6月17日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10月16日 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进入太空,在轨飞行183天。
2022年11月30日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进驻空间站,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2023年5月30日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对材料一内容的概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过兔年春节很开心。
B.中国空间站建设彰显了中国航天新的高度。
C.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探索太空的航天梦。
D.中国空间站开始有人长期驻留开展科学研究。
(2)结合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航天员搭乘神舟一号飞船进行了首次太空飞行。
B.航天员刘洋进入太空的时间比费俊龙要早好几年。
C.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首次进入了我们自己的空间站。
D.神舟十四号和十五号航天员在太空首次实现会师。
(3)同学们围绕上面两个材料中的内容进行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航天员能从太空送来新春祝福体现了我们强大的国力和整体的科技实力。
B.材料一中用大量数字告诉我们中国制度的优势和中国人团结协作的力量。
C.我国的航天员是先进入空间站,然后才进入空间实验室开始科学研究实验的。
D.我国空间站已经实现了长期驻留和乘组会师,站上了航天事业新的高点。
(4)2023年4月24日是我国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在学校“学航天精神,展美好宏图”纪念册上写下你的感言。
 从无人飞船到载人航天,从短期停留到长期驻留,中国航天人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攀科技高峰,让中国航天事业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每当我想到那些航天员们,他们在太空中挥舞五星红旗的场景,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敬意和骄傲。作为一名学生,我要向那些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的英雄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希望将来能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中华儿女的航天梦继续努力。 
【分析】材料一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材料二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大事件一览表。
【解答】(1)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材料一介绍了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过兔年春节,旨在说明中国空间站建设彰显了中国航天新的高度。
(2)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有误,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B.有误,刘洋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C.有误,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D.有误,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故选D。
(3)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B、D正确,根据材料二中“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入轨、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进驻天宫二号,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可知,然后才进入空间站。
(4)考查了扩展写话。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理解组织语言作答。示例:从无人飞船到载人航天,中国航天人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中国航天事业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在太空中挥舞五星红旗的场景。作为一名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中华儿女的航天梦继续努力。
故答案为:
(1)B;
(2)D;
(3)C;
(4)从无人飞船到载人航天,从短期停留到长期驻留,勇攀科技高峰。每当我想到那些航天员们,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敬意和骄傲,我要向那些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的英雄们学习,努力学习知识。我希望将来能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点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要多练多思考,我们就能熟练解题。
7.回眸嫦娥奔月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让我们从嫦娥奔月中来感受一下吧。
姮娥①奔月 (《山海经》)
昔者②,羿狩猎③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④。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逄蒙⑤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滞留月宫。广寒⑥寂寥,怅然⑦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注释】①姮(hénɡ)娥:即嫦娥,后羿之妻。②昔者:往日,曾学射于后羿。⑥广寒:广寒宫,即月宫。⑦怅然:失意不高兴的样子。
(1)对文中加点字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 
A.顺遂 盗窃
B.于是 偷窃
C.于是 窃笑
D.未遂 失窃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A.民间有新闻说羿与嫦娥经常在月桂树下窃窃私语。
B.民间传说羿与嫦娥和很多人在月桂树下窃窃私语。
C.民间传闻月桂树下很多人在听羿与嫦娥窃窃私语。
D.民间有很多人都曾经听到羿与嫦娥在月桂树下窃窃私语。
(3)《山海经》中的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传递出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B 
A.表达了人们对嫦娥私自吃下仙药升天的不满。
B.表达了人们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
C.表达了人们对逄蒙这样的奸诈小人行为的痛恨。
D.表达了人们对后羿这样重情重义的人的赞美。
(4)民间传说不同版本中对嫦娥有不同的评价,这个故事中的嫦娥你认为是个怎样的人呢?
 这个故事中的嫦娥是一个机智勇敢、明辨是非的人。面对逄蒙的偷窃及加害,嫦娥机智勇敢,吞下不死药后升天。同时,她明辨是非,并没有因逄蒙是后羿的徒弟而让不死药落入逄蒙手中。 
【分析】参考译文:
以前,后羿在山里面狩猎。在月桂树下遇到了嫦娥。两个人就用月桂做证明,结成了夫妻。后羿在西王母那里要到了不死药,托付给嫦娥保管。逄蒙前去偷不死药,偷窃不成功,就想害死嫦娥。嫦娥没有办法,就吃下了不死药飞到了天上。但是她不忍心离开后羿,就留在了月宫里。广寒宫里寂寞孤单,嫦娥很失落,没有什么可以打发日子,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要配制出能够飞天的药物,以便可以重新回到人间。后羿听说嫦娥飞到月亮上离开自己了,非常悲痛。月母被他的真诚感动了,允许嫦娥在月圆的日子里和后羿在月桂树下面见面相会。民间有很多人都听到了他们相会时的窃窃私语。
【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
遂以月桂为证:两个人就用月桂做证明。遂:于是,就。窃:偷窃。
(2)考查了句子翻译。
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民间有很多人都听到了他们相会时的窃窃私语。故选D。
(3)考查了情感主旨。
本文讲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无奈之下,飞到了月宫的事情,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
(4)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
这个故事中的嫦娥是一个机智勇敢、明辨是非的人,嫦娥机智勇敢。同时,并没有因逄蒙是后羿的徒弟而让不死药落入逄蒙手中。。
故答案为:
(1)B;
(2)D;
(3)B;
(4)这个故事中的嫦娥是一个机智勇敢、明辨是非的人,嫦娥机智勇敢。同时,并没有因逄蒙是后羿的徒弟而让不死药落入逄蒙手中。
【点评】高年级语文对文言文的考查频率较高,不管做文言文有关的哪些题型,都需要读者先了解古文的意思,再理解古文的情感,最后根据古文意思和情感做题。
8.学习航天英雄
钱学森,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走近他,你会学到很多——
材料一:
走近钱学森(节选)
叶永烈
(一)
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金悫(què),进行水力学考试。按照当时交通大学的规矩,考试之后,然后在下一堂课发给学生,让学生校看,老师在试卷右上角的分数栏里用红笔写上分数。
钱学森一看金悫教授发下的试卷上,全部都打“√”,意味着这次稳拿100分。可是,发现一个小小的错误:在一道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把“Ns”写成了“N”。于是钱学森立即举手,主动要求老师扣分。金悫教授一看,果真如此
(二)
(一次导弹发射失败之后)
钱学森急急从北京乘专机赶往酒泉基地。他的内心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一到现场,他深知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研制队伍的士气。
钱学森一派大将风度,他说:“同志们,不就是一次失败吗?今天它掉下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当年,我在美国的时候,写成的只有几页,可是我写的底稿,我自己都数不清了。如果失败了就哭鼻子,闹情绪
钱学森还说:“科学实验嘛,如果每一次都保证成功,又何必试验呢?那就制造出来直接拿去用好了。我说,失败了,总结经验教训,会使我们长才干,变得更加聪明。取得成功;遭受失败,同样可以使我们得到锻炼,更为宝贵。”
钱学森的讲话重振了导弹研制人员的士气。
材料二: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材料一中的两件事情和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首先介绍了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时,在考试时主动要求老师扣分的事情;又介绍了钱学森在一次导弹发射失败之后鼓舞导弹研制人员士气的事情。材料二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在中秋之夜说要回到祖国去。 
(2)材料一中故事(一)和故事(二)抓住钱学森的言行表现出了他的品质。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故事 主要描写方面 表现钱学森的品质
故事(一) 动作  诚实、好学求真 
故事(二)  语言   坚韧不拔、勇担重任 
材料二  心理、语言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取得成功,对我们是锻炼;遭受失败,而这种锻炼则更为重要,更为宝贵。”钱学森的这番话给你什么启示?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在学习中,如果我们考得好,因为我们平时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当然高兴。如果考得不好,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失败,还要朝着成功继续努力,这样就得弄懂更多的知识,得到了更多的锻炼。 
(4)材料二中为什么要写留学生的话?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留学生的话,说出了国内的实情。回到祖国搞科研困难重重,可是钱学森还是义无反顾的要回到祖国,更衬托了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 
【分析】材料一首先介绍了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时,在考试时主动要求老师扣分的事情;又介绍了钱学森在一次导弹发射失败之后鼓舞导弹研制人员士气的事情。材料二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在中秋之夜说要回到祖国去。
【解答】(1)考查了内容理解与概括。概括文章内容,读通,概括起来就简单了,在考试时主动要求老师扣分的事情。材料二介绍了,钱学森在中秋之夜说要回到祖国去。
(2)考查了形象分析、描写手法,结合“于是钱学森立即举手,主动要求老师扣分,表现了钱学森“诚实;结合“同志们?今天它掉下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在美国的时候,写成的只有几页,却装满一个柜子,我自己都数不清了,闹情绪。”“科学实验嘛,又何必试验呢。我说,失败了,再重来,会使我们长才干。取得成功;遭受失败,而这种锻炼则更为重要。”可知是语言描写、勇担重任”的品质,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我们日夜盼望着的,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可知是“心理,表现了钱学森“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考查了开放探究。“取得成功;遭受失败,而这种锻炼则更为重要。”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对这句话的感受。
(4)考查了看法建议。结合“祖国刚解放,要设备没设备,只怕有困难。回到祖国搞科研困难重重,更衬托了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
(1)材料一首先介绍了钱学森在国立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时,在考试时主动要求老师扣分的事情。材料二介绍了,钱学森在中秋之夜说要回到祖国去。
(2)诚实、好学求真 坚韧不拔 心理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在学习中,如果我们考得好,当然高兴,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失败,这样就得弄懂更多的知识。
(4)留学生的话,说出了国内的实情,可是钱学森还是义无反顾的要回到祖国。
【点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
三、表达 交流
9. 航天科技已经在飞速发展,未来人们的生活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想象一下,未来某一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放飞想象,让你的故事把读者带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吧。
要求: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把想象神奇的地方写具体,同学名以“金小语”“金小文”代替。
【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火星、月球或宇宙的某一个星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航天科技已经在飞速发展,未来人们的生活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想象一下,未来某一天,你登上了火星、月球或宇宙的某一个星球,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写想象作文要注意进行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想象要合理,不能天马行空,胡编乱造,要符合生活实际。想象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结合现实生活,配以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内心的童话世界或梦想。写童话作文或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答】范文:
我来到了火星上
2051年,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环境,前往火星探测和考察。
我带上两名高级助手和一名科学家乘坐“祝融三十号”宇宙飞船,面前这个美丽的世界让我惊叹不已——纵横交叉的“运河”静静地流淌。与太阳系中其他的行星相比,有连绵的高山、险峻的峡谷,南方则是布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流水侵蚀而成的众多峡谷亦分布各地,一种新奇感油然而生。
我们继续根据探测仪显示的方向前进,我们穿上了专门的“自发热宇宙服”,便能根据人体温度调节周边环境,我们朝着洞口前进,这时科学家说:“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于是我们运用“二氧化碳转化剂”。
经过三年的试验,利用光伏发热系统。如今这里四季如春。在一片草地上,几条用五光十色的石头铺成的小路,一条美丽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着、小虾和许多不知名的生物在水中快活地戏耍。我禁不住感叹道:“这里真是一个世外桃源啊!”
我们通过“天问九号”宇宙电视台,地球上的人们热烈欢呼,只有我们细心呵护。
【点评】这是一篇想象作文,根据材料中关于火星的资料大胆合理地想象,描述清晰合理,生动形象,尤其是故事情节和高科技产品的描写都很细致。文章最后一句话点题,写出了“只有我们细心呵护,才能成为永远的家园”的中心思想。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8 15:48:09;用户:语数外;邮箱:17613376695;学号:5081898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