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点总结之叙述视角、叙述人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点总结之叙述视角、叙述人称

资源简介

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知识清单
【知识体系建构】小说叙事艺术
一、人称和视角(第一二三人称、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特殊视角)
二、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三、情节安排技巧(悬念、抑扬、伏笔、照应、对比、衬托、铺垫、线索、突转等)
四、某一篇章独特的叙事技巧(历史/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场景集中、某种描写特别突出如心理描写或侧面描写或对话,由……切入、蒙太奇等)
五、基于文体特征的艺术特色(散文化、诗化、故事与新编等)
一.叙述角度
也称叙述视角,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1)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
叙述者无所不知,可以不出现,也可以使用第三人称。效果是叙述全面、灵活。
叙述者拥有全知全能的禀赋,不但通晓事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而且可以来往于故事的任何空间;可以进入任何人物的内心,洞悉一切不管是人物自己已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活动。同时,叙述者总是把他自己插进读者和故事之间,把他对事件、人物、背景的感触、分析和议论自由地介入到作品中。这样,作者完全是通过叙述者的叙述把故事传达给读者的。
(2)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
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中的傻子视角、儿童视角等。
小说的叙述者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小说中去,比如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他始终是作品中事件的参与者或见证人,他只是在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他的叙述视野被限制在人物自己的感官世界——他作为观察者所能发现、感受到的东西。
(3)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之所以要用儿童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人视角无法达到的优越。总结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②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③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④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⑤儿童视听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⑥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鲁迅《怀旧》《孔乙己》,萧乾《篱下》,萧红《小城三月》《呼兰河传》,林海音《城南旧事》。
(4)女性视角
女性视角,是指以女性的心理角度看问题的方式,它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来讲述故事,关注女性角色心理历程的转换过程,以人道的情怀关注人自身的生命价值,并用女性化的笔触展现出来。
女性视角的特点:(1)在取材上从小处着眼;(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变化。
作用: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使情感和文笔相对更加细腻,引人入胜;②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抒发怜悯的情怀;③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塑造了xxx女性形象,以其xxx的心理,展示心路历程,推动情节的发展。
茹志娟《百合花》,杨沫《青春之歌》。
(5)老人视角
作用:①以老人视角叙事多为回忆性质的,所以经常免不了会有一种怀旧情怀;②老人多是成熟的、理性的,对事情会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说一般会有一种深沉思考意味,饱含对自身、对民族、对国家命运的思考;③老人经历世事很多,叙述的故事会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
(6)动物视角
作用:①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②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③动物非人类,以动物视角来观照人类生活,所言人之所不能。
二.叙述人称
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外还是局内叙述的依据,第一人称(我)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人。所有的叙述一般是由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承担。第二人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它和第三人称的情况差不多,叙事者也在局外;但与第三人称又略有不同,它与人物有着一种密切的对话关系。
1.叙述人称分类
①第一人称
叙述者站在“我”“我们”的立足点上进行叙述,“我”“我们”既是生活事件的观察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文章的全部内容都是从“我”“我们”的角度看出、听出、叙述出来的。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由于叙述者所叙的是自己亲身的所见、所闻、所历,读者读起来就会倍感真实、亲切。优点是给人以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不足是限制了人的视野,叙述的空间狭小。
②第三人称
叙述者站在“他”“他们”的立足点上进行叙述。这种叙述人称比较自由,叙述者几乎全知全能,人物的内心秘密、遥远的过去、未来的发展,叙述者都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灵活地进行叙述。优点是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不足是缺少真切感。
③第二人称
叙述者站在“你”“你们”的立足点上进行叙述。“你”“你们”可以指代读者,读者作为听众听叙述者叙述;“你”“你们”可以指代文中的人物,作品中的人物作为对象被叙述者叙述。优点是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不足是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2.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的注意点
(1)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
第三人称主要是全知视角,也可能是有限视角。第二人称算不上叙述视角,虽然“你”“你们”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故事的叙述者却不是“你”“你们”,而是从“我”“我们”或“他”“他们”的角度看“你”“你们”,是从“我”“我们”或“他”“他们”的视角来讲故事。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2)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是交叉而变化
①人称变换:从“你”“你们”到“我”“我们”,增加真实性,使人如临其境,有时有自嘲的意味;从“我”“我们”到“你”“你们”(“他”“他们”),跳出自我,增加客观性、亲切性、说服力。
②人称交叉: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多个叙述视角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穿插起来可以使叙述立体化、更自由、有变化,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和主题。
叙述视角 模式 示例 篇目
全知视角 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事件,透视任何人物的内心 他们航行得很顺利,老人把双手浸在海水里,尽量保持头脑清醒。天空中的积云堆叠得很高…… 《老人与海》
戏剧式或摄像式视角 故事外的第三人称叙述者客观记录人物的言行。 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鱼叉,系紧绳子。 《老人与海》
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 故事内一个固定人物的视角来观察。 老人看着它张开了嘴,看着它那怪异的眼睛。 《老人与海》
多重式人物有限视角 采用几个不同的人物的眼光来反复观察同一事件。 “宝玉挨打”后,贾母、王夫人、宝钗、黛玉等人的反应。 《红楼梦》第33回
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 不同人物观察不同的事件,从一个人物的有限感知转换到另一人物的有限感知。
第一人称叙述中主人公的回顾性视角 第一人称叙述者从自己目前的角度观察往事 如今,我对事实已有了足够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 《大卫·科波菲尔》
第一人称叙述中的体验性视角 采用当初正在体验事件时的眼光来聚焦。 “这位是米考伯先生。”昆明先生对我介绍道。“啊哈!”陌生人说,“这是我的姓。” 《大卫·科波菲尔》
第一人称叙述中见证人的旁观视角 第一人称叙述者只是旁观者。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
【知识体系建构】小说叙事艺术
一、人称和视角(第一二三人称、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特殊视角)
二、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三、情节安排技巧(悬念、抑扬、伏笔、照应、对比、衬托、铺垫、线索、突转等)
四、某一篇章独特的叙事技巧(历史/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场景集中、某种描写特别突出如心理描写或侧面描写或对话,由……切入、蒙太奇等)
五、基于文体特征的艺术特色(散文化、诗化、故事与新编等)
叙述顺序
1.顺叙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为清楚地记叙。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借以展开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顺叙有四种方法: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叙述。
②按时间推移,也就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③按地点的变化,即空间位置的变换,进行记叙。
④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叙述。
作用: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如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开头就这样写道:“索比急躁不安地躺在麦迪逊广场的长凳上,辗转反侧。每当雁群在夜空中引颈高歌,缺少海豹皮衣的女人对丈夫加倍的温存亲热,索比在街心公园的长凳上焦躁不安、翻来复去的时候,人们就明白,冬天已近在咫尺了。”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
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倒叙有三种方法:①把事情的结局,提前讲出。这就是“因果倒置”,造成悬念;
②把事情最精彩、最紧张的片段,写在前面,以先声夺人,扣人心弦;
③追忆往事,交代背景。
作用:①结构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②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的感情/塑造了……形象/表现了……的主题。③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比如:鲁迅的《祝福》,小说先把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的结局呈现出来,然后再说她初到鲁镇,被卖改嫁,再到鲁镇,鲁镇祝福景象;再比如,契诃夫的《套中人》,小说一上来就讲到,我的同事(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然后接着介绍他的一些奇怪的情形。
3.插叙
含义: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与故事情节有关的文字,再接续原来的内容。
插叙方式有三种:①直述式,就是不借助作品中的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叙一件事,多用"原来"、"过去"这些表时间概念的词来引入插叙部分。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②联想式,就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起插叙部分,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③转述式,即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入插叙。如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
作用:①交代了……发生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②插入了……情节/片段/事件,丰富了文章内容;③表现了人物……性格/品质(通常为主要人物的身份、背景等介绍),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④突出文章……的中心/丰富了文章……的主题。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小说就插入了林冲和李小二的见面谈话以及李小二的现在生活境况,这些情节就属于插叙。它对下文写李小二夫妻为林冲打探消息以及林冲复仇起到铺垫的作用,同时,也衬托了主要人物林冲具有正义感和侠义精神的形象特点。
4.分叙(平叙)
含义: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齐头并进地写几条线,几件事并行交叉进行,互相穿插,并行推进;二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
作用: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5.补叙
含义:也叫追叙。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内容作某些交代,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插叙与补叙的根本区别在于: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补叙的技巧是在前面的叙述中,有意地省略某些情节或细节,故意设置出人意料的疑团,待到最后,再用补叙道破。
小说常见的叙述方式:
(1)对话式
含义:对话体小说是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而写成的一种小说类型。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是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
作用:①以对话为主体推进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丰富人物形象;③通过对话,某某与某某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④某某的论调,隐含了作者……,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者思考。
(2)对比式
含义:对比是隐含在小说情节背后的基本叙事结构是小说意义呈现的基本方式。对比分显性和隐性两种,分别显示出小说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
作用: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②突出主题;③结构全篇。
(3)独白式
含义:独白式小说是以作者独白占主导地位的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
作用:①可以使小说的结构更紧凑;②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③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作品多层次的内涵。
(4)重复式
含义:所谓重复叙述是指“讲述数次只发生了一次的事件”。重复是小说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事件重复和话语重复两种基本类型。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②加强主旨的悲(喜)剧色彩;③缓和叙事节奏,使小说有循环往复之美,增强艺术感染力。
(5)片段式(横断面式)
含义:短篇小说往往人物少,情节简单,所以常常聚焦生活的一个小“镜头”,截取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某个片段或某个场景进行横断面的描写,见微知著。
作用:①小中见大,使叙事相对集中紧凑;②从不同角度展示社会生活状态和人物心理。
(6)抑扬式
含义:又称褒贬式,是文章欲“扬”先有意“抑”,或欲“抑”先有意“扬”的一种叙事方式。这种方式以退为进,对人欲说善则先说不善,或欲说不善则先说善。
作用:在反差的变化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交叉式
含义: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叙述,类型较多。如: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文学、虚构与真实、荒诞与真实、叙事与写景、科学性与文学性、科学美与人性美、自然美与人性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
作用:①明确涉及的两个概念;②分析二者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体现;③结合人物、情节、环境、技巧、主旨等分析表达效果。
(8)时空集中
含义:故事发生在具体的某一时间地点。(★绝大多数小说都有这一特点)
作用:故事发生在……这一地点(时间),……(概括具体事件),这样安排可以使文章情节更加紧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