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系列:2024年龙行春晚活动主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系列:2024年龙行春晚活动主题

资源简介

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活动主题+精彩标题+名言警句+……)
2023年12月2日,2024年央视春晚主题、主标识正式发布,本次龙年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龘这个字怎么读”立即登上了热搜,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龙行龘龘,欣欣家国”春晚前奏曲,来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来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鲜血液”,为2024中考满分作文助力。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次龙年春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2024年央视春晚以“龘”字为题眼,用“龘龘”之姿生动描摹14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024年央视春晚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
主标识由中国探月工程、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标识的设计者顾永江设计,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从古老汉字到现代科技,龙年春晚主标识连接古今、融通未来。
1. 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
2. 一点一横皆妙笔,文化传承增自信
3. “龙行龘龘”火出圈 传统文化焕发璀璨光芒
4. 生僻字新用,焕发年轻光彩
5. 与法同行 精彩呈“宪”
6. 传统文化自信,龙行龘龘出圈
7. 龙行龘龘,何以拉满春晚期待值
8. 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1. 龙的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龙的传人,承载着古老文明的智慧,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砥砺前行的勇气。
2. 龙作为华夏民族的象征,翱翔于时间与空间之间,展现着无穷的力量与智慧。
3. 龙的传人,承载着古老文明的智慧,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砥砺前行的勇气。
4. 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代表着团结、奋进、勇敢和智慧,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卓越。
5. 龙,是信仰的纽带,是力量的源泉,是永不磨灭的精神。
6. 龙,是华夏的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永恒而不朽。
7.龙脉永续,源远流长,传承千年,凝聚浩然之气。
1.上联:龙腾华夏国光丽
下联:岩耸葱茏树叶荣
横批:山河壮丽
2. 上联:龙虎腾飞观瑞气
下联:江山秀丽映祥云
横批:江山映红
3. 上联:龙腾四海雄风在
下联:蛇舞九州春意浓
横批:四海皆春
4. 上联:春满人间龙献瑞
下联:福临小院凤呈祥
横批:集唐诗句
5. 上联:龙腾四海雄风在
下联:岩耸三山仙道通
横批:四海通宝
6. 上联:黄龙竞舞为大地回春祝福
下联:金兔挥棒给神州奋起壮威
横批:国泰民安
7. 上联:马啸春风回万象
下联:龙腾晓气乐千家
横批:阖家欢乐
8. 上联:龙腾华夏国兴盛
下联:福降神州民寿康
横批:盛世中兴
9. 上联:虎踞龙盘歌盛世
下联:莺歌燕舞迎新春
横批:万象皆春
10. 上联:兔跃龙腾生紫气
下联:风调雨顺兆丰年
横批:吉祥如意
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 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着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着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着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
龙抬头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龙,象征着威严,也象征着吉祥。关于龙的传说,也常寄托着老百姓的希望。在各地都有兴建的龙王庙,就是老百姓对风调雨顺的向往。二月二,龙抬头,也是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二月二,又被称为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
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
鲤鱼跃龙门
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因为,只要跳过龙门,他们就会由普普通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可是,龙门太高,他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摔得鼻青脸肿,却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他们一起向龙王请求:“尊敬的殿下,请你把龙门降低一点吧!如果连一条鲤鱼都跳不过去,这龙门不等于虚设了吗?”
龙王不答应,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他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鲤鱼们一个个轻轻松松第跳过了龙门,兴高采烈的变成了龙。不久,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家都成了龙,跟大家都不是龙的时候并没有两样。于是,他们又一起找龙王,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龙王笑道:“真正的龙门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有降低高度的龙门吧。”
近些年央视春晚的Logo设计,了解一下其设计理念和风格的发展与变迁。
2012·壬辰年
自2012年开始,央视春晚Logo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感。Logo采用了这一年的生肖龙+祥云元素,象征着“飞龙在天”;2012中的数字“0”设计为一枚圆形的“福”字,则增添了“新年福到”的寓意。
2013·癸巳年
Logo整体为中国书法风设计,将汉字“蛇”书写成为蛇的变形体;外圈则为一条书法体的蛇形并口吐如意,象征着“新年大吉,事事如意”。
2014·甲午年
马年的Logo自然少不了马的元素,其设计整体以“马”的变形字为主体,威壮豪迈;其中,马头还暗藏了一条吐信的蛇,寓意着“辞旧迎新”,不知道友友们当年有没有发现这个彩蛋;红色背景暗藏古籍汉字图形,增添了厚重感。
2015·乙未年
2015年的央视春晚Logo将“20”巧妙地和羊角结合起来,不仅造型新颖,还增添了不少趣味性;羊角造型也与祥云相契合,寓意着新春佳节的吉祥和喜庆。
2016·丙申年
猴年央视春晚的Logo由猴子、仙桃和“2016”等元素构成,不禁让人想起动画片“猴子捞月”中活泼俏皮的小猴子。
2017·丁酉年
和往年不同,2017年央视春晚Logo一改抽象设计风格,采用了实物作为Logo。这只五彩“凤尾鸡”是以宝鸡泥塑大师、陕西省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胡新民创作的泥塑作品为原型设计而成的。其具象化的生肖动物设计+文字的搭配,让人过目难忘。
2018·戊戌年
2018年的春晚Logo设计风格又回归于抽象,由数字“2018”变形成为当年的生肖“狗”,胸前的小灯笼为设计增添了几分可爱;红色背景中隐约浮现不同书法体的倒过来的“福”字,象征着“福到了”的美好寓意。
2019·己亥年
2019年是猪年,但这一年的央视春晚Logo却没有如往年一样出现具体的生肖图案。不过,略显“肥胖”的“2019”字样,以及“0”和“9”中间一对圆圆的鼻孔,无不巧妙的体现出了生肖“猪”的体态特征。
2020·庚子年
生肖图案再次回归!2020年的央视春晚Logo又是年份+生肖鼠的组合,再辅以梅花、灯笼等吉祥元素点缀。其中,第一个“0”是一只看上去胆小的金鼠,细长的尾巴挑起的灯笼则组成了第二个“0”,整体设计吉祥喜庆。
2021·辛丑年
牛年央视春晚的Logo是以数字“2021”为基础,结合生肖形象,将2021数字的连笔,变形为一只低头前冲、孔武有力的牛;俯冲的牛角、向前跃动的牛蹄,以及肌肉感十足的整体线条,展现出了“牛”转乾坤的寓意。
2022·壬寅年
2022年虎年央视春晚Logo整体以红色和金黄色为主,突出了传统节日的喜庆与厚重;生肖图案再次以实物设计出现——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湘波设计的萌虎形象,呆萌乖巧、虎头虎脑;年份“2022”的设计手法则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
2023·癸卯年
2023年央视春晚Logo是由吉祥物“兔圆圆”的形象变化而来,同时又是书法草书“卯”字的变体,整体设计充满了动若脱兔的姿态和丰神俊逸的力道,彰显出汉字亦字亦画的独特美感,象征“奔跃向上的癸卯兔年”的寓意。
对于14亿中国人来说,“春晚”一词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并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里,其意义已经远远不止一台综艺节目那么简单。与饺子、年糕、春卷一样,“春晚”成了人们过年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哪怕是人们普遍对春晚审美疲劳的今天,大年三十晚上要不打开电视锁定央视频道,还是会感觉欠缺不少年味儿。
大年三十看春晚,更像是我们难以割舍的一种情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