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发现与探究议题一:观看视频,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内容,以及伟大意义。一、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改革开放的开启: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3)内容: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路线)和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b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4)意义:①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入新时代);②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时间: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①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③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④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5)、改革开放的原因知识拓展 什么是改革开放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改革:即对内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我国改革的实质:开放:主要是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知识拓展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自学探究:阅读课本第31-33页,梳理改革开放进程轴。特别提醒:改革开放有两个脉络,一是改革脉络,二是开放脉络。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年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惊雷,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历经争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1982年终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农村改革初尝胜利果实。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二)改革开放的进程1.起步阶段(1978-1992年)改革 率先突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78)重点转移 1984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开放 关键步伐 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设立(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格局形成 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珠海深圳汕头厦门1980年 关键步伐海南1988年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沿边内陆省会点→线→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1984年1985年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闽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1990年 上海浦东对外开放 :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多层次: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沿边和内地这样一个全国范围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宽领域:对外开放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众多领域。改革 ①标志: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②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③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④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P32末段)开放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逐步深化阶段(1992-2012年)(3)全面深化阶段:2012 ~至今改革开放①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建构 (P33一段)②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P33一段)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P33一段)②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P33一段)③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P33一段)会议 召开时间 中心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经济体制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至30日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十九届三中全会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回顾(P33相关链接)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探究与交流议题2:结合视频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所见所闻交流改革开放45年来的带给我国的巨大成就和变化,感受改革开放的意义(二)改革开放的意义★1、改革开放的意义历史意义:①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三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实现了)3)一个姿态: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现实意义:①一个法宝: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②一个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两个关键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的密码(原因)(教材34页到35页探究与分享答案)0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0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0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06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的制度优势。07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08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0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5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09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考点一 伟大的改革开放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3.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4、全面理解改革开放(1)改革①性质:即对内改革,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②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作用: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3)二者联系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相互促进。(4)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根本变革)本课小结伟大的改革开放进程意义1.开启:十一届三中全会2.起步阶段3.改革开放新阶段4.全面改革开放新时代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历史意义:四个面貌+三个飞跃+一个姿态现实意义:重要法宝+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基本国策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背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