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课件(共26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经济与社会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二框 我国的社会保障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2、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
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入来源时,能够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地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主要内容: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1)社会保险
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
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地位: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主要内容: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人员供养等。
(2)社会救助
它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社会化的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的社会保障。
地位: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内容:老人免费、义务教育、学生半价、老弱病残孕专座等。
(3)社会福利
它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进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内容:军属优先、军人免费、子女加分、抚恤金、退伍安置等。
(4)社会优抚
我国的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
地位 资金来源 对象 内容 作用
社会保险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通过政府、单位、个人共同筹集资金 有权利享有社会保险的人 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 满足条件时依法获得物质帮助。
社会救助 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最后一道防线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 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社会福利 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政府和社会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 老人免费、义务教育、学生半价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社会优抚 特殊社会保障 国家和社会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 军属优先、军人免费、子女加分、抚恤金 稳定社会;鼓舞士气
补充性社会保障
员工福利:
企业年金: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职业年金: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障制度,既不是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一项单位福利制度,是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保障制度,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承担因实施职业年金计划所产生的所有风险。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企业在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国家给予政策鼓励,由企业自主举办或参加的一种补充性医疗保险形式。
员工住房福利:有的大公司为了吸引人才,给员工盖房子、买房子或发放补贴,与大锅饭还是有区别的。
社区服务: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3、社会保障的功能
①稳定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
医保纳入用药名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 、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纤维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肝硬化等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3、社会保障的功能
②调节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生活困难的群众领取最低生活保障;
失业人员无收入来源,可领取失业救济金;
普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3、社会保障的功能
③互助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他人患病,可以用社保里的钱,你有需要你也可以用社保的钱;你有工作能力时缴纳养老保险,等你年老了可以取出来使用;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全覆盖原则)
①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等、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适度原则)
①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尽力而为)
②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量力而行)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权责统一原则)
①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权利)
②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责任)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总要求:
加快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
社会
1. 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2.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3.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只涉及政府的经济利益。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大力提高居民社会福利。
5. 商业保险的经营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6. 社会优抚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7. 结合自身需要,如无必要可不购买社会保险。
8. 社会保障仅提供经济保障,即给国民提供经济援助。
课堂练习
1. (2023山东卷)近年来,我国医保多项改革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2022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支付809.19亿元;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实现医保用药全国范围基本统一;国家集中采购7批29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关于医保改革,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  
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积极性
②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筛选创新药进入目录→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
③统一医保用药范围→增加药品报销种类→满足居民高层次保险需求
④药品集中采购→通过市场化机制以量换价→降低居民医疗负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C
2.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某县深化“资金+物资+服务”社会救助模式,优先聘用周边村组脱贫户、低保户、低收入户中有照护能力的闲置劳动力,开展定人、定时、定点“三定”服务,对全县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根据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类别提供服务。该模式( )
①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和改善民生
②意在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③可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
④贯彻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B
3. (2016天津文综)大多市场风险是可以通过保险手段化解的。以食品安全责任险为例,企业投保后一旦出现问题,保险公司可以按约及时补偿受害人,同时保险公司“连餐馆用啥洗碗都管”,有利于督促企业安全管理。食品安全责任险( )
①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发挥了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
③是政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方式
④促进食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诚信经营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课堂练习
C
4. 我国社会保障已全面进入到“制度优化”的新阶段。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的目标被定位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 )
①形成覆盖全民、没有漏洞的“安全网”
②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消除收入差距
④以增进全民社会福利为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A
5. 2022年,我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疗保障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8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切实为群众带来了实惠和便利。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了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
②是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③能补偿居民因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
④是由保险公司推销的自愿的市场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