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课件(共23张PPT)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课件(共23张PPT)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温故知新
性质判断含义、类型及推理(换质位和三段论)
联言判断及推理
选言判断及推理
假言判断及推理
热点导入 问题引领
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美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据此,西方学者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任何国家都不会例外,中国也不会例外。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景。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一些国家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述思。
议学任务:运用逻辑思维规则,指出西方学者推理属于归纳推理还是类比推理,有没有逻辑错误?
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选必修3《逻辑与思维》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
判断
推理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内容: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要求的思维
体系建构 整体把握
明确目标 把握方向
课标要求 考情概览 年份 试题类型 考查考点
1.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种类。掌握归纳推理的方法,把握探求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理解归纳推理的意义。 2.明确类比推理的含义,掌握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的条件,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类比推理在思维创新中的功用。 2023江苏高考真题 选择题 考查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2023浙江高考真题 选择题 考查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2022海南高考真题 选择题 考查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2023全国高考真题 非选择题 考查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2023浙江高考真题 非选择题 考查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核心考点一: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含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类型 完全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不完全归纳推理 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和科学归纳推理)
方法 完全 归纳推理 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不完全 归纳推理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可靠性的要求: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等。
核心考点一: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比较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项目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 别 考察对象的范围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结论与前提关系 必然的 或然的
结论的 可靠性 只要前提为真,推理结构正确,完全归纳推理必然推出真结论,是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即便前提都为真,结论也未必真。容易犯“轻率概括“逻辑错误
联 系 都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都属于归纳推理。
核心考点一: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简单枚举 归纳推理 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
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会被推翻。
科学 归纳推理 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方法 含义
求同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异中求同)
求异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同中求异)
求同求异并用法 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个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有A则有a,无A则无a,A则是原因。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共变法 如果被考查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A变则a变,求量的变化)
剩余法 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已知部分原因,推测还有其他原因,余果求余因)
例:外出野餐,发现肚子疼的同学中:有的吃了番茄、黄瓜、薯条、鱼片;
有的吃了葡萄、黄瓜、汉堡、蓝莓;
有的吃了苹果、黄瓜、饼干、荔枝;
有的吃了香蕉、黄瓜、草莓、樱桃。
所以,黄瓜与肚子疼有因果联系。
外出野餐,有的同学开始肚子疼。大家发现,
肚子疼的吃了番茄、黄瓜、蓝莓、薯条、汉堡;
肚子不疼的吃了番茄、蓝莓、薯条、汉堡;
所以,黄瓜与肚子疼有因果联系
“求同法”
“求异法”
医疗队调查甲状腺肿大原因:
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
不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
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得出结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求同求异并用法
传染病学专家在进行溯源调查时发现:甲、乙、丙、丁4人都感染,4人的年龄、性别、居住条件、身体健康情况都不同,但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他们在同一时间去过同一家花店。那么可以推断,这家花店是传染源。
求同法
同一栋楼有8位男性都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其中7人为重症,这7人均为70岁以上并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群,1人有轻微症状,此人24岁并且身体健壮。所以推断出,患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感染新冠后症状严重。
求异法
接种新冠疫苗第一针后,体内抗体阳性率约60%- 90%;接种第二针后,抗体阳性率均达90%以上,形成持续的保护。接种第三剂疫苗后抗体水平会快速上升,可达到原来的10至30倍,形成加强保护。
共变法
种植豌豆、蚕豆、大豆等豆类植物,不仅不需要给土壤施氮肥,还可以使土壤增加氮,而种植其他植物就没有这种现象。研究发现,豆类植物的根部有称作根瘤的突起物,其他植物没有。由此,人们得出结论:豆类植物的根瘤能使土壤增加氯。
求同求异并用法
天文学家曾观察到天王星在其轨道运行时,有四处发生偏离,他们已知三处偏离是因为受到了其他已知行星的引力所致,而另处偏离原因不明。于是,科学家们认定,剩下的该处偏离也应是另一未知行星的引力所致。
剩余法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关系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 别 思维过程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以个别性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结论断定的知识范围 推出了新的判断,但没有超出前提范围 把个别的知识加以概括所推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新判断,超出了前提范围
前提与结论的联系 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 前提与结论之间(除完全归纳推理之外)
都只具有或然的联系
联系 ①演绎推理以归纳推理为基础。演绎推理大前提的一般性知识,必须借助归纳推理,由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经过概括才能得到; ②归纳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先导。在归纳推理过程中,所获得的个别性前提需要一定的理论、原则作指导,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论,往往需要演绎推理加以论证。 【提醒】归纳推理得到的一般规律并不一定正确,还需要由演绎推理来验证。所以,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归纳、演绎、再归纳、再演绎,螺旋上升,使理论越来越发展。
核心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议学任务:合作、探究、分享
你赞同西方学者的观点吗?请分析理由。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一些国家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
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据此,西方学者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任何国家都不会例外,中国也不会例外。
核心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议学提示
所有国家“国强必霸”,只是根据西方国家发展历史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的或然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
西方学者由所有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强强必霸”,推理结构正确,但前提不真实。西方国家与中国在国家性质、文化传统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学者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进行类比,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核心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类比 推理 含义 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 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客观依据 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 模拟方法: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从导致对象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实质 或然推理,是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作用 ①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具有自身的价值。
②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③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逻辑错误 不能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则,就容易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核心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特别提醒:类比与比较、比喻
类比 比较 比喻
区 别 基础 在比较的基础上 在比较的基础上
性质 它是一种推理 它是一种简单的 认识方法 是一种修辞手法
目的 得出新知识 认识两类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联系 类比和比喻都以比较为基础。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核心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特别提醒:归纳与类比推理方法(要求)的比较
类型 规则及方法
归纳推理的方法
类比推理的方法
①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应该是真实的;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②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
①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
②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③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 别 思维过程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 以个别性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结论断定的知识范围 推出了新的判断, 但没有超出前提范围 把个别的知识加以概括所推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新判断,超出了前提范围
前提与结论的联系 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 前提与结论之间(除完全归纳推理之外)
都只具有或然的联系
联系 ①演绎推理大前提的一般性知识,必须借助归纳推理,由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经过概括才能得到; ②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在归纳推理过程中,所获得的个别性前提需要一定的理论、原则作指导,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论,往往需要演绎推理加以论证。 【提醒】:归纳推理得到的一般规律并不一定正确,还需要由演绎推理来验证。
所以,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归纳、演绎、再归纳、再演绎,螺旋上升,使理论越来越发展。
【易混区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关系
核心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时政要闻
热点议题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以更优的消费环境激发更大的发展动能。凭着“烤炉+小饼+大葱”,烧烤灵魂“三件套”,淄博烧烤这一“非遗”在今年的春天爆红网络,成功“出圈”。究其因,在于政府各部门以民为重,紧抓热点,迅速决策,铺修马路、开通“烧烤”专列、出烧烤电子地图、建行业协会等;商家诚信实在,注重质量;淄博人民热情好客。小烧烤带火了大经济,一座工业老城变成“文旅热城”。有评论说,政府搭台,官员加炭,摊主烤串,百姓就业赚钱,不火都难。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如淄博一样,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消费回暖跑出了“加速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636亿元,同比增长9.3%。
结合材料,运用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分析我们当地如何借鉴淄博经验以激发更大的发展动能。
核心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提示:①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必定有它的原因。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②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既认识同又辨别异。全国各地如淄博一样,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我们可以充分借鉴淄博经验,政府搭台,以民为重,紧抓热点,迅速决策;商家诚信实在,注重质量;人民热情好客。政府、商家、人民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举措以激发本地更大的发展动能。
③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共变法。我们当地在充分借鉴淄博经验 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本地的独特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以激发本地更大的发展动能。
核心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热点议题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有一种龙虾一遇到强烈的气味就立即逃跑。但把这种龙虾的触须剪掉后,龙虾再遇到这种强烈气味就不再逃跑,这说明这种龙虾是用触须感知气味的。
结合材料二,运用归纳推理的知识,分析这一研究运用的求因果方法,并写出推理过程。
核心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提示:
(1)材料反映了龙虾触须与气味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使用的是求异法。
(2)推理过程:
①先行情况,有一种龙虾遇到强烈气味逃跑作为研究的现象a。
②在正场合中出现:ABC等条件。
③在负场合中没有出现的是触须剪掉条件A,其他相关因素都是相同的:—BC。
因此,A与a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