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科学技术【明确考纲】1、识记 知道司母戊鼎和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七上P26); 知道华佗(七上P89)、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七上P89)、李时珍和《本草纲目》(七下P123)。记住“四大发明”;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七上P87-88、七下P72-74)。2、理解 以都江堰(七上P37)、长城(七上P59-60、七下P122)、大运河(七下P4、P68)、赵州桥(七下P33、P37)、北京故宫(七下P122)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梳理知识】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七上P26-271、青铜工艺: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商朝的司母戊鼎是当时青铜工艺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2、青铜文明:青铜文明是青铜时代人们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青铜工艺、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等。二、医学:1、东汉末年的华佗:七上P89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比欧洲早1600多年;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2、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七上P89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理,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世称为“医圣”。 3、明朝的李时珍:七下P122-123写成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医药巨典”。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三、建筑(一)成就1、都江堰 七上P37 战国时秦国的李冰。作用(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四川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2、长城(1)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于抵御匈奴。七上P59(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世界上一个奇迹。七下P122 秦长城 明长城3、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七下P4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②条件:A、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B、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C、隋朝国家统一,使他役使那么多的民工成为可能。D、人民群众的勤劳和智慧。③在位皇帝:隋炀帝。④时间:从605年起。⑤概况:A、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B、四段:由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C、沟通五大河流:由北至南依次为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⑥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⑦作用(意义):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⑧评价:大运河的开通在当时来讲虽然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但是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造福于后世子孙。(2)元朝大运河:七下P68。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元世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4、赵州桥: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早了七百多年。七下P33、P37 赵州桥 明朝的北京城5、北京紫禁城(故宫):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于明成祖时,位于北京城中心,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属于宫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七下P121(二)感受: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四、四大发明(一)概况1、造纸术:七上P87(1)发明:西汉早期出现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麻纸;(2)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优点:取材容易,质量好,价格便宜。堪称“化腐朽为神奇”。)(3)作用(意义):是人类历史上书写材料的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2、印刷术:(1)发明经过:①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七下P34②活字印刷术: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七下P72(2)意义(作用)改变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的历史,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3、火药及火器:七下P74(1)发明及应用:①古代的炼丹家发明,唐朝中期有关于火药配方的记载;②唐末应用于军事;③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军事。当时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2)意义(作用):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出现改变了作战方式和作战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4、指南针:七下P73(1)发明及应用:①战国司南;③北宋时发明并应用于航海;②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2)意义(作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下。 蔡伦 汉代造纸示意图 《金刚经》 毕升 南宋突 元代火炮 司南 火枪 宋朝指南针 转轮排字五、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