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明确考纲】1、识记 记住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七上P15);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七上P20);了解西周的分封制(七上P24)。2、理解 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七上P38-39)。【梳理知识】一、夏朝的建立:七上P14-15。(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2)地位: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2)意义:①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就此终结、进入奴隶社会;②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3)注: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既做过部落联盟首领,又做过奴隶制国家国王的人。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七上P20禹死后,其子启继承夏朝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三、西周的分封制:七上P24(1)目的: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3)作用:①积极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②负面影响: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变革的表现:1、经济变革: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七上P36-37(1)概况:①铁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使用范围扩大。②牛耕: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就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3)作用: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2、政治变革:各国通过变法进入封建社会。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七上P38-39(1)背景: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新兴的地主阶级产生并逐渐强大,要求通过变法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来发展封建经济;各诸侯国企图通过变法战胜别国。(2)时间和在位国君:公元前356年,秦孝公。(3)主要内容及其作用: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有利于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②奖励耕战:A、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B、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增强秦军的战斗力,对旧贵族打击最大)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4)历史意义: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商鞅舌战守旧群臣3、思想变革:各学派就如何治理国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二)变革的影响: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七上P39最后一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