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明确考纲】识记 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七下P56-59); 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七下P50-54)。 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七下P66-68),了解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七下P69)。【梳理知识】一、辽、宋、西夏、金、蒙古等政权的并立 七下P50-54政权时间建立者民族都城辽(契丹)10世纪初阿保机契丹上京北宋960年赵匡胤汉东京(今开封)西夏11世纪前期元昊党项兴庆(今银川)金12世纪初期阿骨打女真会宁(后迁都燕京,改名中都,今北京)南宋1127年赵构汉临安(今杭州)蒙古1206年铁木真蒙古 辽、北宋、西夏形势 金、南宋对峙形势二、经济重心的南移(方向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七下P561、政治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北方长期战乱,南方战乱较少。南方政府重视发展经济。2、经济原因(根本原因):中原汉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3、自然原因:南方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北方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南方则保护较好。4、人文原因: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二)表现: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 七下P56-59,P631、南方农业的发展:七下P56(1)粮食作物:①引进新品种: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②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③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2)经济作物:①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②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2、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北宋时超过北方。 七下P57(1)丝织业:①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②江浙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绝大部分来自江浙。(2)棉织业: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3)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①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②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4)造船业: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3、宋代南方商业繁荣超过前代:七下P58-59,P63(1)商业都市非常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开封,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市场上有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商品。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呈现一派繁忙景象。(2)宋代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3)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4)北宋时东京城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七下P63(三)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经过: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我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2、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3、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四)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的启示:1、要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安定的政治环境。2、政府要重视发展经济。3、要因地置宜地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优势,要保护好自然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要注意引进人才和技术。三、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七下P66-67(一)蒙古的兴起:七下P661206年,“一代天骄”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二)元朝的建立:七下P67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他就是元世祖。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三)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七下P681、经济:(1)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2)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元世祖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以海运为主。(3)元朝商业繁荣。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2、外交: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并受重用,居住了17年,记述他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3、政治:(1)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2)管辖边疆地区:①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西藏开始成为中国正式的地方行政区;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和澎湖列岛,台湾开始成为中国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四、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七下P691、原因:元朝实现国家统一和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2、表现:(1)元朝时,许多中原汉人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被称为“汉人”。(4)开始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3、意义: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