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单元逻辑框架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不同用法
逻辑学
逻辑思维基本要求
逻辑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
科学思维的含义
1.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P14一段
内容:真实
形式:正确
科学思维
统一
2.科学思维的含义
(1)从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的比较看: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P14一段
思考:以下描述哪个是科学思维?
例如:2020年9月1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降水预报:14日08时至15日08时,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和西南部、河北东北部、山东中东部、江苏中北部、安徽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山东中部、辽宁东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人们为中央气象台预报内容的真实、形式的正确而惊叹。
王奶奶说:“庚子年必有大难,你看,新冠肺炎疫情还没完全过去,台风又来了……”
科学思维
不科学思维
2.科学思维的含义
(2)从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看:
科学思维
遵循逻辑思维要求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创新性解决问题
思维方式
实践中
P14二段
逻辑思维 符合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具有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的思维。
辩证思维 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思维。
创新思维 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开拓求新等的思维。
【知识回顾】
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顼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方式的统称。
2
科学思维的特征
【知识回顾】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圆周率(Pi) 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早在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
思考:南北朝推算出的圆周率为什么至今仍然适用
P15一段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1)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2)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如:毛主席所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2023年4月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降水预报:6日20时至7日20时,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和西南部、河北东北部、山东中东部、江苏中北部、安徽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山东中部、辽宁东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80毫米)。人们为中央气象台预报内容的真实、形式的正确而惊叹。
思考:为何气象台预测得如此准确?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P15二段
如:天文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成功。
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几个与观测有关的预言,如光线在经过巨大星体时,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
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现日全食的机会,英国天文学家爱丁 顿等人率领两支考察队,分别在非洲西部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洲巴西的索布腊尔进行观测,从两地测得星光经过太阳时的平均偏转值与爱因斯坦预言的1.75"相差无几。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反映了科学思维的什么特征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1)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P15三段
4.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1)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
(2)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的思维。
【补充】
(1)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提高人们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能力。
(2)科学方法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方法。它既包括具体的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如具体的工作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等,也包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后者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
点拨: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变革。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紧扣时代命题,所形成的的科学理论。
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指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实践表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以来,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
同步训练:新发展理念
客观性
预见性
可检验性
思考:以下描述能够体现科学思维的哪个特点
1929年,丹麦的达姆博士研制了一种饲料,并利用小鸡进行试验,发现食用了该饲料的小鸡皮下和肌肉都会出血。达姆进行了无数次试验,都没有解决小鸡出血的问题。直到1939年,达姆在农村调研时,发现食用了该饲料的农家小鸡,没有一只患出血症。他猜想农家小鸡一定是吃了某种能防治出血的特殊物质。经研究,他发现农家小鸡经常食用的绿色植物叶子中含有的维生素K,可以防治食用该饲料的小鸡患出血症。
1.进行试验、调研,体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2.通过调研分析,作出猜想,体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3.维生素K对防治小鸡出血症有奇效,体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思考:以下描述哪个是科学思维?
①我思故我在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辩证唯物主义
④存在即被感知
⑤能决定事物发展进程的思维  
⑥符合主体需要的思维 
⑦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⑧与主观臆想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的思维
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
同步训练
1.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  )
A.权威性 B.客观性
C.预见性 D.可检验性
B
同步训练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因为( )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定量化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D.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c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指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 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同步训练
3.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  )
A.人的思维都是正确的
B.思维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为
C.思维结果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D.科学思维无须实践检验
C
(2022.辽宁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提出,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
2021年11月16日,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强调,中美利益深度交融,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关各自和共同发展,中美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元首外交发出的“中国最强音”,无不闪耀着大国领袖的卓越智慧和深厚天下情怀。截至2022年2月6日,中国已经同148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如此做人的成绩,便是中国在国际博弈场.上强大底气和自信的来源。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我们有理由相信,始终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合力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知识,分析说明习近平主席外交主张的正确性。
①科学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习近平主席的外交主张从世界发展的实际出发,深刻把握了世界发展大势,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习近平主席的外交主张必将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发展之路,促进世界的繁荣与稳定;
④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中国外交实践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了习近平主席的外交主张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参考答案]
本框小结
特征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结果具有预见性
基本条件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含 义
内容真实
形式正确
科学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