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的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化,用全面的观点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原因和措施。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发展实体经济重要性的科学认识。
法治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各参与主体必须遵循法律。
公共参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联系实际,为乡村经济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原因;
2.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
难点: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
2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自主学习
1.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2.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3.正确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含义:
4.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5.新发展格局的内涵
6.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7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8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9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0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达标检测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因为实体经济是( )
①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活动依靠
②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③消除城乡发展差异的根本
④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随着杭州成为第19届亚运会的主办城市,杭州市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市民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好的运动体验,让大家共享亚运红利,助力全民健身。杭州亚运会结束后,运动热潮在市民中迅速蔓延开来,运动健身已经成为杭州市的“新潮流”,将继续推动城市向更加健康和活力迈进。全民健身的开展可以( )
①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②增加体育用品支出,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③丰富体育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门前樱桃屋后瓜,葡萄提子挂满架,这是某县“庭院+产业+旅游”的模式发展果蔬、中药材种植的庭院经济,“方寸闲地”变成“美好天地,增收宝地”,目前美丽庭院已建成86569个,遍布全县。发展庭院经济有利于(  )
①促进规模经营,缩小区域贫富差距
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民增收
③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④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新设民营企业203.9万户,同比增长10.7%,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接近同期新设企业总量的四成。由此可见,我国(  )
A.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改善,增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
B.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现了国企民企平等对待
C.鼓励民营企业扩大规模,巩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D.加强科技型企业产业协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5.近期,国家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完善了农机购置和应用补贴政策的落实,重点突出了推广和应用的重点机型,并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标准。同时,国家还鼓励地方切实落实法定支出责任,共同加强对农机购置和应用补贴政策的投入保障,以提升政策实施效果。这一补贴政策的正确传导路径是( )
①减轻农户经济压力
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③推动农村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④有效使用和公正分配补贴资金
⑤加强对农机补贴政策的监督和评估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⑤→④→③
C.④→⑤→①→③→② D.⑤→④→①→③→②
6.近年来,“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在浙江徐徐展开。杭州南阳以传统伞业为根基打造出“南阳伞·共富坊”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高品质伞业发展之路,一把把雨伞成为农民致富的希望之伞。这体现了( )
①乡村振兴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③乡村振兴有效解决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④共同富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经之路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7.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恢复和扩大消费二十条措施,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下列符合二十条措施要求的是( )
①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②拓展消费新空间,打造消费新场景,丰富消费体验,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市场新需求
③提高企业和居民个人存贷款利率,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
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要素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环境保护税开征5年来,贵州税务部门积极发挥环保税等“绿色税种”的调节作用,以“绿色税制”引导和支持辖区水泥制造等传统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走创新、环保、生态的发展之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推广“绿色税制”的影响的正确传导路径是( )
①享受环保税减免,减轻企业税负
②增强绿色生产动力,提高发展质量
③降低能耗水平,减少碳排放量
④企业响应环保政策,加大技术改造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9.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供销社曾经火遍大江南北,影响着无数人的日常生活。而今,在建设国内外双循环的新格局下,它的恢复重建对于畅通城乡之间产品的供应,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联动,推动乡村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起着重要作用。可见,国家恢复重建供销社( )
①是为了优化集体经济布局,增强对流通领域的控制力
②旨在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国民经济的循环
③意在降低恩格尔系数,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④利于优化改善乡村的营商环境,激发乡村市场的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实体兴,国家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发展实体经济是推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发展实体经济要求我们( )
①积极推动实体经济更好服务于虛拟经济
②以需求侧改革为主线培育完整供应体系
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④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作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北斗系统深度赋能各行各业。随着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和模块越来越多嵌入各类行业使用的专业设备中,越来越多嵌入大众智能手机和穿戴式设备里,生产更加高效,生活更加便捷,每一个人都愈发清晰地感知到北斗的力量。这表明( )
①新兴产业完全代替传统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②重大科技创新有助于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③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能够改善人民生产生活
④北斗系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