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基础知识梳理复习(广东专用)第七讲 质量和密度(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基础知识梳理复习(广东专用)第七讲 质量和密度(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1
课标导读

标 要
求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
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
近五 年广 州市 中考 考查 情况 年份 题型 分值 难易 程度 考点 备注
2023年 选择题 3分 中
等 质量的
估测 注重生活经验的累积,对生
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一定
的了解
2022年 — — — — —
近五 年广 州市 中考 考查 情况 年份 题型 分值 难易 程度 考点 备注
2021年 计算题 3分 容
易 质量的 计算 根据重力计算质量,考
查公式的基本运用
2020年 实验探 究题 5分 中
等 根据测量数据判断体积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
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并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
和解释
2019年 填空题 2分 容
易 密度公式
的应用 要求会审题找出体积关
系,从而判断密度关系

题 规
律   质量和密度是力学中重要的两个物理量,也是常用的物理
量,是中考命题的常考内容,天平和量筒的读数是基本考点。近
年来出题的主要形式有填空题和选择题,淡化了实验题的考查。
主要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密度公式的相关运用。要求学生要具
备分析推导的能力,再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或判断。近年来趋
向于考查是否真正动手实验,考查审题能力及基本分析能力。
2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质量
(1)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
变化。
(2)质量的基本单位: ;其他常用单位: 、 、 。
kg 
t 
g 
mg 
知识点2 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②把游码移动到 处;
③调节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这时横梁平衡;
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中线处 
④被测物体放在 盘,用镊子向 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使横梁恢复平衡;
⑤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与游码 侧对应刻度值之和。
左 
右 
游码
左 
知识点3 密度及其测量
(1)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 之比叫做这种物
质的密度,用符号 表示。
(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基本单位是: ,常用单位
是 。 1 g/cm3= kg/m3。
质量 
体积 
ρ 
ρ= 
kg/m3 
g/cm3 
1×103 
知识点4 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受温度和压强影响。一般物质在温度升高时,
其质量 ,体积 ,密度 。
不变 
变大 
变小 
3
能力提升
核心考点1 质量的估测、天平与量筒的使用
例1:(2017广州)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
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
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 B )
A.9 t B.9 kg C.9 g D.9 mg
解题思路:中学生的质量约为60 kg,其15%为9 kg。
B
[练习]在劳动实践课上,同学们扛上锄头去菜地挖地种菜,请你估测一
把锄头的质量最接近( B )
A.1 500 mg B.1 500 g
C.1 500 kg D.1 500 t
B
例2:图甲中的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 g;图乙中
的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mL。
甲 乙
解题思路:天平使用中总质量等于砝码读数加游码读数,量筒读数读液
面最低处,天平和量筒都不需要估读。
82.4 
34 
[练习](1)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某液体质量。放物体前,在调节横梁
平衡时,如图甲所示,需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横梁重新平衡后开
始测量,如图乙所示,已知烧杯质量是27.5 g,则液体的质量为

(2)游码在标尺上向右每移动一格相当于增加 g的砝码。
左 
35.5
g 
0.2 
核心考点2 密度的计算和测量
例3: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
图所示。则( C )
C
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
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
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
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
解题思路:横梁平衡且游码在零刻度处,说明两液体质量相等,体积越
小的密度越大。
[练习]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
D
A.甲物质的密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
B.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
C.甲和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4∶1
D.体积为5 cm3的乙物质,质量为10 g
例4:小惠同学为了测量某山茶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
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测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2)重新调节好天平,小惠称得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 g,然后将
一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
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
是 cm3,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 g,茶油的密度
是 kg/m3。
30 
28.8 
0.96×103 
解题思路:(1)开始测量后只能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使横梁重新平
衡。(2)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60 g与图丙读数之差。
[练习]小明为了测盐水的密度,制订如下的实验步骤:
①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
中盐水的体积;④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⑤在烧杯中装入适量
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⑥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以上实验步
骤安排最合理、误差最小的是( B )
A.①⑤②③④ B.⑤②③⑥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⑥②③④
B
核心考点3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例5:如图所示,一个纸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方,风车会转动
起来。这是由于当气温升高时,空气体积 ,质量 ,密
度 而上升(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形成
向上的气流 。因此暖气管要装在屋内的 (选填“上方”“下
方”或“中间”)。
变大 
不变 
变小 
下方 
[练习]利用材料A制造强力磁铁。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
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小。此过程中,A处于 (选填
“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ρ= ,可知A的
密度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固态 
 
增大 
4
真题检测
1.(2023 广州)“掬手为升”是我国古代的计量方法之一,掬即为双手
捧。如图,人双手捧起的米质量约为( B )
A.3 g
B.300 g
C.30 kg
D.300 kg
B
2.我国自行研制的C919大型喷气客机,它的机身和机翼均采用了极轻的
碳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的优点是( A )
A.密度小
B.弹性小
C.体积小
D.硬度小
A
3.(2018广州)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如图所示,液体的质量
为 g,依据公式ρ= ,液体的密度为 g/cm3。
21.2 
 
1.06 
4.下表是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
结论是( A )
T/℃ 0 1 2 3 4 5 6 7 8
ρ/
(kg·
m-3) 999.8
4 999.9
0 999.9
4 999.9
7 1000.0
0 999.9
7 999.9
4 999.9
0 999.8
5
A
A.相同质量的水在不同温度时体积不同,在4 ℃时体积最大
B.水的温度在0~4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C.水的温度在4~8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D.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大
5.(2021广州)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体积变大。
(1)该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此过程 (选填
“吸热”或“放热”)。
(2)若1 cm3该物质的液体质量为m1,固体质量为m2,则m1 m2
(选填“>”“=”或“<”)。
凝固 
放热 
> 
6.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甲、乙两种
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由图
象得到的信息可知:其中密度较小的是 (选填“甲”或
“乙”),甲的密度为 g/cm3,乙的密度为 kg/m3。
乙 
5 
1.25×103 
7.有容积为100 m3的储油罐装满石油,用量筒取出20 mL石油测得其质
量是16 g,试计算:
(1)石油的密度;
解:(1)石油的体积V=20 mL=20 cm3,
石油的密度ρ===0.8 g/cm3=0.8×103 kg/m3
(2)储油罐中石油的总质量。
解:(2)石油的总质量m总=ρV总=0.8×103 kg/m3×100 m3=8×104 kg
8.小丽同学想知道家里一只陶瓷茶壶的密度,她用壶盖进行实验。
(1)将壶盖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盘,往右盘放入砝码并移动游码,天
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壶盖的质量
为 g。
43.2 
(2)如图乙所示,将壶盖浸没到装满水的烧杯里,然后把溢出的水倒
入量筒中,测出水的体积为20 cm3,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壶盖的密度
是 g/cm3。
(3)用该方法测出壶盖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
“偏小”)。
2.16 
偏大 
9.实验小组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
(1)天平调平衡后,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
牛奶的总质量,通过加减砝码一番操作,当小明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
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 (填字母)。
C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移动游码
C.取下最小的砝码后移动游码
(2)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16 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
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 cm3。
40 
9.实验小组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
(3)接着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
示,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 g。
(4)小明测量的牛奶密度为 kg/m3。
72 
1.1×103 
9.实验小组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
(5)在向量筒倒入牛奶时,如果不慎有牛奶溅出,则测出的牛奶密度
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偏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