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广东物理一轮基础知识梳理复习第六讲 运动和力 第3课时 机械运动(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广东物理一轮基础知识梳理复习第六讲 运动和力 第3课时 机械运动(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1
课标导读
课标 要求 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2.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
长度和时间。
2.2.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
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近五 年广 州市 中考 考查 情况 年份 题型 分值 难易 程度 考点 备注
2023年 填空题 1分 容易 结合数据比
较物体的运
动速度 当运动速度和摩擦力
一起考查时,考生容
易产生运动速度大摩
擦力就一定小的错
觉。注意分析物体的
受力和运动状态的关

近五 年广 州市 中考 考查 情况 年份 题型 分值 难易 程度 考点 备注
2022年 选择
题 6分 容
易 估测长度、时间和平均速度 结合生活经验估测长
度、速度。审题读图
时注意细节,要挖掘
隐藏的信息
2022年 选择
题 6分 中
等 相对运动和惯性 结合生活经验估测长
度、速度。审题读图
时注意细节,要挖掘
隐藏的信息
近五 年广 州市 中考 考查 情况 年份 题型 分值 难易 程度 考点 备注
2021年 作图
题 2分 容
易 s-t图象分析及平均速度计算 通过s-t图象的分析
对运动状态进行判断
并画出相应的
v-t图象
2020年 选择题 6分 容易 估测长度和单
位换算法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
长度
中等 运动的判断
近五 年广 州市 中考 考查 情况 年份 题型 分
值 难易 程度 考点 备注
2019年 计算题 2分 容易 平均速度计算 速度公式的简单运
用,根据运动状态判
断受力情况

题 规
律   受力分析要按逻辑顺序,结合物体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
力情况。从2023年的中考看来,中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挖掘、
过滤信息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应重视审题能力的提高。
2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运动的描述
(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①认清刻度尺的 、 和 ;
②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要 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 ,不
能放倾斜;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紧贴 
平行 
③读数时视线要 刻度线,不可斜视,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
到 的下一位,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 和
组成。
垂直 
分度值 
数值 
单位 
(2)时间的测量工具: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电子手表等。 国际单位
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 。
(3)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 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物体的运
动和静止是 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应选某一物体作为标
准,该物体叫 。
秒(s) 
位置 
相对 
参照物 
(4)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 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 ,在交通
运输中常用 做速度的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
关系是 1 m/s= km/h。
(5)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可以用 表示物体通
过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
快慢 
v=
 
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3.6 
平均速度 
知识点2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实验步骤如下: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
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
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
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3
能力提升
核心考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1: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
“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种型号电池高度为
( D )
A.14 mm B.145 mm
C.500 mm D.50.0 mm
解题思路:善用自己身体部分作为参照,如食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 cm。
D
[练习](2020广州)如图为试卷示意图,你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
( D )
A.27 m
B.27 nm
C.270 cm
D.270 mm
D
例2: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 cm;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秒表的示数为 s。
解题思路:读数前要弄清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测量长度时需要进行
估读。
2:3.18(3.17~3.19均可) 
2.8 
218 
[练习]小明同时用两把尺测量一个小物件的长度,如图所示。请你帮他
读数,A尺的读数为 ,B尺的读数
为 。比较结果,可以判断用 尺测
量更精确。
3.73 cm(3.72~3.75 cm均可) 
3.7 cm(3.6~3.8 cm均可) 
A 
核心考点2 平均速度的测量
例3:木块从如图斜面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
木块的平均速度。
(1)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1)如图所示 
(2)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表。根据公
式 算出第1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是 。
实验次数 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
1 100 1.000 0.8
2 150 1.000 0.8
3 200 1.000 0.8
4 250 1.000 0.8
v= 
1.25 m/s 
例3:木块从如图斜面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
木块的平均速度。
(3)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
解题思路:根据实验原理v=可算出木块的平均速度。保持其他变量不
变,改变木块质量时,发现木块的平均速度均相同,说明平均速度与物
体质量无关。
无关 
例3:木块从如图斜面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
木块的平均速度。
[练习]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
猜想:“物体离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
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1)实验所需的公式: 。
(2)实验器材: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v= 
刻度
尺和停表 
(3)补充以下实验步骤:
①用木块作支撑物将长木板搭成斜面;
②将滑块放在斜面上离地高度为h的某处,用 测量该处到斜
面底端的距离;
③让滑块从该处由静止下滑,用 测量

④保持 不变,多次改变 ,重复第
步实验;
⑤由速度公式 分别求出滑块的平均速度,分析平均速度与
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
刻度尺 
停表 
滑块运动到斜面底端的
时间 
滑块离地高度 
斜面坡度 
②和③
v= 
斜面坡度 
核心考点3 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综合分析
例4:如图是物体在一段平直轨道上运动时的“s-t”图象,以下判断正
确的是( B )
B
A.0~t1,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0~t1,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C.t1~t2,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t1~t2,物体运动的速度在不断地增大
解题思路:区分“s-t”图象与“v-t”图象。0~t1,物体在做匀速直
线运动;t1~t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两个时段过程中,物体分别受到平
衡力作用。
[练习]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
平方向3 N的力F。物体经过M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
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MO段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 D )
A.OQ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B.MN段的速度大于OP段的
C.MN段受到的摩擦力小于3 N
D.OQ段受到的摩擦力小于3 N
D
4
真题检测
1.(2022广州)小苏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测此过程小苏
( C )
A.步长约为2 m
B.每分钟步行15 km
C.平均速度为4 km/h
D.步行3 km用时15 min
C
2.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停表记录的时间为 s。
3.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2 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 ,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
(声波在25 ℃的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31 m/s)
3.80 
231 
s=vt 
1 531 m 
4.如图,小华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随扶梯从二楼匀速运动到一楼,扶梯
的速度为0.5 m/s,扶梯的长度为6 m,该运动过程她所需时间
为 s。小华所受重力与扶梯台阶对她的支持力是 (选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若以小华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
是 的。
12 
平衡力 
静止 
5.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林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
和时间,并由所测数据作出了相应的s-t图象。由图可知v甲 v乙
(选填“>”“=”或“<”)。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选
填“东”或“西”)运动。
> 
西 
6.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
验器材有:小车、停表、长木板、小木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
“较小”)。
刻度尺 
较小 
(3)经测量,s1=90.00 cm,s2=40.00 c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
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段的平均速度
是 m/s。s3段的平均速度比s2段的更 。
0.5 
快 
7.如图甲所示,同一水平地面,一物体在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
用下做直线运动。6 s时,在物体上方粘放一重物。0~10 s物体运动的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0~2 s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丙所示。
(1)物体在前2 s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一直为
0”“不为0且一直不变”或“不为0且一直增大”),判断的依据



不为0且一直增大 
由图乙可知前2 s物体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它所受到的
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而由图丙可知前2 s拉力一直增大,所以
摩擦力不为0且一直增大 
(2)物体在4~6 s时受到的拉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 8 ~10 s时受到的拉力,判断的依据是



小于 
物体在4~6 s与8~
10 s时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水平方向上拉力与摩擦力平衡,
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同一接触面,8~10 s时接触面所受压力更
大,所以8~10 s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更大,所受拉力也更大 
7.如图甲所示,同一水平地面,一物体在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
用下做直线运动。6 s时,在物体上方粘放一重物。0~10 s物体运动的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0~2 s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丙所示。
(3)7 ~9 s,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如何变化? 。判断的依据


不变 
接触面所受压力不变,接触面材料相同,所以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
不变 
7.如图甲所示,同一水平地面,一物体在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
用下做直线运动。6 s时,在物体上方粘放一重物。0~10 s物体运动的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0~2 s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丙所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