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简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认识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以及时间的单位。
2.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3. 了解测量时间的工具,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测量。
4. 理解测量中的误差概念,知道如何减小误差。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激发学生对物理测量的兴趣,认识到物理测量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长度的单位换算和测量。
2. 时间的基本单位及简单测量。
难点:
1.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
2. 理解误差的概念及如何减小误差。
三、教学准备
刻度尺、秒表、停表、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长度的测量
一、长度单位及其换算
1.国际单位:米(m)
2.常用单位:
千米 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m m mm μm nm
3.单位换算:
1km=1×1000m=1×103m
1000km=1000× 103m=1×106m
1×106m= 1×106 × 103mm= 1×109mm
1×109mm= 1×109 × 103μm= 1×1012μm
二、常见长度的估测
可合理的利用人体的一些部位来进行粗略的估测长度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0.6cm=10.6cm×10mm=106mm
B:10.6cm=10.6×10=106mm
C:10.6cm=10.6×0.01cm=0.106m
D:10.6cm=10.6×0.01m=0.106m
如图是某单位组织党日活动时的合影,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出他们所用党旗的规格是(  )
A.长96cm,宽64cm B.长144cm,宽96cm
C.长192cm,宽128cm D.长288cm,宽192cm
三、测量工具
1. 刻度尺 2.三角尺
3.卷尺 4.皮尺
5.游标卡尺 6.螺旋测微器
四、刻度尺的认识及使用
三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2.它的量程是_________;
3.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_ ;
五会
① 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 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 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③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④ 会读:要注意区分 大格及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 会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时间的测量
一、时间的测量工具
1. 日晷 2. 石英钟 3. 电子手表 4. 机械停表 5. 电子停表
二、时间单位及换算
时辰:每年为十二月,每月为三十天,计三百六十天;过年为五天,合计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以十二地支设立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一刻钟:每天有十二个时辰,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在时间的十五分钟。
一柱香:时间相当于现在的五分钟,
一盏茶:时间大约是现在的10分钟左右。
弹指:每弹指有十刹那。
刹那:一刹那就是现在的一秒钟。
三、机械停表的使用
调零:使用前若指针未与零刻度线对齐,则根据停表的实际结构按动“复位”按钮进行归零
启动:先上好发条,用手握住停表,大拇指按下“开始/停止”按钮,开始计时
停止:再次按下“开始/停止”按钮,停表指针停止走动,结束计时。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堂教学,我获得了以下多方面的反思: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反思
1. 内容安排:整体内容条理清晰,从长度到时间,再到误差的处理,逐步深入。但在时间部分,由于工具使用的复杂性,可能需要更多时间进行实操练习。
2. 教学方法:采用了讲解、演示和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但在误差部分的理论讲解时,部分学生显得较为迷茫。
3. 互动与反馈: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较多,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在反馈方面,我主要依赖了小组代表的汇报,可能忽略了个别学生的问题。
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思
1. 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基本的测量,但在读数精度和误差处理方面仍存在不足。
2. 学习态度:多数学生表现出了对物理实验的浓厚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并尝试解决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表现出被动和敷衍的态度。
3. 个体差异:在动手实践环节,明显感觉到学生之间的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部分学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反思
1. 实验器材:刻度尺和秒表等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但部分器材存在老化或损坏的情况,影响了实验效果。
2. 课堂管理:在分组实践时,课堂秩序稍显混乱。今后需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3. 教学时间:整体教学时间安排紧凑,但在某些环节(如误差讲解)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讨论和实践。
四、改进措施与展望
1.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2. 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将采用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优化教学环境与资源:我将与学校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更新和完善实验器材,同时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除了基本的测量技能外,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