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4.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4.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教案

资源简介

第5课时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球的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
科学探究
1.通过查阅资料与分析推理寻找证据,尝试解释煤、石油、氧气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
2.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怀有质疑精神,不迷信权威,愿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愿意与人交流查阅、收集的资料信息,分享观点。
【教学重点】
收集并分析资料,了解地球家园许多化学变化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煤,通过寻找证据推理煤是怎样形成的,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科学结论作比较。
【教学准备】
若干矿石、宝石和煤块标本、相关视频资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我们已经连续四节课探究了有关化学变化的内容,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
提问:厨房里有哪些化学变化?我们身边有哪些化学变化?
2.过渡:正是这些化学变化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提出聚焦问题: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中还有哪些主要的化学变化呢?
二、探索
引导学生以“信息呈现——推理想象——阅读资料——分析研讨”的流程展开学习。
(一)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
1.出示图片:大地之下的矿物、金属、宝石、煤、石油等“宝藏”。
思考:这些“宝藏”是怎么形成的?
2.阅读资料卡。
关于煤的信息
讨论:通过阅读资料,你认为煤是怎样形成的?
3.(1)学生根据资料卡片自主讨论煤的形成过程,随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结论。
(2)播放煤形成过程的视频,说说科学家的推测和我们的推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资源利用与化学变化
地底下除了煤之外,还有另一种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常规能源——石油。
1.播放视频。
2.研讨:石油变成塑料、沥青等过程是化学变化吗?
3.小结:煤和石油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它们是要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才能形成的不可再生能源,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
(三)大气层中的化学变化
  现代社会,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温室效应。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增加了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1.出示图片:氧气含量变化数据图。
2.研讨: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变化,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经验做出推理。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对照、分析。
3.小结。氧气含量变化数据图的时间跨度以亿年为单位。虽然整体趋势是上升的,但因为时间跨度很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还是相对稳定的。
三、研讨(研讨问题见教科书P70)
四、拓展
  以科学小报的形式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